第348章 齊匈漢界風雲湧 一戰功成定萬秋
字數:4229 加入書籤
在大漢廣袤的疆土之上,軍事力量的布局宛如一張縝密的大網,每一處節點都蘊含著戰略深意。
大漢擁有12支主戰軍團,共計306萬一線兵力,他們猶如鋒利的刀刃,隨時準備在戰場上縱橫馳騁。
而在二線,有統領大漢各州衛戍軍的統帥紀靈,其被封為衝天大將軍。他所統領的各州衛戍部隊多達150萬,這些士兵肩負著護衛各州郡城池以及重要關卡的重任。
衛戍部隊作為主戰軍團堅實的後備力量,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主戰軍團在殘酷的戰爭中出現兵力損失,衛戍部隊便會及時從中擇優補充,確保主戰軍團的兵力始終維持在一個可觀的水平。
同時,為了保證衛戍部隊自身的兵力充足,還會從地方廣泛征召鄉勇訓練。如此一來,漢軍便構建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後備兵製度,有力地保障了主戰部隊的強大戰力,使其不受兵力損耗的過多影響。
不僅如此,如今全部武裝起來的夷州,擁有數百萬青壯。隻要大漢的統治者劉威一聲令下,漢軍隨時都能補充大量兵力。
雖說這些臨時補充的兵力在戰力和裝備方麵,無法與精銳的主戰軍團相媲美,但在後方占領城池、維持秩序等方麵卻有著獨特的作用,能夠極大地解放主戰軍團的兵力,讓他們能夠更專注地投入到前線的激烈戰鬥中。
隨著八月的悄然來臨,戰爭的陰霾如厚重的烏雲,漸漸籠罩了整個北方大地。
大漢、匈奴、齊國三方陣營,皆意識到大戰一觸即發,紛紛厲兵秣馬,展開了緊張的軍事部署。
他們調兵遣將,囤積糧草,加固城防,一切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著最後的準備。
劉威深知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於是對漢軍的兵力部署進行了一係列精心的調整。
他將黃忠所率領的20萬天武軍團,調動至山海郡。此地地理位置優越,天武軍團既能就近支援趙雲的神武軍團從陸地發起進攻,又能在關鍵時刻迅速登船,對齊國沿海地區發動突襲,成為一支極具戰略意義的後備力量。
同時,劉威對自己的禁衛軍團也做出了安排,將其一分為三。
劉強帶領的10萬禦林軍,依舊肩負著駐守洛陽都城的重任,他們是都城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守護著大漢的政治中心,相當於皇城衛戍軍,一般都不會動用。
另外10萬步兵精銳,則交由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統領,並調動至南靈郡。劉威還任命諸葛亮為靈州防禦齊國的主帥,賦予他節製三十萬神武軍團、十萬禁衛軍團以及靈州衛戍軍的大權。
讓其坐鎮南靈郡,統籌這一地區的軍事防禦事務,以應對齊國可能的進犯或擇機進攻。
而禁衛軍團的十六萬精銳騎兵,則由劉威親自統領,暫時坐鎮洛陽,隨時發揮決定性作用。
劉威憑借著敏銳的軍事洞察力,時刻關注著戰場局勢的變化,隨時準備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恰當的應對。
在海路戰場方麵,劉威任命周瑜為主帥,龐統為軍師,製定了一套精妙的作戰計劃。
計劃以周瑜的烈武軍團作為先鋒,吸引或消滅齊國艦隊,為後續的軍事行動創造有利條件。
關羽的聖武軍團和徐晃的玄武軍團則趁著齊國艦隊被牽製或消滅之際,順勢襲擊齊國後方,成功登陸淮州,從側後方對齊國發起進攻,打亂齊國的防禦部署。
而在漢匈戰場,匈奴人在經曆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後,終於清理了原右賢王、右穀蠡王、婁煩王領地的瘟疫。
這場瘟疫曾給匈奴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今瘟疫的清除,讓匈奴人稍稍鬆了一口氣。
隨後,他們迅速調動漠北單於庭100萬大軍進駐焉支山,此地戰略位置重要,進可攻,退可守。
同時,單於庭還保留了80萬兵力,作為隨時支援焉支山的後備力量,以確保在戰場上能夠保持足夠的兵力優勢。
而在漠南地區,左賢王頭曼積極行動起來。
他召集了漠南地區匈奴兵力以及自己麾下的匈奴西部諸王兵力,經過一番緊張的籌備和集結,共計100萬兵力匯聚於婁煩王領地。
在他們的後方,漠南和雁州仍有近百萬後備兵力駐防,以保障後方的安全穩定,同時也為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力支持。
然而,盡管大匈帝國擁有近四百萬兵力,看似實力雄厚,卻不敢輕易主動開啟收複匈奴東部草原的戰事。
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在這近四百萬兵力中,有將近一半是剛剛召集且訓練不久的匈奴士兵,雖然匈奴人打小就在馬背上長大。
但這些新兵在戰鬥經驗和軍事素養方麵以及裝備方麵,與訓練有素的漢軍士兵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野戰中根本不是相同兵力漢軍的對手。
更何況,漢軍與中原其他國家的軍隊不同,漢軍不僅擁有大量精銳騎兵,能夠在廣袤的草原上縱橫馳騁,以騎克騎。
而且還有大量精銳步兵依托新建的城池要塞進行防禦,形成了一套攻守兼備的軍事體係,讓匈奴人投鼠忌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威自然也不會忽視漢匈前線的軍事態勢,同樣對這一地區的軍團進行了精心調整。
呂布的霸武軍團、馬超的威武軍團、張飛的暴武軍團、張遼的昭武軍團,四支軍團加上威州牧州衛戍部隊共計百萬大軍,全部進駐陰山一線。
其中,僅精銳鐵騎就多達60萬,他們如同一道鋼鐵長城,橫亙在漢匈邊境,對匈奴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
在南麵,宇文成都率領的20萬漢武軍團和高順的20萬鎮武軍團,與蘇州蒙州的20萬衛戍軍相互配合,依托絕龍嶺入駐絕龍關和白羊城一帶。
他們一方麵依托絕龍關的險要地勢進行防禦,另一方麵還不時派出騎兵對周邊地區進行襲擾,擾亂匈奴的軍事部署。
同時,他們還肩負著監視齊國燕州燕山關軍隊的重任,防止齊國與匈奴暗中勾結,對大漢的蘇州形成兩麵夾擊之勢。
在這三方勢力的對峙中,最為緊張的莫過於齊國。種種跡象都清晰地表明,漢軍極有可能主動對其動手。
而此時,該死的徐國也在蠢蠢欲動,他們集結了近百萬兵馬,妄圖收複徐州。這對齊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應對漫長而又危險的防線,齊國緊急征召了兩百萬新兵。然而,這些新兵的戰力究竟如何,實在是難以預料。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舉措使得齊國軍隊數量達到了驚人的500多萬。
在兵力部署上,齊國將一百萬兵力交由西門豹統領,負責防禦徐州方向;
五十萬兵力由田章統領,駐紮在燕州;一百萬兵力由薑績統領,駐守冀州,威懾靈州。
在齊州和淮州的沿海地區,也分布了一百五十萬兵力,分別由田橫鎮守淮州,匡章鎮守齊州。
此外,還有五十萬兵力駐紮在首都,隨時準備支援各地,剩餘五十萬則配合縣兵駐防後方各地。
然而,如此龐大的兵力一撒開,齊國的統治者薑廣便深刻地感覺到兵力又開始捉襟見肘起來。
要知道,漢軍在齊國方向也就一百多萬兵力,可齊國數百萬大軍卻由於防禦壓力巨大,隻能被迫采取被動防守的策略。
這也讓薑廣深刻地認識到,在全麵戰爭來臨之際,製海權的重要性是何等的關鍵。
擁有製海權,便能在戰爭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而失去製海權,則隻能處處被動挨打,陷入極為不利的境地。
喜歡召喚係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召喚係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