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收網
字數:4492 加入書籤
“這裏竟然有間密室!”典韋道,“主公小心,末將前麵探路。”
典韋說罷,當先一步邁進了密室之中。
密室之中空無一人,張塵也隨即跟了進來,四下環顧一番,隻見桌案上的香爐,還點著未曾燒盡的檀香和一盞尚有餘溫的清茶。
“我們來遲了,人已經走了。”張塵道,“想必是聽到了風聲,知道事情敗露,所以便逃了。”
“主公,追吧!”
“不急,他跑不了。”張塵道,“黑袍人知道事情敗露,必向城外逃竄,此時城門已閉,唯有南門開啟,我已布下天羅地網,他絕對逃不了!”
“主公,那現在怎麽辦?”
“走,去南門!另外……”張塵環顧一番,道:“將這‘畫影樓’,給我燒了。”
“諾!”
張塵等人從“畫影樓”中出來,典韋即令軍士點火。
片刻間,“畫影樓”便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衝天,直映照方圓數裏。
此時,正在南門城樓上巡視的朱靈,突見城中火光大現,趕忙叫來手下道:“快,速速前往西、北二門,傳令守城軍士,宵禁提前,立即關閉城門,任何人等,不準出城!”
“諾!”
軍士領命,匆匆而去。
城中火起,正是張塵與朱靈設下的暗號。
看來,大人那邊也開始行動了。
朱靈心下暗暗尋思,又對身旁的軍士令道:“傳我令,今夜不閉南門,軍士無需留守,散值回家。”
“諾。”軍士略有些詫異,仍是應了一聲,下去傳令去了。
按照大人所說,關閉了西、北二門,獨留南門,是為放走賊人,而後順藤摸瓜,找到幕後主使之人。而今羅網已經布下,隻等大魚入網,便可將其一網打盡!
……
此時,平原東南二百餘裏,泰山郡。
泰山博縣郊外,綿延數裏,有軍寨屯紮,但見旌旗獵獵,上書“劉”字旗號。
此時大帳之中,正有諸將會聚商議,但見為首一人,身長七尺,垂手過膝,麵容溫和,氣質寬厚,正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涿縣劉備是也。
帳中二將,一人赤麵長髯,不怒自威,一人豹頭環眼,燕頜虎須,正是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二人。
除此之外,還有三五名將領,分立一旁。
隻見其中一人,穿著粗布麻衫,身材粗獷,麵容陰鷙,背後還負著雙刀。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日隨張燕作亂,後在隆堯為陷陣營所敗的黑山將領,夏侯博。
原來,當日隆堯兵敗,裴元紹被斬,夏侯博和周倉率領敗兵百餘騎,一路倉皇逃竄。他們喬裝成百姓,晝伏夜出,終於躲過追捕,逃至了幽州地界,卻正好遇上了劉備。
劉備見這二人頗有武勇,不由起了惜才之心,一問之下,才知竟是從冀州逃出來的。
劉備與張塵本有嫌隙,這二人與張塵有仇,又武勇不凡,且自己麾下也正缺少人才,劉備這麽一想,當即便將二人招至了麾下。
二人彼時已是走投無路,自然不能挑三揀四,當即便決意投效。
漢末三國之中,若論收買人心,劉備若稱第二,那便無人敢稱第一。
劉備招降二人後,待他們甚厚,不消多久,便令二人心悅誠服,甘心為其效力。
就在這個時候,劉備得知了一個消息,周倉,竟然曾是黃巾渠帥!
於是,劉備心中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他知道青州、徐州、兗州一帶,仍有黃巾肆虐不止。但自從黑山敗北,張燕身死,張寧失蹤以來,黃巾已經徹底失去了精神領袖。
雖然各地打著黃巾旗號造反作亂的不在少數,但這些力量太過分散,就如一盤散沙一般。
這個時候,如果有一位曾經追隨過張角的元老級人物出現,勢必可以將這股力量聚攏在一起。而這股力量一旦聚攏,便不可小覷。
若是這股力量能為我所用?
這一想法很快便占據了他的腦海,於是,他命周倉前往青州,糾集舊部,同他共謀大業!
周倉果然沒有辜負眾望,短短數月之間,就將青州三十萬黃巾盡歸掌握。
不過,那些人還沒有真正的歸順於他。
劉備知道,這是因為自己還沒有一塊立足之地。
公孫瓚處雖能遮風擋雨,但終究是寄人籬下,他心中始終有一團火焰,是圖霸天下的熊熊烈焰!
要成大業,必須脫離公孫瓚,必須有一塊自己的領地!
劉備思考了許久,終於將目光投向了北海。
北海孔融,性格仁善,麾下兵微將寡,但北海城經他經營多年,卻是城高牆厚,倉廩豐實。
而且,北海地處青州以東,南鄰徐州,往北也可經水路而至北平。若得北海,可與公孫瓚和陶謙結好,再逐步蠶食青州。到時,便可合三家之力,共抗冀州!
這可真是絕佳的根據之地啊!
劉備的心中無比激動。
但他轉念一想,覺得還需從長計議。
畢竟,他一貫示人的形象都是仁義,又怎能幹出奪人州郡這樣不光彩的事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若是孔融肯主動獻出北海,那事情便好辦多了!
可是,要如何做呢?
劉備思索良久,終於想到了一個主意。
讓周倉率領黃巾軍假意攻打北海,自己再率兵救援,解北海之圍。
到時,再演上幾場大戲,什麽隻身赴敵營勸降黃巾之類的,大收一波民心,再結交一些孔融身邊的下屬,如此一來,民心向背,孔融豈不乖乖將北海交出?
若他再不識時務,那便是民眾請願,他豈可違抗民意?
到時,萬民擁戴之下,我也隻好勉為其難,暫居此位。
劉備心中暗自打著如意算盤。
他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自己對權力的渴望甚至一度蒙蔽了自己的內心。
不過嘛,這感覺還不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當然,這些想法和謀劃,劉備是萬萬沒有,也萬萬不能同關羽、張飛講起的。
他要他們的心中,自己始終是那個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劉玄德。
此時,關羽言道:“大哥,我等離開北平,卻在此風餐露宿。大哥,你究竟有何打算?”
“是啊,大哥,咱們就待在北平有何不好?將來助公孫將軍拿下了幽州,大哥怎麽也能弄個太守當當。”
劉備道:“二位賢弟有所不知,我與公孫瓚雖是少年同窗,但在他處終究是寄人籬下,日日如芒刺在背,今日離去,正是鳥入青天,魚潛大海,再不受約束了!”
關羽聽罷,道:“昔日我三人桃園結義,大哥曾言,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耶。黃巾之亂、董卓禍國,已引得天下大亂,群雄競逐。如今,正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既已脫離公孫瓚,不如尋個安身之所,招兵買馬,圖謀大業!”
“說得好!到時候俺與二哥做先鋒,為大哥打下這天下來!”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