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壽成

字數:5606   加入書籤

A+A-


    此後數日,雙方暫無大戰。
    由於鐵器匱乏,蕭雲驤吩咐周磊帶領攻城旅的礦工,嚐試用陶瓷器製作了一批手榴彈。
    眾人反複試驗,降低啞彈率。
    蕭雲驤挑選出兩百名身材高大、膂力過人的戰士,編入親衛旅。
    當作類似西方十六、七世紀的擲彈兵加以訓練。
    天地會的何祿奉蕭朝貴之命前來,
    一同前來的還有何祿依照蕭雲驤的要求,精心挑選出的兩百名年輕機靈、家庭負擔較小的天地會會眾。
    蕭雲驤部的戰績與封賞被楊秀清通告全軍。
    隨著蕭雲驤部的戰利品分發至太平軍其他各部,充實了各部戰力,太平軍士氣大振。
    十月十八日起,太平軍突然多路出擊。
    先是石達開部在湘江之上,大破清軍倉促組建的水軍,殺傷數千人,
    並將清軍好不容易湊集的船隻盡數繳獲焚毀。
    蕭朝貴擊破城南清軍,追殺數裏。
    唯有北麵的韋昌輝部,因與清軍統帥羅繞典對陣,雙方戰況膠著。
    而東麵的蕭雲驤部,麵對的是從廣西趕來增援的向榮老上司賽尚阿。
    蕭雲驤部不再隱匿實力,隻要賽尚阿部清軍敢在射程內集結,便以紅衣大炮轟擊。
    賽尚阿用兵謹慎,不敢強行攻城,隻在遠處紮營,令蕭雲驤部眾多火炮無用武之地。
    總之,在清軍眼中,長沙城的太平軍攻勢陡然猛烈,清軍的包圍圈已是漏洞百出,搖搖欲墜。
    羅繞典一封接一封地加急催促援軍,更多清軍援軍從貴州、廣西、四川、湖北源源不斷地向長沙城湧來。
    這一日,鑒於蔡公墳陣地太平軍一直處於守勢,清軍又不敢靠近攻城,蕭雲驤便將指揮權交予一師師帥林啟榮。
    他自己與何祿挑選出五名忠誠可靠的天地會會眾,由一位來自衡陽府、心思縝密的堂主趙無忌率領。
    蕭雲驤仔細叮囑六人一番,讓這一小隊人帶上充足盤纏,趁夜色隱沒於曠野之中。
    蕭雲驤又吩咐參軍林紹璋,利用其人脈,派遣親衛營幾十名廣西籍老兄弟,四處打聽一位廣西藤縣籍、名叫李壽成的太平軍老兵。
    如此過了四五日,林紹璋前來回報,稱已找到李壽成。
    “他以前是不是叫李以文,參加天國後改名為李壽成?”
    蕭雲驤興奮地向前來匯報的林紹璋發問。
    “沒錯,藤縣人,現年二十九歲,去年八月,天兵路過藤縣時,全家加入了天兵。”
    二十四歲的林紹璋雖是林鳳祥的胞弟,但其性情與耿直火爆的林鳳祥截然不同。
    他極為謙遜好學,做事細致,溫文爾雅。
    每當忙完公務,常常拿著幾本不知從何處搜集來的書籍,去向非客非囚的彭玉麟請教。
    在蕭雲驤部諸將中,也隻有他能與彭玉麟說得上話。
    “元帥,屬下親自查問過,此人身材瘦小,寡言少語,加入天軍後並無突出表現。”
    “好在他品性端正,心思細密,目前被安排在城中看守聖庫。”
    林紹璋回複道。
    “那就對了!”
    “走,帶我去見他。”
    蕭雲驤興奮地站起身來,叫上陳玉成,帶著三五個親衛,騎馬跟隨林紹璋往城裏而去。
    一路上,隻見街麵上不見一個高官豪商,就連平日裏喜歡三五成群、高談闊論的讀書人也蹤影全無。
    不時有一隊太平軍士卒匆匆而過,朝著城外某處奔去。
    眾多身著貧民服飾的人,在太平軍官員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搬運著各類貨物。
    靠近東門的城牆邊,原來的沿街店鋪全都改成了鐵匠鋪,熊熊爐火持續燃燒。
    燒紅的鐵塊被赤膊的鐵匠用鐵鉗從爐火中夾出。
    “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嗤嗤”的淬火聲此起彼伏。
    一隊隊平民依照帶隊太平軍的指示,將各店鋪的兵器裝上大車,運往不知何處集中打磨開鋒。
    行至街心,可見沿街有好幾個製衣作坊,不時有成捆的布匹、棉花被運進去。
    另一側,則有成品冬衣被運送出來。
    待幾人朝東王府行進,隻見原來城中的酒店、酒樓人來人往,大量便於攜帶的糍粑、饅頭等食物正在製作。
    整個長沙城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呈現出一種處於戰爭旋渦中心的忙碌與緊張氛圍。
    幾人來到東王府旁,原是長沙城一戶豪富人家的大門前,這裏如今便是太平軍的聖庫。
    大門敞開著,大門兩旁各站著五名手持火槍、腰挎長刀的太平軍戰士。
    見幾人走來,戰士們不禁轉頭看去。
    蕭雲驤等人遠遠便下馬,牽著馬在原地等候。
    林紹璋走上前去,與站崗的太平軍戰士交談了幾句,一名戰士便匆忙向大門內跑去。
    不一會兒,那名戰士領回一個身形瘦小的男子。
    林紹璋對那男子說了幾句話,便帶著他朝蕭雲驤等人走來。
    “元帥,這位便是李壽成,廣西藤縣的李壽成。”
    蕭雲驤定睛看去,果然見這男子身材清瘦,身高約一米六,年齡三十左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壽成抬頭望向蕭雲驤。
    其表情既不傲慢,也不怯懦閃躲。
    隻是站在那裏,靜靜地看著身材高大健壯的蕭雲驤。
    蕭雲驤微笑對李壽成說道:
    “李兄,可讓蕭某好找啊。”
    李壽成眼中驚愕之色一閃而過,向蕭雲驤下拜作揖。
    “拜見元帥。”
    他也並不詢問蕭雲驤為何找他。
    蕭雲驤作揖回禮,旋即伸手扶住李壽成,仔細打量起來。
    注:李壽成即李秀成。此時他仍叫李壽成,後來因戰功受天王洪秀全召見,被賜名為李秀成。)
    李秀成後世雖與陳玉成齊名,二人共同撐起了太平天國中後期的半壁江山。
    但實際上兩人差異頗大。
    陳玉成年少成名,憑借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屢次擊敗清軍。
    然而他恃才傲物,輕視同僚。
    相較之下,李秀成更為隱忍審慎,也更為憋屈。
    太平天國中後期,他多次向洪秀全進諫,提出諸多中肯建議。
    比如建議洪秀全治國治軍時減少宗教因素影響,適度重用讀書人,關注民生。
    又如在天京被湘軍圍困的危急關頭,提出“讓城別走”的策略。
    勸諫洪秀全放棄天京,並附上詳細作戰方案。
    但當時的洪秀全已沉迷於富貴安逸十餘年,早已喪失進取之心。
    李秀成的諸多建議不僅未被采納,反而引發洪秀全的猜忌,無奈之下他隻好請求洪秀全賜死自己以表忠心。
    洪秀全雖隻是斥責了李秀成幾句,並未降罪。
    但此後重用自己的兄弟,排擠異姓,李秀成不得不避居蘇州。
    天京淪陷,洪秀全身亡,李秀成也沒有背叛洪秀全。
    他舍棄自家老小,全力保護幼天王,直至兵敗被俘。
    至於被俘後投降,或許是為了哀求保全家人性命,也可能是理想破滅後的自暴自棄吧。
    在那種極端情形下,又有幾人能夠做到視死如歸。
    蕭雲驤從不強求自己看重的人都如同蘇武、文天祥那般。
    他所做的,隻是盡力避免讓看重的人陷入那般絕境。
    注:看到太多小夥伴提到避諱的事,故將本來放在後麵說明放到這裏來。
    太平天國初期,除“上帝爺火華”名諱必須嚴格避諱外,其他字尚可正常使用。
    但定都南京後,避諱製度愈發嚴格,不僅要避諱天王、幼主、君王父的名諱,皇親國戚、首義諸王的名字也需避諱,比清廷都嚴格。
    例如,“洪”寫作“紅”,“秀”寫作“繡”,“全”寫作“泉”,“清”寫作“青”;如陳玉成手下頭號猛將“劉昌林”,為避諱北王“韋昌輝”,被迫改名為“劉瑲琳”。
    此外,還有各種宗教避諱,如“上帝”,“皇”等;
    迷信避諱,如“壞”“傷”“殘”“缺”等字在太平天國文書中也不準出現;
    惡意避諱,如洪秀全不喜歡“離”等字,便禁止使用。
    這些避諱規定繁雜無序,在此不一一贅述。事業尚未成功,卻先擺足了排場與架子。 )
    喜歡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之東方醒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