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兵馬未動 土改先行
字數:3734 加入書籤
齊州東海郡
作為齊州防禦主將的匡章雖然坐擁70萬作戰部隊,加上齊州15萬衛戍軍,足足統領著85萬兵馬,又有都城齊通城的50萬大軍相呼應,齊州本應固若金湯。
然而此刻匡章卻陷入了兩難境地,皇帝命令他快速支援淮州的田橫,且田橫的求援書信已經來了三封,但他卻不敢貿然救援。
隻因齊州這三日裏沿海烽火台就沒熄滅過,先是東海郡沿海遭大量漢軍艦隊襲擊,接著第二天又是北海郡遭到大量漢軍艦隊襲擊,今日在南邊的齊南郡發現大量漢軍艦隊……
齊州守軍一日三驚,生怕漢軍艦隊突然大舉登陸,而匡章的機動部隊則來回支援,疲憊不甘,他不敢賭,要知道漢軍還有個天武軍團沒動呢,隻要一登陸成功漢軍隨時可以抽調出百萬大軍跟上,萬一讓漢軍登陸齊州,兵臨齊國都城下,到時北方防線必然動搖。
“回複田橫,讓其固守廣陵和淮南兩郡,切莫經易與漢軍野戰,等齊州防務穩定,本將便會派兵支援!
再回信陛下,齊州沿海出現大量漢軍艦隊,為防止漢軍聲南擊北登陸齊州,齊州大軍暫不能經意調動,請陛下先從他處召集兵力支援田橫!”
在淮州收到消息的田橫大感無力,本來自己有八十萬主力大軍還有十萬衛戍軍,但琅琊丟了十萬,如今七十萬還要分兵防禦其他郡,防止漢軍突襲。
能調動反攻的也就五十萬不到,且大軍有一半是戰力不強的新兵,沒有援兵根本無法跟漢軍野戰。
而在徐晃占領琅琊所有城池後,關羽軍團則順利登陸琅琊郡,反攻時機已過,田橫無奈隻能被動防守周邊城池。
淮州坐擁六郡,分別是靠海的廣陵郡和琅琊郡,西南的淮南郡,西麵的淮西郡,中間的壽陽郡和北麵的淮北郡,淮州首府便在壽陽城,田橫在壽陽郡屯兵三十萬,又在廣陵和淮南分別布置20萬人馬防禦,隨時相互支援,漢軍若要強勢攻取也是不易。
而這幾日關羽到來後並未急著攻城,反而不停利用戰船運輸糧草物資到琅琊城,大有賴著不走的趨勢。
另外在全琅琊郡內實行土地政策,沒收齊國官紳及政府土地,重新分配土地,各地城鎮皆張榜快速實行。
大漢土地安置榜文
奉天承運,大漢皇帝詔曰:
自即日起,琅琊郡納入大漢版圖,為安民生、興郡治,特頒土地新政,以昭皇恩,以順民意,凡新納入大漢之疆土皆可按此實行,凡加入大漢國籍之中原百姓皆可按此分配土地。
往昔齊國官紳,多有兼並土地之惡行,致使百姓流離失所、耕者無田,賦稅繁重。今大漢革故鼎新,將全麵收攏昔日官紳所占土地 ,重新平均分配,確保耕者有其田,且隻按三十稅一收稅,廢除其他稅種。
凡琅琊郡百姓,自願加入大漢籍者,皆得分發土地,以作安身立命之本。自本通告下達之日起,收到通告百姓必須五日內進行登記。
願留居淮州者,無論男女老幼,人均分得肥沃耕地五畝,從此安居樂業,耕織為生。
願前往夷州,可得十畝田地,另賜羊一頭,助其在新地立足,男子額外獲得東夷婆娘一人。夷州沃野千裏,資源豐饒,發展機遇眾多,數日便至,前往者定能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願向往威州、蘇州、秦州、牧州、蒙州這五州的百姓,每戶可得八十畝牧場,用於畜牧養殖,另賜牛一頭、羊五隻,男子額外獲得東夷婆娘或匈奴婆娘一個,助其成家開展畜牧事業,走向富足之路。
凡加入大漢衛戍軍者,額外多得地十畝,銀百兩。
收到通知五日後仍未登記加入大漢者,視為奸細,將統一遷出淮州,送往夷洲,所得田地減半。
大漢以仁為本,此舉意在促使民眾融入大漢新秩序,共享太平,擺脫暴齊壓迫。望淮州百姓珍惜時機,踴躍響應,莫失良機。
本政令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望軍民知悉,互相轉告。如有疑問,可前往各郡縣衙門問詢,官府將竭誠為百姓解答。
大漢破穹元年八月十六日
大漢的土地政策一公布,整個琅琊郡都沸騰了,馬良馬謖兩兄弟先是對俘虜的十五萬降卒進行宣傳和思想工作,本以為當俘虜後生死難料,要麽是當奴隸,要麽被當炮灰。
降卒們很快被馬謖將情緒帶動起來,隻見馬謖不停在上麵喊,降卒們不停在下方回應。
“琅琊郡的兄弟們,是誰帶領你們推翻腐朽罪惡的齊國官紳?”
“是大漢皇帝陛下——”
“是誰發給你們土地,建設新家園?”
“是大漢皇帝陛下——”
“是誰給你們減少賦稅,發放牛羊,發婆娘?”
“是大漢皇帝陛下——”
……
在馬謖的神情講述下,這些俘虜紛紛被帶動得鬥誌昂揚,馬謖安插在中間的漢軍根本無需配合,降卒們便已經激動的躍躍欲試了。
等膽子大的親自確認榜文的真實性獲得獎勵後,降卒們再也坐不住了,紛紛搶著報名加入漢籍,有些老兵甚至請求加入漢軍作戰,馬謖趁勢招收部分衛戍軍配合主力駐防琅琊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那些齊國新兵,很多本來就是被強征入伍的,並不喜歡當兵,這些降卒害怕萬一漢軍守不住琅琊,害怕到時被齊國重新翻舊賬,大部分紛紛報名帶家人前去夷洲或蘇州等地。
整個琅琊郡在這十五萬降卒的帶動下很快引起了劇烈的反應,作為第一批支持者,關羽還大庭廣眾給每戶發放十兩銀子作為安家之資,第一批加上家族足有近五十萬人,使得漢軍的土地政策出奇的順利。
琅琊郡的百姓在齊國的不斷擴軍加稅下本來就生活困難,土地大多在那些官老爺手裏,如今這些官老爺都被拉出來公審了,真是大快人心。
雖然齊國統治了琅琊郡幾百年,忠君思想民眾大家都有一些,不乏一些愚忠之人殉國,但漢軍榜文已經明令,齊民隻有從和被服從兩條路走。
與其被強製遷到夷洲,土地減半,不如順應政策,財土雙收,且漢軍的政策跟齊國政策可是一個天一個地,就是減半也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
僅僅數天便有大量百姓登船前往夷洲,也有一部分故土難離留在當地,留在當地的害怕土地以後被齊國收回,青壯紛紛報名加入大漢衛戍軍,反過來抵抗齊軍,也有一些其他州郡的齊人被馬謖講解政策後發放路費回家鄉宣傳漢軍土地政策。
劉威建立大漢以來,走的便是掠奪路線,而不是對內剝削大漢百姓,漢朝百姓的賦稅隻需夠維持朝廷運轉和養一部分漢軍就夠了。
喜歡召喚係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召喚係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