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端倪

字數:5105   加入書籤

A+A-


    銀安殿作戰室中,氣氛凝重,眾人神情肅然。
    將領們或坐或立,目光都落在蕭雲驤身上。他背手踱步,低頭沉思,殿中鴉雀無聲。
    倘若陳坤書所言屬實,這批軍火果真出自西軍,那麽接下來的問責,恐怕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片刻後,蕭雲驤似已思慮妥當。他抬眼看向眾人,見眾人神色緊張,便輕輕一笑,抬手示意大家放鬆。
    “諸位,不必緊張。”他緩緩說道,“如此規模的軍火,絕不可能是從我們西軍流出的。”
    說罷,他重新落座主位,示意眾人也坐下來。
    待眾人坐定,他繼續說道:
    “諸位不妨細想,若真是從渝州城運出如此數量的槍炮,不說兵工廠有國民警衛隊嚴加看守,就算他們又騙過了軍情局的探子,那又如何?”
    “如此遙遠的路程,他們如何繞過沿途緝私隊的層層盤查?”
    眾人聽後,紛紛點頭。
    他們雖不常與警衛隊、緝私隊打交道,但對軍情局的探子卻深有體會。要在他們眼皮底下運送如此龐大的軍火,幾乎不可能。
    緊張的氣氛漸漸緩和,但新的疑問浮上心頭:既然軍火不是出自西軍,那清妖又是從哪兒得來的?
    蕭雲驤神色輕鬆,笑了笑,說道:“多半是英夷賣給青庭的,他們也裝備了這款武器。”
    說到這,他神色一凝,語氣轉為嚴肅:
    “但這件事也提醒我們,敵人並非愚鈍之輩,他們也在進步。若有一天,他們的裝備與我們相當,甚至更為先進,我們又該如何取勝?”
    “靠的是戰士的勇氣、犧牲精神,以及過硬的戰鬥技能,還有指揮官的決斷力與指揮能力。”
    “因此,除了你們這些有作戰任務的部隊外,其他兄弟部隊都在進行全麵練兵。”
    “目的就是,即便敵人裝備與我們一樣,甚至更強,我們也仍能戰而勝之。”
    “訓練大綱已下發,你們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嚴格執行訓練計劃,務必讓每一位戰士都敢戰、善戰。”
    “這是關乎西軍生死存亡的根本,任何人不得輕忽。”
    話音剛落,眾將齊齊起身,齊聲應諾。
    蕭雲驤抬手示意眾人落座,隨即看向李繡成,目光溫和。
    “繡成,說說你的後續計劃。”
    李繡成手持竹條,走到牆邊的軍用地圖前,聲音清亮。
    “大王,各位同袍,我來解說接下來的作戰安排。”
    “汪海洋的第九師留守南陽府,負責南陽盆地的防守任務。”
    “我將親率陳坤書的第七師,沿商洛古道,直取關中。”
    蕭雲驤掃了一眼陳坤書與汪海洋,見兩人神色平靜,料想李繡成早已與他倆溝通過。
    李繡成繼續道:
    “我已令第八師吳長根部於11月30日,也就是兩日後,由大散關向寶雞城發起攻擊。”
    “張有山參謀長已在那裏協助他,並籌備多時,應無大礙。”
    “我們南北夾擊,必使青庭陝甘總督易棠左支右絀。”
    “待拿下關中盆地後,再向東攻占潼關廳、風陵渡,阻斷青庭從中原來的援軍,隨後進軍甘省。”
    蕭雲驤點頭,這正是原定的計劃,無需更改。
    他問:“你們打算何時出發?”
    李繡成答:“明日清晨。”
    隨後又補充:
    “清妖向洋人采購的武器,短期內難以全麵列裝。我們必須抓住這個窗口期,盡快拿下關中。”
    “否則,等到清妖也裝備精良武器,將士們勢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再者,南陽剛破,商洛古道上的清妖,未必來得及布防,此正是良機,遲則生變。”
    蕭雲驤頷首,示意他繼續。
    李繡成指著地圖,繼續道:
    “自南陽沿商洛古道,至長安,總路程約八百裏。”
    “南陽至武關段約三百裏,道路平緩,清妖據點稀少,攻取難度不大。”
    “但自武關至藍田段四百裏,多為山地,且正值冬日雨雪季節,沿途必有清妖伏擊,此段將有惡戰。”
    “待突破藍田,距長安僅百裏,道路平坦,隻要我軍抵達,長安城必被我們收入囊中。”
    眾人紛紛點頭,認同這一計劃。
    “鑒於地形限製,騎兵旅難以發揮作用,不如留在南陽府,協助第九師清剿殘敵、安靖地方。”
    “待我軍攻擊長安後,再調騎兵旅入關中,配合後續作戰。”
    蕭雲驤點頭,卻注意到,李繡成並未對吳定彩的第三師作出安排。
    略一思索,他便已明了:吳定彩的第三師雖臨時歸李繡成指揮,但歸屬第一軍建製,隻是協助他們攻擊南陽府的。
    如今南陽已下,李繡成不便再繼續調遣該師。
    於是,蕭雲驤當機立斷:
    “定彩,你師暫留南陽,負責清剿清妖殘兵與地方流寇。”
    “待地方衙門穩固後,歸建第一軍,駐守襄陽和新野。”
    “東麵依托桐柏山,北麵作為汪海洋部的後備力量。”
    “若北麵清妖大舉來犯,你要做好支援準備。此事我已與林鳳翔軍長商議妥當,你不必再請示了。”
    吳定彩當即起身領命。
    李繡成聽後,心中暗喜。
    他當下手裏隻有兩師一旅,且騎兵旅不適合山地作戰。
    若留一師守南陽,地域廣闊,一旦青軍從東、北兩路反撲,南陽恐有失守之虞。
    如今蕭雲驤將第三師部署於襄陽與新野,與第九師形成合力,近三萬人馬,足可拒敵。
    如此一來,他便可專心致誌,進攻關中了。
    這份默契,無需多言,隻看彼此眼神,便已明了。
    有一位知兵知將、不亂指揮、還懂得為下屬查缺補漏的好統帥,確實令人心安。
    李繡成講解完畢,堂中再無異議,眾人各自散去,投入各自任務。
    蕭雲驤留下李繡成、梁啟賢、丁保楨與馬瑞庭四人。
    他先簡要介紹西王府即將在西北推行的政策,隨後望向李繡成與梁啟賢,語重心長地說道:
    “繡成,啟賢,西北是我們族裔政策的試驗地,若此策成功,將來漠南、漠北、西域、藏區,皆可按此模式改造。”
    “你們駐守陝甘後,務必協助地方,打擊敵對勢力,肅清匪患,不得推諉。”
    “但也要謹守本分,不得幹預地方政務。”
    “內政由丁總督、馬巡撫主理,軍事則拜托二位了。”
    李繡成與梁啟賢齊聲應諾:
    “請大王放心,我們自有分寸。”
    “必全力協助地方。”
    蕭雲驤環視四人,神情鄭重:
    “因通訊不便,許多緊急事務,需你們自行臨機決斷,再作匯報。”
    “隻要不違背西軍與西王府的宗旨和律法,你們盡可放手去做。”
    “但俗語有雲,牙與舌尚有磕碰之時,更何況人與人之間。同誌之間產生分歧是常事,亦可理解。”
    “望你們秉持公心,遇事多溝通、多體諒,切忌相互掣肘。”
    四人相視一眼,皆鄭重點頭。
    梁啟賢關切問道:“大王,您不隨軍前往關中了?”
    蕭雲驤輕歎一聲,神情不再從容,顯出一絲憂慮:
    “原本我是打算去的。”
    “但如今發現青庭與洋人勾結的端倪,我必須趕回江城,加強情報部署。”
    “以防他們突然對我們發動聯合絞殺。”
    他話鋒一轉,露出一絲向往:
    “不過,長安城,我是一定要去的。”
    “漢唐故都,又如何能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