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無定式傳道
字數:6583 加入書籤
劉蓮開始更深入地去感受地球意識,並試圖理解其真正意圖。她發現,地球意識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如己出,尤其是人類這個物種,更是備受關注。因為隻有人類具有進化成高級生命的潛力。然而,人類卻犯下許多錯誤,比如肆意屠殺其他動物、焚燒森林、破壞自然環境等。但即便如此,地球意識仍選擇寬容對待,這種寬容正是大地之母的慈悲所在。隨著時間推移,地球意識不斷進步,它期望人類能與之同步發展。對於那些無法跟上步伐的人,他們將會被放逐到其他星球,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
高級生命並沒有所謂的生氣、仇恨等情緒,他們給予人類的懲罰,其實都是人類應該承受的。如果壞人沒有受到應有的報應,又怎麽會改變自己的內心呢?宇宙可以分為物質界和靈界,就像鏡子的正反兩麵一樣。靈界的人的想法能夠迅速地改變這個世界,如果腦子裏總是想著戰爭和暴力,那麽他就會得到戰爭和暴力;如果對別人施暴,最終也會被別人施暴;如果欺騙別人,最終也會被別人欺騙。因為這裏的一切都是平衡的,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由於劉蓮內心一念清淨,瞬間就看清了靈界所有的事情,因此她覺得地獄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說白了就是人們自作自受罷了。那些欲望深重的人,在這裏就會迷失自我,不斷地自我殘害,平衡過去所做的罪孽。出於慈悲之心,劉蓮不願意看到太多的眾生最終落入地獄,所以她決定去傳道。
首先便是中華的傳統文化要弘揚全世界。華夏文明本就源於道家文化,其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未受到宗教的控製。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地球意識選擇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人類精神支柱的根本原因。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某一天,華夏文明將行大運,引領全世界走向大同世界。
此時,劉蓮看到了一位來自台灣的學者正沉浸於《易經》的世界裏,試圖通過易經來占卜吉凶禍福。於是她心生一計,決定變身為一個老者的形象出現在這位台灣學者麵前。
“易經可不是這麽學的啊!”老者語重心長地對學者說道。
學者心中並未感到驚訝,反倒是如獲至寶般地放下手中的書籍,興奮地問道:“請問先生,到底應該如何學習易經呢?如今關於易經的學派繁多,各種說法層出不窮,我實在不知該如何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
老者微笑著回答道:“易經學起來十分不易,非大智慧之人難以觸及易理。所以學易經之前最好看一下《黃帝內經》,並按照《黃帝內經》所講的內容修行一段時間。這時候對陰陽之理完全通曉之後,再來研究易經。《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裏知道的‘道’就是宇宙法則,陰陽的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運行發展的規律。術數就是我要講的易經。”
學者疑惑地問:“那麽,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陰陽的概念呢?”
老者解釋道:“陰陽是一種哲學概念,代表了事物的兩個相對麵。陰代表消極、陰暗、寒冷等特性;陽則代表積極、明亮、溫暖等特性。它們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通過陰陽的變化來描述世界萬物的變化。”
學者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他接著問道:“那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陰陽理論來解讀易經呢?”
老者繼續說道:“在易經中,陰陽通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式表現出來。每個卦象都由六個爻組成,爻分為陰爻 )和陽爻—)。通過觀察這些爻的位置和組合,可以推斷出不同的情境和運勢。例如,乾卦代表天,具有剛健、積極向上的特點;坤卦代表地,具有柔順、包容的特點。其他卦象也各自有其獨特的含義和象征意義。”
學者聽得入神,連忙追問:“那我們如何根據易經的卦象來做出決策呢?”
老者耐心地解答:“易經並不是用來預測未來的工具,而是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周圍環境的一種方式。當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卦象中的陰陽變化,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和啟示。但需要注意的是,易經隻是提供了一種參考,最終的決策還是要依靠我們自己的智慧和判斷力。”
學者感激地說:“謝謝您的指導,我明白了。看來學習易經不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不斷實踐和思考。”
老者微笑著點頭:“沒錯,隻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領悟易經的奧秘。希望你能在易學的道路上有所收獲。”
學者起身告辭,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了。他決定按照老者的建議,先研讀《黃帝內經》,然後再深入研究易經。
人可以溝通天地,溝通天地的奧秘就隱藏在人的大腦中的天心部位,這裏有一個原始的係統,這個係統和宇宙大係統,地球小係統是有聯係的,傳遞信息需要通過一定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術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陰陽遍布在萬事萬物當中,我們身體上也有陰陽。要通曉陰陽互根互用就需要修行,了解人體經絡的運行原理。通過靜心凝神,了解陰陽變化之道,使精氣神充盈,心靈日漸完善才能更好的了解術數,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正確方法。
學者後來經過劉蓮多次暗中相助,終於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易經方法,並教授了很多人。他為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很大貢獻。
劉蓮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她察覺到了一件事情——有位在中醫藥大學任教的教授正麵臨困境,急需援手。這位教授不僅在大學裏授課,還常常在藥物實驗室裏專注於探究中藥的藥理作用。他發現有些中藥在經方中的作用十分神奇,但當這些中藥被單獨取出進行藥物實驗時,卻並未顯現出顯著的療效,甚至對病毒和細菌也毫無抑製作用。教授陷入了沉思之中,苦苦思索卻始終無法找到答案。
就在這時,教授做了一個奇特的夢,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這個世界裏僅有一座中醫大學,而大學門口站著一個神秘的人物,似乎就是他的引路人。
引路人微笑著對教授說:“我邀請你來此,實在不忍看到你用錯誤的方式研究中醫,那可是西醫的研究模式啊!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如果您將這種錯誤的中醫研究方法傳授給醫學生們,那麽將來的中國可能會失去中醫的傳承。因此,今日我們可以在醫學領域深入探討、廣泛交流,明辨是非,以理服人。”
教授說:“中醫隻靠經驗摸索,發展必然沒有西醫快,在藥物方麵,中醫也比西醫落後許多。西醫對分子方麵的研究,臨床試驗、製藥工藝等方麵都遙遙領先,不學習西醫的科研方法,到底該怎樣研究中醫藥呢?”
引路人微笑著看著他,緩緩說道:“你知道嗎?你們所學習的解剖學隻是針對物質身體展開的研究,但對於精神和能量方麵卻一無所知。而中醫則將人體分為精、氣、神三個層次。其中,精對應的是物質層麵,氣代表的是能量層麵,神則指代精神層麵。這三者相互結合才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整體觀。然而,解剖學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麵的研究,遠遠未能觸及人體的全貌。因此,西醫在研究人體時存在先天的不足,無法全麵地認識人體。此外,中醫還提出了陰陽、寒熱、虛實、表裏這八綱,它們用於描述人體內部的平衡狀態,並且涵蓋了精、氣、神三個層麵。這些都是中醫理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我們應該深入探討和理解的地方。”
教授皺著眉頭問道:“精、氣這個層麵我還能理解,但神這個層麵也涉及到陰陽、表裏、寒熱、虛實嗎?”他似乎有些疑惑,畢竟這對於他來說可能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引路人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當然涉及了。比如動與靜,動為陽,靜為陰;勤奮和懶惰,勤為陽,懶為陰;清明和昏沉,清明為陽,昏沉為陰;急躁和拖延,急躁為熱,拖延為寒;喜怒哀樂,喜怒為熱,悲憂為寒;亢奮和抑鬱,亢奮為實,抑鬱為虛;表現出來的和隱藏起來的,顯為表,隱為裏。在精神層麵,如果陰陽、寒熱、虛實、表裏不平衡,就會導致神誌錯亂,甚至出現身體上的各種症狀。”
教授恍然大悟地點了點頭,感慨道:“原來如此!中醫講七情內傷,現在才明白原來七情之間也存在著陰陽、寒熱、表裏、虛實的關係啊!這麽說來,情誌病也需要辨證論治呢。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又有了新的認識。”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興奮和好奇,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教授注意到,學校有的學生在練習站樁,靜坐。有的神情專注,似乎在感受什麽?於是問:“他們在練氣功嗎?”
“他們在了解自己!作為一個醫學生,首先就應當了解自己的身體。不是通過儀器,而是通過內在的覺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體會到氣機的升、降、浮、沉,了解經絡的分布和作用,學會人體內在八綱平衡的調節方法。將來他們可以用氣機探查病人的身體,並用針灸、推拿、刮痧、艾灸等簡單方式調節病人內在八綱平衡,使病人獲得健康。”引路人微笑著回答。
教授疑惑地問道:“可是,現在的疾病種類那麽多,而且還有很多是疑難雜症,非常難以治療,僅僅學習這些就行了嗎?”
引路人反問道:“那我問你,一個健康的人,從來不得任何病,他靠的是什麽?”
教授答:“如果有這麽健康的人,他當然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和超強免疫係統。”
引路人點了點頭,說道:“是的,這也是事實,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中藥的這種作用與西藥有著本質的區別。中藥並不是通過直接殺滅病菌來達到治病的目的,而是通過調整人體內部環境,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從而讓身體自己去對抗病菌。這就像是一場戰爭,西藥是直接派軍隊去消滅敵人,而中藥則是通過加強國內的防禦工事,讓敵人無法輕易入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教授聽後,微微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麽。過了一會兒,他問道:“那麽,按照你的觀點,中醫應該如何看待疾病呢?”
引路人微笑著回答道:“中醫認為,疾病是人體內部陰陽失衡、氣血不暢所導致的結果。因此,中醫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調整人體的內部環境,恢複其平衡狀態。這種治療方法雖然不像西藥那樣迅速見效,但卻是一種更為根本的治療方式,可以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教授聽後,不禁感歎道:“原來如此,中醫的理論真是博大精深啊!看來我還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學習。”
引路人鼓勵道:“是啊,中醫的智慧源遠流長,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努力,將中醫發揚光大,造福人類健康。”
引路人回答道:“中醫認為,當病情緊急時應先治療症狀,而在病情緩和時則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常來說,攻邪的方法隻是治標,而扶正才是治本之道。隻有當人的體質得到改善,才能真正避免疾病的發生。然而,西醫的治療方式大多集中在攻邪上,因此隻能起到暫時緩解病症的作用。許多患者在接受西醫治療後,體內的平衡會被打破,體質也會逐漸下降,甚至可能出現內髒衰竭和死亡的情況。例如,過度使用化學藥物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大量輸液可能引發心功能衰竭,而過度使用抗生素則可能破壞腸道菌群平衡,降低免疫力。”
教授點頭表示認同,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您說得有一定道理。那麽,我們是否可以先采用西醫的治療手段來控製病情,然後再結合中醫的調理方法來增強體質呢?這樣既能快速緩解症狀,又能從根本上改善身體狀況。”
引路人微微一笑道:“西醫喜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裏有問題就去治療哪裏,但其實人體是一個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而中醫講究的則是整體觀,認為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問題,可能與其他部位有關。因此,中醫強調預防為主,通過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和氣血運行等方麵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教授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他接著問道:“那麽,如何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呢?”
引路人回答道:“中醫認為,飲食、作息、運動等都會影響人體的健康。比如,要保持清淡的飲食,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還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此外,中醫還有一些獨特的養生功法,如八段錦、五禽戲可以幫助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疏通全身經絡,提高免疫力。”
教授聽後恍然大悟,原來中醫如此博大精深。他決定好好學習中醫知識,並向更多人推廣。
引路人神情嚴肅地說道:“說到養生功法,中醫人都應該知道,正氣是一種正能量,可以驅動人體的免疫係統,讓我們保持健康和活力;而邪氣則是一種負能量,它同樣能夠驅動免疫係統,但卻會引發各種免疫係統疾病。如今,許多人都患有免疫係統疾病,這些疾病占據了所有疾病的一半以上,原因就在於他們體內的邪氣過於強盛,正氣相對較弱。”
教授聽後,不禁感歎道:“免疫係統疾病一直以來都是醫學領域難以攻克的難題,沒想到竟然是邪氣所致。如果我能夠通過實驗證實這一點,那將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突破啊!”他的眼神中閃爍著興奮和期待,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醫學世界即將展現在眼前。
引路人看著教授說道:“實驗設備隻能在體外觀察,而我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在體內發生的。而且你們的顯微鏡隻能觀察一個點,無法觀察到整個係統,以地球目前的科技,你隻能通過自身的內觀才能了解這一切,你無法通過實驗來證實。所以,中國古代中醫發展很快,就是因為那時候學醫人可以內觀了解人體。”
教授疑惑地問道:“請問學習中醫的正確方式是?”
引路人笑了笑,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拿出一本中醫教材遞給教授,“你想了解的都在這……”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