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甘州的血與淚(四)

字數:3107   加入書籤

A+A-


    隻聽見“哼”的一聲。
    遊方冷笑道:“殿下率大軍此次南下,可不止是奪北境三州之地,而是要進入大周內地,一舉奪取長安以北州郡,這不僅僅關係到我部族的未來,更是關係到殿下的汗位,因此必須殲滅北涼軍,而甘州就是他們的糧草重地,也要必須奪取。”
    這麽明言相告,傻子也聽出來了,鹿閎聽完,瞬間明白:“在下一定攻取甘州,給殿下一份大禮。”
    “甘州守軍也有六萬餘眾,況且糧草充足,強攻不是那麽容易,殿下派我前來,就是相助將軍攻破甘州的,三日後,會有兩萬精銳開到,這是殿下又抽調全軍精銳調撥將軍,支持將軍力建其功勞。”
    鹿閎眼前一亮,立刻行禮:“請葉戶大人賜教。”
    遊方淡淡說道:“既然他們龜縮不出,那就吸引他們出來,明日開始,圍而不攻,派出一萬人分成百個百人隊將甘州附近所有村莊全部屠村,收集財務以充軍資,將大周百姓屍首扔到甘州城下,或者讓他們親眼看看他們不出城,他們的百姓死在甘州城下。”
    “好主意啊,這北涼軍號稱正義之師,肯定不能眼睜睜看著而不出手,到那時候就可以吸引他們出城決戰。”
    “不錯,你挑選一萬精銳埋伏於甘州西側,明日就為甘州軍準備香料,等著他們上鉤,隻要他們引軍殺出,圍困大軍就佯裝敗退,向西逃竄,進入我們的伏擊圈,一舉滅之,這樣甘州城就成了一座空城。”
    次日清晨,天微微涼,突厥主營內,一隊隊騎兵紛紛啟程,如同天女散花般灑向地麵,紛紛向四周擴散,瞬間鋪滿了大地,而圍城的兩萬多人圍而不攻,隻是與甘州守城軍隔陣相望。
    突厥主營中軍大帳前,鹿閎與遊方看著紛紛出戰的兵士,臉上的喜悅神色不言自明。
    “葉戶大人果然高明,棋高一著啊,如此甘州軍不可能不出城迎戰啊。”
    遊方淡淡一笑道:“將軍隻要拿下甘州,前途指日可待,隻要甘州這邊戰事緊急,就對殿下的計劃越有利,因此鹿閎將軍萬不可懈怠,一定要給甘州持續壓力,我們這邊傷亡這麽大,甘州軍也一樣,他們的傷亡必然也小不了。”
    “是是是,在下明白,請葉戶大人放心,還請轉告殿下,末將一定不辜負殿下信任,一切定會按照殿下的計劃行事。”
    “哈哈哈!”
    在主營的上空響起了一陣邪惡的笑聲。
    柳勝一大早就巡視城防,這是出任刺史以來養成的習慣,必須早起巡視一番,或檢查城內各處,或者查看守軍是否懈怠,再或者看看哪裏需要調整防務,每天如此,從不間斷。
    就在柳勝剛剛登上城樓時,肖宇達走了過來。
    “肖將軍起的好早啊。”柳勝看到肖宇達竟然也在,也很是欣喜。
    但是肖宇達臉上的表情很是凝重,看到柳勝走了過來,立刻說道:“正好要給柳大人匯報呢,沒想到在這裏見到。”
    “什麽事?”柳勝也注意到了肖宇達的疑慮。
    “今日我接到城防守軍奏報,一大早,突厥營內號角齊鳴、馬蹄聲碎、列陣森嚴,我剛剛觀察一下,大批騎兵出營之後向四周運動,人數約有上萬人,都是依百人為一個小隊,不知要幹什麽?”
    柳勝聽完臉色頓時也凝重起來,立刻向遠方望去。
    身後親兵立刻遞來千望鏡,但見突厥大營內,騎兵魚貫而出,以百人為一陣,排列整齊,隨著最後一隊出營,柳勝這才放下千望鏡。
    千望鏡乃運司軍器局所製,依據古籍記載,加上實際運用,利用凹凸鏡成像原理,實現小孔成像。
    凹凸鏡組合在一起將遠處的光線聚成像匯聚在筒內某個位置,最終進入觀測者的眼睛。
    柳勝能將兩段套筒縮回遞給身後親兵。
    扭頭對肖宇達說道:“突厥人派出這麽多百人隊,肯定有陰謀,我觀察圍城的部隊比平時少了,隻有不足兩萬人馬,看來他們有別的行動。”
    “咱們要不派一支騎兵殺出去。”
    柳勝連忙製止道:“不可,如今敵情不明,我軍不可妄動,大軍更不可輕出,還是據城而守,以守待變。”
    就在甘州軍按兵不動時,突厥的百人隊運動到甘州周邊鄉村,開始大肆屠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甘州地處大周北境與西境交接處,向西可抵瓜州,北可達涼州,是北涼的重要後方,自古就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地沃野千裏,成絲綢之秘鑰,守華夏之屏藩。
    下轄十三個縣,一共有其實七十八個村,而甘州周邊就有二十六個大小不等的村,分布在甘州城周圍二十公裏內,這些距離甘州較近的村莊,在戰事結束之後,異常慘烈,讓人不堪入目,北方胡虜在甘州犯下累累罪行,秀竹難書。
    西河貝村位於大通河西北方向,直線距離甘州城有十六公裏,這裏人樸實無華,數天前就接到縣裏州裏的政令,外地入侵,要求各村踴躍參軍抗敵,或者遷徙內地避禍,全村有一千六百口,除去有三十人入伍參軍外,隻有少部分人願意去內地投奔親戚,其餘一千三百多人依舊在這村裏照常生活。
    縣裏來人勸諫,村裏老人卻直接拒絕:“我們世世輩輩生活在這裏,居住在這裏,能搬到哪裏去,再者說這甘州以前年年打仗,戰火也沒燒到我們這裏來,今年這仗肯定也一樣。”
    縱使縣吏三番五次到各個村中勸說,但是村中老者依舊不為所動,因此縣裏也就不再勸諫。
    而戰事將起,各個縣衙上到知縣下到衙役,都換上戎裝,奔赴甘州城集結,這也是大周律法所規定,戰事一起,各縣聽從州府差遣,這也就導致每個縣衙空無一人。
    而甘州各縣下屬的村莊,留守下來不願意避難的人在此次戰鬥中也難逃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