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請旨發兵

字數:4376   加入書籤

A+A-


    與此同時,沮授飛鴿傳書,先一步傳回消息,好讓張塵早做準備。
    得到消息的張塵,興奮不已,連忙叫來郭嘉商議。
    郭嘉看罷,也是欣喜不已,當即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此番,主公運籌帷幄,公與周旋遊說,助主公兵不血刃,拿下並州之地,實在是可喜可賀呀!”
    “是啊,我也沒想到,此事進展的如此順利!”
    張塵亦是激動不已。
    其實,他這番謀劃,正是仿照著曆史上,逢紀為袁紹獻計謀奪冀州的法子,隻是在此基礎上稍加改良罷了。
    不想,竟真的有此奇效!
    郭嘉又道:“主公,大事既定,接下來,便需做兩件事。”
    “奉孝快講。”
    郭嘉道:“其一,在天子麵前為韓馥說情,請陛下降旨,令公孫瓚收兵。”
    張塵思索片刻,道:“公孫瓚此行,非為韓馥,實為並州,大軍既出,他豈肯無功而返?”
    “他自是不肯,可若陛下下旨令其收兵,他不從,便是抗旨,主公便有借口征伐。”
    “嗯,不錯,奉孝之言,甚合我意。”
    “其二,便是派遣大軍入並州,接掌關防。必要時,準備隨時與公孫瓚開戰!”郭嘉道,“韓馥在公孫瓚麵前,是支撐不了多久的,上黨張楊麵對眼下局勢,隻怕還要在背後給他來上一刀!主公必須盡快出兵,否則並州局勢,實難掌控!”
    “不錯,奉孝,傳我令,令麴義領軍十萬,取道常山,出井陘,前往晉陽,接管並州州務關防。田豫為隨軍參謀,顏良、文醜為先鋒,領兩萬兵馬先行!”
    曆史上,界橋之戰,麴義的八百先登可是把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打得屁滾尿流!
    這一次,要是能吃掉這兩萬“白馬義從”,不知道公孫瓚會不會氣得發瘋?
    “井陘?”郭嘉不由疑惑道,“主公,這條路未免有些繞遠,何不派人聯絡張楊,借道上黨,豈不更快?”
    “上黨張楊自成一方諸侯,不受韓馥轄製,貿然借道,恐怕會招其猜疑,萬一他舉兵相抗,豈不耽誤了大事?還是不要惹麻煩了,遠些,就遠些吧。”
    郭嘉點了點頭道:“主公所慮極是。還有一事,此番我們仍然是無詔進兵,隻怕朝中那些人又會說三道四了。”
    “哼,不過是些跳梁小醜,何足為懼?平時讓著他們也就罷了,軍國大事麵前,誰敢多言,就別怪我對他不客氣!”
    張塵眉峰一凜,霸氣外露。
    他心裏很清楚,此計若成,朝中以董承為首的那些人勢必會對他進行口誅筆伐。
    但既然選擇走了權臣這條路,張塵便沒在怕的。
    任何人,也休想阻我霸業!
    郭嘉領命,正要退下,張塵又想到了什麽,道:“顏良、文醜勇冠三軍,但智謀不足,他二人為先鋒,可震懾公孫瓚麾下諸將,卻也有中計兵敗之險。你且告訴他們,韓馥帳下,荀諶、審配皆智謀之士,到時,讓他們多聽聽人家的意見。”
    郭嘉聞言,微微一笑道:“主公,公孫瓚麾下,也並無善謀之士,主公此舉,恐怕不是擔心二位將軍中計,而是想收買荀、審二人的士子之心吧?”
    “哈哈,知我者,奉孝也!”
    二人相視一笑,郭嘉隨即前去傳令,麴義等眾將得令,立即整軍,奔赴並州。
    兩日後,沮授回到了鄴城,將韓馥的請罪表章、出讓並州的書信以及並州的關防印信一並交予了張塵。
    張塵大喜,當即命人快馬將韓馥的書信和印信送到軍中,交與麴義,以作為接掌州務之憑。
    隨後,張塵便帶著請罪表章,入宮麵見天子。
    現如今,張塵出入宮禁,就和回自家的後花園沒什麽區別,根本無需通傳,便可直入宮廷。
    此時正值午後,劉辯正在禦花園中,與後妃一起陪伴太後觀景,忽聽宦官來報,說是張塵入宮,求見陛下,得知陛下在禦花園,正往此處趕來。
    劉辯聞言,頓時一驚。
    張塵如今風頭無兩,即使劉辯是天子,但聽到張塵的名字,也有些膽怯。
    “你們幾個,都先退下吧。”何太後對幾位後妃說道,“大將軍覲見,必有國事,你們在此多有不便。”
    “是,臣妾告退。”一眾後妃當即拜了一禮,紛紛退下。
    何太後屏退後妃,又來到劉辯麵前,柔聲道:“辯兒,無需驚慌,母後同你一起見他便是。”
    不多時,張塵來至禦花園,見太後也在,連忙上前拜道:“臣張塵,拜見陛下,拜見太後。”
    “大將軍……呃,不……不必多禮……”劉辯強忍驚慌之色道,“大將軍,今日進宮,所為何事啊?”
    張塵站起身,道:“陛下,臣今日前來,是想向陛下討一道恩旨。”
    “恩旨?”劉辯疑惑道,“大將軍是想為何人討恩旨?”
    “並州百姓!”張塵說道,“前者,陛下因韓馥倒賣軍械一事,龍顏大怒,下旨令公孫瓚發兵征討,擒拿韓馥。韓馥得知此事,愧悔無極,本欲開城獻降,自縛於軍前以謝罪。奈何公孫瓚此番出兵,卻意不在韓馥,而在並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什麽?張卿,這是何意?”何太後問道,“難道那公孫瓚竟敢違抗聖旨不成?”
    “稟太後,公孫瓚並未違抗聖旨,而是假借聖旨之名,行不可告人之事!”
    “什麽不可告人之事?”
    “公孫瓚此番南下,其意不在韓馥,而在吞並整個並州!”張塵道,“數日前,其先鋒嚴綱所部,突襲雲中、五原、定襄三郡,致使四萬將士全軍覆沒,三郡百姓流離失所!”
    “什麽!竟有這樣的事!”何太後聞言,不由大驚。
    “陛下聖旨之中,隻說讓他擒拿韓馥,他本應經雁門,直下太原,為何轉而向西,突襲三郡?其意豈不明顯?臣當日未能察覺此人狼子野心,竟向陛下舉薦此人帶兵,臣有失察之罪,請陛下責罰!”
    張塵說罷,又朝劉辯拜了下去。
    “這……”劉辯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隻能看向何太後。
    何太後忙道:“張卿何出此言?此事與你無關,隻是如今,該如何是好?”
    張塵隨即拿出韓馥的請罪表章,雙手遞了過去。
    “陛下,太後,這是韓馥呈遞的請罪表章,軍械一事,實是由於疏忽所致。他本是許諾了匈奴糧草,但不知為何,竟和一批準備銷毀的廢舊軍械弄混了,這才使得糧草之中混入軍械。其實純屬誤會,還望陛下明鑒!”
    劉辯與何太後看罷,也覺言辭甚為懇切,劉辯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何太後道:“韓馥此人,也算侍奉過兩代帝王,他這個並州牧之位,還是先帝所封,想來也確實不會行此大逆之事。隻是,聖旨既下,朝令夕改,陛下天威何在?”
    張塵早知何太後會如此說,於是便道:“韓馥已有認罪之意,臣願親往並州,將他帶回鄴城,交由陛下發落。隻是公孫瓚借陛下聖旨,肆意侵擾州郡,禍害百姓,還請陛下降一道旨意,令其退兵,以免百姓蒙難。”
    劉辯看了看何太後,何太後微微皺眉,沉思半晌,輕輕地點了點頭。
    “好,大將軍,此事就著你辦理,將韓馥帶回鄴城,再行發落。至於公孫瓚,朕即刻下旨,令其退兵!”
    “陛下英明!”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