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假信亂賊
字數:2726 加入書籤
就在陸恒在司隸之地收攏人心,整合各方力量,聲勢日漸壯大之際,千裏之外的洛陽城內,一場針對黃巾軍的陰謀也正在悄然醞釀。
黃巾軍洛陽城外大營,馬元義的帥帳之內,氣氛壓抑。連日來,他們對洛陽的圍攻並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反而聽聞官軍在各地取得了一些小勝,這讓馬元義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他正對著地圖苦思冥想破城之策,一名親信匆匆入帳,呈上一封用蠟丸封好的密信。
“大帥,城內細作傳來的消息!”
馬元義接過密信,眼中掠過一抹急切。他迅速拆開蠟丸,展開那張薄薄的帛書。信上的內容,讓他原本緊鎖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臉上露出了難以抑製的狂喜。
“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馬元義將帛書往案上一拍,興奮地叫道。
信中詳細描述了洛陽城北門守備的薄弱之處,以及城內某些官員和士族暗中不滿朝廷,願意在黃巾軍攻城之時充當內應,打開城門迎接大軍。信中甚至還附上了一份簡易的城防圖,標注了幾個關鍵的接應地點。
“蒼天有眼!大漢氣數已盡!傳我將令,召集各部渠帥,立刻到我帳中議事!洛陽城,指日可破!”馬元義意氣風發,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率領大軍攻入洛陽,推翻漢室的景象。
他哪裏知道,這封讓他欣喜若狂的密信,不過是中常侍張讓精心布置的一個圈套。張讓通過安插在馬元義身邊的眼線,早已洞悉了黃巾軍與城內某些勢力有所勾結的蛛絲馬跡。他不動聲色,將計就計,授意那名潛伏的小黃門,偽造了這封“雪中送炭”的密信。其目的,並非真的要助黃巾破城,而是要引誘馬元義提前發動總攻,從而讓那些隱藏在洛陽城內的內應在慌亂中自行暴露。
張讓久居深宮,對朝堂內外的勢力盤根錯節了如指掌。他或許並不確切知曉所有內應的身份,但這封精心炮製的假信,足以成為一塊投入渾水的巨石,激起千層浪,讓那些心懷鬼胎之輩無所遁形。
馬元義對此一無所知,他已然被即將“唾手可得”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立刻召集麾下各路黃巾渠帥,商議攻城事宜。一時間,黃巾大營之內將校奔走,士卒調動,殺氣騰騰,磨刀霍霍,準備對洛陽發起一場史無前例的總攻。
與此同時,洛陽城北門之外,塵土飛揚,馬蹄聲碎。大將軍何進在曹操所部軍士以及親衛的拚死護衛下,終於成功突破了黃巾軍的包圍圈,與早已在城外等候的各路勤王之師會合。
勤王軍的營寨連綿十數裏,各色旗號迎風招展,代表著來自不同州郡的兵馬。何進的帥帳設在營寨中央,他顧不上擦拭臉上的汗水與塵土,立刻下令召集各路領兵將領議事。
不多時,帥帳之內便擠滿了形態各異的將領。他們之中,有的是朝廷任命的州牧郡守,有的是憑借地方勢力起兵的豪強,甚至還有一些是見風使舵的投機之輩。這些人雖然都打著勤王保駕的旗號,但彼此之間卻大多心懷鬼胎,各有盤算。
“諸位將軍,黃巾賊寇圍困京師日久,城中危在旦夕。如今我等會師於此,當同心協力,早日擊破叛賊,以安社稷!”何進坐在主位,聲音洪亮,試圖鼓舞士氣。
然而,帳下的反應卻並不如他預期的那般熱烈。
一名身著華服,方麵大耳的將領率先開口,此人乃是南陽太守袁術。他慢條斯理地說道:“大將軍,黃巾賊勢大,洛陽城高池深,倉促攻城,恐非上策。依術之見,不如我等先行穩固營盤,再傳檄天下,召集更多忠義之士,待兵力雄厚之後,再圖進取,方為萬全之策。”
“袁公路此言差矣!”另一名身材高大,氣勢逼人的將領立刻反駁,他是河內太守王匡,“兵貴神速!洛陽城內糧草還能支撐幾時?我等若在此逡巡不前,坐視京師淪陷,將來有何麵目見天下人?末將以為,當立刻整軍,與賊決一死戰!”
“王太守勇則勇矣,但黃巾賊數十萬之眾,我等兵力雖也不少,卻各自為戰,號令不一,如何能輕易取勝?若是貿然出擊,中了賊人奸計,豈不自亂陣腳?”一名留著山羊胡的文官模樣的將領搖頭晃腦地說道。
“哼,我看某些人是怯懦畏戰,想保存實力吧!”
“你!血口噴人!”
一時間,帳內爭吵之聲四起,有的主張堅守,等待時機;有的主張主動出擊,速戰速決;還有的則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建議。各路將領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場麵亂作一團。
何進聽著耳邊嗡嗡作響的爭論聲,隻覺得一個頭兩個大。他雖貴為大將軍,名義上是天下兵馬的統帥,但麵對這些手握兵權的地方實力派,他的命令往往難以得到徹底的貫徹。這些人大多桀驁不馴,隻顧及自身利益,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統一指揮。
“肅靜!都給本將軍肅靜!”何進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
帳內這才稍稍安靜下來,但眾人臉上的表情依舊各異,顯然都未被說服。何進看著眼前這群難以駕馭的驕兵悍將,心中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他空有大將軍之名,卻缺乏真正掌控全局的威望與手腕。
就在這洛陽城外勤王大營吵嚷不休,黃巾大營磨刀霍霍之際,誰也沒有留意到,一支精銳的漢軍,在“陸”字帥旗的引領下,已經悄然推進到了距離洛陽不足百裏的地方。寒光閃爍的兵鋒,正蓄勢待發,等待著石破天驚的那一刻。
喜歡三國爭霸之無限兵力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無限兵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