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何後還宮,天子親政

字數:4826   加入書籤

A+A-


    第218章 何後還宮,天子親政
    張塵此話一出,眾皆一驚。
    的確,其實劉辯繼位之時,便已經是十七歲,行過冠禮的了。隻是因為那時,何進與十常侍兩派勢同水火,十常侍一黨又打算奪嫡,所以何太後才臨朝聽政,一手總攬大局。
    如今時過境遷,何進與十常侍俱亡,確實應該還政於天子了。
    荀爽心中更是這般想,他原本便是男尊女卑的觀念,又豈能願意一個女人整日在朝堂之上指手畫腳呢?
    當下,荀爽率先開口道:“大將軍所言甚是,天子早已成年,太後怎能把持朝政不放?我等理當上表,請太後還政,陛下親政!”
    太尉楊彪沉思片刻,也道:“不錯,正該如此。”
    司徒王允捋著胡須,也微微點頭道:“老夫也覺得,陛下親政一事,刻不容緩。”
    眼見朝中位列群臣之首的三公都發了話,其餘人哪還有反對意見,當即也紛紛表示讚同。
    張塵見事情發展得頗為順利,心中也十分高興,當即說道:“既然如此,本將軍打算在明日朝會上,向太後和陛下請奏。到時,還望諸公能一同進言。”
    荀爽言道:“大將軍放心,這等大事,我等必當附議。”
    大事既已議定,眾人再度飲宴,張塵也不忘向眾人一一敬酒,尤其是荀爽和楊彪二人,張塵更是恭敬有加,以師長之禮敬之。
    荀爽出身潁川荀氏,而黃巾之亂時,潁川遭劫,潁川士族為了聯合抗敵,彼此多有聯姻。因此,荀氏的背後就是整個潁川士族,若能與荀爽交好,日後便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才前來投效。
    而楊氏,也同袁氏一樣,四世三公,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若能結好此二人,日後想要掌控朝堂,便輕而易舉。
    第二日,百官上朝,天子端坐龍座,太後垂簾聽政,一如往常。
    何太後先是詢問了宮室修繕進度,張塵一一稟奏,言民夫工匠俱已齊備,半年之內定可完工。
    何太後聞言大喜,讚張塵辦事利落,不愧為大漢棟梁之臣。
    少時,見眾臣無本可奏,太後向身邊太監使了個眼色,太監隨即上前一步,扯開嗓子喊道:“退……”
    “且慢!”張塵當即站了出來,手捧玉笏,躬身一禮道:“臣有本。”
    說罷,張塵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雙手呈遞。太監見狀,急忙下來接過竹簡,卻並未呈遞給天子,而是直接交予何太後。
    幾位老臣見狀,麵色已有些微變。
    荀爽更是眉頭緊鎖,神色凝重。
    何太後緩緩打開竹簡,看向上麵的內容,目光卻是一滯,臉色也隨之大變。
    隻聽“啪”的一聲,何太後將竹簡合上,起身厲喝道:“張卿,你這是什麽意思?!”
    張塵早已料到何太後會是這種反應,當即正色道:“回太後,臣的意思,在奏表當中已經說的很明確了。當日,太後為穩固朝堂,臨朝稱製,臣下皆能理解。但如今時過境遷,朝堂已安,陛下也已經成年。於情於理,太後都不該繼續垂簾,理應還政於陛下。臣請太後,撤去垂簾,退居後宮,頤養天年。臣請陛下,親政!”
    張塵話語擲地有聲,回蕩在偌大的殿堂之內。
    他話音剛落,司空荀爽立時站出說道:“老臣,懇請太後退居後宮,懇請陛下親政。”
    司徒王允也道:“太後,陛下已成年,親政理所應當。想來,陛下也不願見太後終日為國事操勞。”
    太尉楊彪也道:“太後,陛下若久不親政,必將動搖國本。如今天下紛亂,唯有陛下盡早親政,掌握朝局,方能引領百官,中興漢室!臣請太後,還政於陛下!”
    “臣附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一時間,幾十位大臣紛紛出列,一同請奏。
    “你們……”何太後見此情形,知道今日之事,張塵定是早有計劃為之,沒想到他竟拉攏了這麽多朝臣,前來逼宮。
    其實,何太後遲遲不肯還政,也不為別的,隻因她極為清楚,自己這個兒子,根本就難以撐起前朝的政事。
    若是沒有自己在前朝主持大局,他一個昏弱之君,隻怕少不得要被這些臣子裹挾,到時,可該如何是好?
    可是,眾大臣所請也的確合乎情理,曆來太後臨朝,無不被人詬病,何況,陛下確已成年,還有什麽理由不還政於他呢?
    何太後一時大急,不知該如何是好,良久,方才言道:“眾卿,陛下登基未久便有董卓篡逆,如今朝堂剛剛安定,此時不宜提及此事,容後再議。”
    “太後!”荀爽沉聲道,“陛下親政,乃文武百官殷切所盼,太後為何橫加攔阻?莫非是有私心不成?”
    “大膽荀爽!”何太後鳳目圓睜,掀起麵前的垂簾,怒斥道:“哀家是陛下生母,豈有私心?爾等今日苦苦相逼,又是受了何人指使?”
    何太後說著,眼神不由得瞥向了張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塵一抬頭,目光直視何太後,淩厲的眼神卻讓她不禁打了個寒顫。
    這眼神,怎麽和當日所見如此不同?
    隻見張塵深施一禮,淡淡地說道:“太後,陛下已經成年,理應親政,執掌江山。不然,傳揚出去,天下隻會認為,我堂堂大漢天子,一國之君,竟難承社稷之重,豈不為天下所笑?還望太後,三思而行。”
    “望太後三思而行!”
    眾臣齊聲拜道。
    見此情形,劉辯似乎也感覺出母親的為難,於是也站起身道:“母後,既然眾愛卿都這麽說了,您要不就……”
    “辯兒!”何太後拍了拍劉辯的肩膀,道:“母後這麽做,都是為了你好,你如何不懂母後的苦心呢?”
    “兒臣隻是不願見母親被人為難……”劉辯說著,眼神中不由得現出幾分悲戚。
    何太後看著劉辯,又看著殿上立著的群臣,最終,她的眼神落在了張塵的身上。
    她知道,今日之事,就是張塵挑起的。
    她現在越發看不懂他了。
    當年張塵初次進宮,對她說,自己的辯兒日後定能成為九五之尊。
    那番話,不知是戲言,還是真情,抑或是,他從那時起便已開始布局了?
    回想起來,北邙救駕,迎聖駕至鄴城,奉旨討賊……
    一樁樁,一件件,似乎都在無形中把他們母子困在了這裏。
    今後的路,究竟如何?
    若沒有自己從旁提點,辯兒能應付得了這些朝臣嗎?能應付得了這個張塵嗎?
    何太後的心情十分忐忑。
    罷了,事已至此,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傳哀家懿旨,陛下業已成年,理應親理政務。從即日起,撤去垂簾,還政於陛下,哀家深居後宮,再不過問前朝之事。”
    “太後聖明!”
    眾臣聽罷,齊聲參拜。
    何太後輕歎一聲,轉過身看著劉辯,低聲道:“辯兒,往後母後不在你身後提點,凡事你要自己拿主意。對於臣下,要恩威並施,讓他們能為你所用,知道嗎?”
    “母後,兒臣……兒臣……”劉辯說著,眼神中卻是閃過一絲彷徨:“母後不在,兒臣心裏沒底……”
    “母後不能永遠幫著你,今後,有這些大臣輔佐,你隻管放手去做,母後永遠站在你這邊。”
    “嗯。”劉辯點了點頭。
    何太後又轉過身,對階下的眾臣說道:“望眾卿日後盡心輔佐陛下,勿使奸邪小人擅權欺君,禍亂天下!”
    何太後說著,眼神卻不經意地瞟向了張塵。
    張塵麵淡如水,未有波瀾。
    “臣,定盡心竭力,輔佐陛下。”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