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 章 萬法歸宗,九雛同輝

字數:2135   加入書籤

A+A-


    從瑞靄峰朝鳳殿的初次論道,到烈焰穀熔心湖的實力印證,再到華彩林的靈砂塑韻、摩天崖的空間啟智、雷鳴澗的大道辨明,最後是裂風淵的破局立威。
    龜太郎的“萬物驚”大道,曆經諸多波折與考驗,終是讓鳳凰九雛的九脈族群,盡數放下疑慮與算計,誠心接納了這門以“開靈、啟智、蛻變”為核心的大道。
    當最後一座大風族的雕像在裂風淵旁穩固成型,九座承載著“萬物驚”獨特道韻的雕像,便如同九座不朽的豐碑,分別矗立在九脈族群的核心之地。
    往日裏或用於議事、或用於修煉、或用於祭禮的重地,因雕像的到來更添神韻。
    每日天未破曉,便有各族子弟身著族服,懷著敬畏與渴求的心情前往雕像旁悟道。
    原本清淨的族群核心之地,漸漸成了各族最熱鬧、也最神聖的悟道聖地。
    隨處可見盤膝靜坐、潛心感悟的身影,偶爾傳來的道韻共鳴之聲,交織成一曲屬於九雛族群的進化樂章。
    這九座雕像,雖同承“萬物驚”道韻,卻因各族地域特性與修行之道的不同,各有千秋,盡顯玄妙:
    金鳳族的雕像立於瑞靄峰朝鳳殿旁,通體瑩白,縈繞著淡淡的金色祥瑞之氣,祥和瑞靄如同輕紗般籠罩周身,子弟在此感悟,能驅散心神中的浮躁,助人明心見性,對“祥瑞”之道的理解更上一層;
    雪凰族的雕像坐落在雪域冰原的“凝雪台”上,冰清玉潔,通體由萬年寒冰雕琢而成,表麵凝結著細碎的冰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涼道韻,能啟迪族中子弟的冰雪智慧,讓其對寒冰之力的掌控愈發精妙;
    藍凰族的雕像依著族中“映月湖”而建,溫潤如水,雕像表麵仿佛覆蓋著一層流動的水光,周身縈繞的水元道韻與湖水交融,能深化子弟對水元之力的掌控,無論是禦水術法,還是水中悟道,都能事半功倍;
    孔雀族的雕像矗立在“流光林”深處,華彩流韻,雕像表麵鑲嵌著細碎的發光礦石,流轉著七彩霞光,還隱隱伴著悅耳的音律,子弟在此修行,對幻光術法與音律之道的感悟會飛速提升,施展出的幻術更顯逼真;
    火鳳族的雕像守在熔心湖旁,熾烈剛猛,通體赤紅的地心炎玉上,火焰紋路如同活物般跳動,不斷吸納著地火之力轉化為精純道韻,能引導子弟探尋火焰真諦,讓煉器與控火之術更上一層樓;
    彩鳳族的雕像位於華彩林的七彩穀地,變幻瑰麗,無固定形態的雕像隨日光月華流轉七彩光華,道音與林間聲響相融,能讓子弟領悟“美與道”的和諧,讓光影與音律之道更具直指人心的力量;
    大鵬族的雕像立於摩天崖頂,淩厲孤高,金色的雕像如同展翅欲飛的大鵬,周身縈繞著與空間共鳴的道韻,能激發子弟的極速潛能,更助其感知空間漣漪,朝著“撕裂空間”的方向邁進;
    雷鳥族的雕像建在雷鳴澗的引雷台上,雷霆萬鈞,暗紫色的雕像表麵纏繞著細碎的雷弧,能引動天地間的雷霆之力,淬煉子弟對雷電的掌控,讓狂暴的雷霆之力變得溫順可控;
    大風族的雕像則在龜太郎特意加固後,穩穩立在裂風淵旁,原本蘊含蝕骨氣息的雕像,此刻在狂風中竟多了一絲沉穩定力,能引導族中子弟將狂暴的風之力轉化為可控的力量,推動風之道向著升華邁進。
    這九座雕像,如同九顆璀璨的明珠,錯落有致地鑲嵌在萬妖棲嶽的北部區域。
    隨著各族子弟不斷感悟道韻,九座雕像之間漸漸形成了一種玄妙的共鳴,一道道無形的道韻絲線在雕像間穿梭交織。
    如同一張巨大的道韻之網,引動著更大範圍的天地靈氣與法則之力,源源不斷地向著萬妖棲嶽北部匯聚。
    往日裏雖也靈氣充沛的鳳凰一脈棲息地,如今更是被一層愈發濃厚的智慧與生機道韻籠罩。
    空氣中漂浮的靈塵帶著啟迪心智的力量,連族中年幼的子弟,在這般環境中成長,開靈的速度都較以往快了數倍。
    整個鳳凰九雛族群,都在“萬物驚”道韻的滋養下,悄然開啟了道途上的全新篇章,朝著更加強大、更加智慧的方向,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