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三條人命

字數:5056   加入書籤

A+A-


    李女史今天早上才知道張女史昨天被送了出去。她昨天晚上與孟綺一同回來的,太晚了洗洗就睡了,也沒注意對麵屋裏沒有點燈。
    今天早上起來侍候自己的小丫頭與她說,昨天她們走了之後,張女史咳嗽的愈發厲害,元冬帶了大夫來瞧,就是不太好,劉媽媽就讓人套車說上送莊子上靜養。
    李女史喝著白粥,心裏也知道張女史病了這麽久不見好,不可能一直在院子裏待著,尤其是這到了年底了,若真是有個什麽,那可是犯了大忌諱。
    李女史努力回憶著張女史是什麽時候開始咳嗽病情加重呢?她好似十幾天前還能去引嫣閣那裏與吳庶妃聊天,而且那陣子她去的特別勤。
    等著吳庶妃不去靜安園了,張女史也厲害了出不得門。
    “知道送去哪個莊子了嗎?”李女史總覺得不對,她輕聲問小丫頭。
    小丫頭收拾著碗筷,“不知道,是牛車拉走的,元冬姐姐親自送去西角門,還寬慰張女史,說是好了就接她回來。不如,我去問問元冬姐姐?李女史是打算去瞧瞧張女史嗎?”
    在小丫頭認為,兩人都是女史,一起從宮裏到府裏,平日裏坐著這東偏院東廂的左右兩間,關係也不錯。
    李女史搖了搖頭,“不必,你也不要打聽,與咱們無關。”
    看著小丫頭拎著食盒出了院子,李女史從梳妝台的匣子裏拿出一截紅繩走了出去。
    看著小林氏似笑非笑的樣子,孟綺冷聲道,“你倒是對白氏多有照拂,這種事也替她來求。”
    小林氏輕聲一笑,“她畢竟是我姐姐當年的陪嫁的丫頭,都是打林家出來的。打從我姐姐那時候起,就給她這個恩典,每年允許她去寺裏為她爹娘供奉。後來,姐姐去了,龔姐姐當家,卻不管著這些閑事,倒一股腦地推到婢妾手裏來,白氏這事,婢妾倒更不好更改了。如今王妃進了門,自該來請示您的。”
    “她自己為何不來,我又不是那惡主母,還能不允她?”孟綺不高興地道。
    小林氏道,“她是個膽子小的,又是個謹慎的,不敢因著這點小事來煩您。”
    孟綺冷哼,“知道了,你是個膽子大的。成,以往她都年年去,隻今年不叫她去,倒好似我擋著似的。”
    小林氏聽得這話,麵上帶笑心底卻暗道,你也得擋得住才行。這些日子隻顧著在府裏樹威,卻不知那外院已被我經營的極好,待過些日子送你一份大禮,看你還怎麽在我麵前這樣擺譜。
    “謝王妃,婢妾這就去告訴白氏,定要讓白氏去寺裏時為王妃祈福。”
    “不必,我還犯不上讓一個姨娘為我祈福。叫她選一天快些去吧,這年底了,府裏一堆事,哪裏都是用人的時候。”
    小林氏點頭應是,又道,“王妃哪裏需要婢妾隻管吱聲,婢妾必鞍前馬後。”
    孟綺抬眼,譏笑地道,“我聽說你最近去外院大少爺那裏勤的很,要不就把大少爺外院年裏的事項交給你?”
    小林氏一喜,裝作為難道,“都是王爺的意思,且大少爺打小在婢妾身邊長大,這初去外院,婢妾總要照看一二,回頭子爵府問起來,婢妾不至於一句話也答不上。”
    孟綺看著小林氏得意的樣子,冷哼一聲,“我聽說那報春是你建議海嬤嬤與王爺說放在大少爺院子裏的?”
    “沒有的事,那是海嬤嬤自己的意思,與婢妾無關。”
    “報春是怎麽從靜安園出去的,你心裏有數,莫要越了規矩去。”孟綺嚴肅地道。
    小林氏一口應著,心裏卻不屑,想著白氏那日與自己說的那事,還有送到報春手裏的那個紙包,忍不住嘴角上揚。
    看著小林氏扭著身子出了靜安園,元冬進得屋來,“王妃,都安排了,薑武那邊已然把她弟弟帶出來了。”
    “哦?沒留什麽行跡吧?”
    “沒有,那關家二房昨兒著火了,燒死了一位客居在二房的少爺。”
    孟綺點了點頭,看著窗外又飄起的雪花,白氏,莫要怪我心狠,是你背叛在先,我把你們姐弟送到一處已然是行了善的。
    沒一會,立夏進得屋來,拍著身上的雪,示意小滿通傳。小滿笑道,“王妃說了,姐姐帶回什麽消息來隻管去回就是。”
    元冬聽到兩人在外間說話,笑著打開東屋房門“這雪越發的大了,你沒披件鬥篷?”
    立夏嗯了一聲,“剛去的時候還是小雪粒子,我就沒當回事。回來的時候長生倒是拿了把傘叫我打,隻我嫌麻煩,這又不是雨。王妃沒歇著吧?”
    元冬點頭,“沒,等你回話呢。”
    立夏喝了一口小滿遞來的熱茶進了東屋。
    孟綺閉著眼睛聽著立夏匯報著,“藥丸子?”孟綺睜開眼睛問。
    立夏嗯了一聲,“說是前幾天白姨娘拿去外院的,小燕明明記得是放在一個匣子裏,說是林側妃尋給大少爺,平日裏學習累了醒腦的。可昨天卻瞧見放在了報春的櫃子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燕是宋柏墨外院的小丫頭,是立夏安排進去的,平日裏負責監視報春的。
    立夏一邊說一邊從荷包裏倒出一丸來,“小燕偷偷拿出一丸,奴婢想著先請您瞧瞧,回頭讓汪公公帶出去看看是什麽東西。”
    孟綺要伸手去接,立夏連忙包了個帕子遞給她。
    “不必,回頭我請王爺叫人查驗一下,你放在荷包裏吧。”
    立夏又把藥丸子裝進去,一邊道,“海嬤嬤這幾天遇到點事。”
    “怎麽了?”孟綺不解。
    “她這幾日回家去的很勤,在家裏住了好幾晚,連大少爺院子裏的事也不那麽上心。奴婢聽小燕說,這也是聽別人說,好似她那小女兒原本說定的人家有變化了,海嬤嬤因著這件事上了火氣。”
    孟綺想起外邊傳的海嬤嬤的那個小女兒,就那樣的人品,哪家敢娶。
    “她最近有沒有接到她大兒子的信?”
    立夏搖了搖頭,“沒有,聽說以前就是沒信也會有東西捎回來,而且一般來信都是與海嬤嬤要銀子。隻是最近卻是沒個動靜,前幾天她大兒媳婦還來尋她,不知道說了什麽,抹著淚。奴婢特意尋人問過海嬤嬤後街的鄰居,好似她那大兒子在南邊有什麽事,也許是兒子與女兒的事合在一塊了,海嬤嬤這陣子屬實難過些。”
    看著孟綺直起身來,立夏連忙上前把迎枕拍了拍,扶著孟綺靠了上去,“因著她那小女兒的婚事是報春娘幫著瞧的,因著這個親事,海嬤嬤沒少給報春家銀子。這回不知道什麽原因親事沒成,說是她小兒媳婦去討那銀子,報春娘卻死活不給。海嬤嬤還特特到大少爺院裏尋報春,報春卻不似以往對海嬤嬤的態度,十分硬氣呢。”
    孟綺哦了一聲,這報春是找到更有力的靠山了?這也可以印證報春並不是海嬤嬤的人,隻是有人利用海嬤嬤把報春放到了宋柏墨的院子裏。
    “你這樣,仔細打探一下海嬤嬤的女兒倒底是怎麽回事,他兒子往回捎的信又是什麽。”
    孟綺總覺得不對勁,她想起薑武的人去調查海嬤嬤的兒子時說過,好似還有人在監視著她兒子。
    隻是還沒等她得到確切的消息,就傳回了海嬤嬤沒了。
    孟綺看著宋承澤十分傷心的樣子,實是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
    “說是天冷,多燃了一盆炭,結果屋子門窗關的太嚴了,被......”宋承澤搖頭道,不僅是海嬤嬤,連同她的大兒媳婦一並都被炭給熏死了。
    畢竟是在宮裏時就跟在自己身邊的,宋承澤對海嬤嬤的感情十分複雜,雖然最近調查出的關於她大兒子的事,她欺瞞了宋承澤,但宋承澤還是為海嬤嬤厚葬了。
    孟綺卻覺得這件事怎麽都透著蹊蹺。下人為著省錢,一般都是燒炕就好,就算是冷,多點一個炭盆也就是了。再說這才入冬,根本犯不上點兩個的。
    再說那炭盆又不是第一次用,怎麽能不知道把窗戶略開小縫?海嬤嬤又不是不經事的小孩子。
    還有就是,那海嬤嬤的大兒媳婦平日裏並不與海嬤嬤一個屋睡的,怎麽就那天兩人一同睡了呢?
    更讓孟綺懷疑的是,這是在自己調查了海嬤嬤的大兒子的情況後發生的。按時間算,倒正好符合薑武的人回來後,再由南邊捎回消息來。
    難不成,薑武的人去調查海嬤嬤的大兒子被那邊發現了,這是怕海嬤嬤再說出什麽而殺人滅口?
    孟綺越想越有這個可能,同時也在後悔,應該在得知海嬤嬤大兒子的情況的第一時間就問海嬤嬤的。奈何自己這段時間的事實在太多了,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皇上萬壽節上。
    而這也說明,那個利用海嬤嬤的人,在王府隱藏的太深了,而他背後的人力量也太過強大。一定要把這個人揪出來,他與白氏和張女史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又過兩天,傳來白氏在去山上寺裏為父母供奉的時候,馬車不小心滑進了山澗裏去。
    這就樣,曾經在王府內宅舉足輕重的三個人就這樣消失了。
    喜歡孟家四小姐請大家收藏:()孟家四小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