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突破的契機

字數:3056   加入書籤

A+A-


    導師在感受到莫寒的力場後,也是迅速就製定了訓練計劃。
    第一步,讓莫寒在力場範圍內,將暗元素形成的霧氣,凝聚成細小的刀刃。實現暗元素到劍技的轉換。並且要讓這些刀刃,自動切割一個範圍內的目標。比如十米開外的假人。
    第二步,融入靈魂攻擊的幹擾。在刀刃切割時,莫寒需要讓力場釋放靈魂波動,讓放置在不遠處的感應水晶亮起。而這是為了模擬有人偷襲,使用靈魂波動幹擾敵人。這一項訓練的關鍵是,不是由莫寒釋放靈魂波動,而是由力場釋放。也就是開始將力場當作自己力量的延申。
    第三步,實現力場與劍的聯動。畢竟莫寒是持劍戰鬥的,所以力場能否很好的輔助莫寒戰鬥,是非常關鍵的。要求莫寒在持劍揮砍時,力場需隨著劍技的軌跡擴大或收縮,讓力場成為劍技的延申。實現物理和靈魂的雙重打擊。
    當莫寒能夠滿足這些條件時,導師帶他前往學院後山的“共鳴峽穀”。這裏的岩石蘊含古老的元素能量,最易觸發力場與環境的互動。類似的場景在各學院都有,所以不足以為奇。聖羅蘭學院的是魔法浮島的法師塔,各個樓層中有不同的元素的閉關室。
    導師說道:
    “持續釋放力場,用力場切割峽穀的岩石,同時讓靈魂波動滲入岩石。不要‘對抗’環境,要‘邀請’環境回應你:讓你的力量順著岩石的紋理走,讓你的靈魂波動跟著岩石的震顫頻率走。”
    說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做起來確實十分困難。使用力場中的劍氣切割岩石自然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既然不是對抗環境,那麽直接切割肯定是錯誤的選擇。要順著岩石的紋理走……是指用最小的力量將岩石切開嗎?可這和環境有什麽關係?
    莫寒陷入了沉思,最終隻能在一次又一次地實驗中摸索前進的方向。
    而在這實驗的過程中,時間也是一天天流逝。當聖嬌玥來找莫寒的時候,莫寒才驚覺過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和洛林特學院的導師告別後,兩人踏上了回聖羅蘭學院的路程。
    交換生活動的落幕,並沒有讓莫寒鬆一口氣。
    回到聖羅蘭學院的那天,他站在訓練場的角落裏,看著熟悉的元素力在學員們指尖流轉,識海裏的虛空力量卻像沉在水底的石頭,紋絲不動。距離畢業僅剩兩個月,50級的瓶頸依舊橫亙在眼前,力場的輪廓明明就在識海邊緣盤旋,卻總差最後一絲契機,無法徹底外顯。
    德裏斯校長似乎看穿了他的焦慮,將魔法塔頂層的“寂靜塔”鑰匙交給他。
    “那裏曾是曆代聖羅蘭強者沉澱力量的地方。”
    老人拍著他的肩膀。
    “虛空力量本就與其他元素不同,不必急著複刻別人的路徑。”
    法師塔頂層的寂靜塔名副其實。
    塔身由黑曜石砌成,塔內沒有窗戶,隻有中央矗立著一塊巨大的“共鳴水晶”,能映照出修煉者最本源的力量。莫寒每天清晨鑽進塔內,一待就是一整天。他不再刻意追求力場的外顯,而是沉下心梳理自身的力量脈絡。靈魂攻擊的銳、暗元素的隱、劍技的烈,還有那股始終蟄伏的虛空之力。
    起初,共鳴水晶裏映出的隻是一團混沌的黑霧,黑霧中偶爾閃過劍影與靈魂波動,卻始終無法凝聚。
    直到某天,他想起在古精靈遺跡裏看到的“共生壁畫”,忽然試著讓靈魂波動與虛空力量同步震顫。那一瞬間,水晶裏的黑霧竟開始旋轉,劍影與靈魂波動像行星般圍繞著黑霧轉動,形成一個穩定的漩渦——這是他第一次在外界清晰地看到自己力量的形態。
    “不是要‘融合’,而是要‘共生’。”
    莫寒喃喃自語。他開始在塔內練習“動態平衡”:揮劍時,讓暗元素順著劍刃流淌,虛空力量則在劍峰凝聚,靈魂攻擊化作無形的波動包裹劍身。每一次揮砍,都像是在打磨一件精密的儀器,讓三種力量在運動中找到最和諧的頻率。
    聖嬌玥每天都會給塔內的莫寒送食物,她從不催促,隻是將溫熱的湯碗放在塔門口,附上一張紙條。有時是畫的簡筆畫:一隻舉著劍的小獸,周圍環繞著光與暗的光暈;有時是寫的短句:
    “今天的光元素很溫和,適合與你的暗元素打招呼。”
    這些細微的暖意,像投入靜水的石子,在莫寒專注的修煉中漾開漣漪。他漸漸明白,力場的外顯不僅是力量的總結,更是對自我的接納——接納自己體內的虛空之力,接納身邊人的光,接納這段時光留下的印記。
    距離畢業還有三周時,莫寒在一次揮劍中,忽然感覺到腳下的黑曜石地麵微微震顫。他低頭看去,隻見以自己為中心,一圈灰黑色的漣漪正緩緩擴散,漣漪所過之處,空氣裏的元素並未被驅散,反而像被梳理過的絲線,與暗元素交織成奇妙的紋路。
    共鳴水晶裏,那團旋轉的力量漩渦終於穩定下來,漩渦邊緣泛起淡淡的銀輝——那是屬於力場的外顯光芒。雖然範圍隻有短短兩米,卻真實地映照著他的力量本質:以虛空為核,靈魂與劍技為翼,暗元素為裳。
    “快了。”
    莫寒撫摸著水晶表麵的紋路,嘴角揚起一抹釋然的笑。
    畢業考核的理論考試對莫寒而言並不困難。有聖嬌玥輔導在前,兩世對魔法本質的理解在後。他隻需要將答案寫上卷子即可。
    至於最後的開放式答題,莫寒思索片刻後,寫了很多。從元素共生寫到神明離去的真相,字裏行間沒有了過去的迷茫,多了份曆經沉澱的通透。
    當他放下羽毛筆時,窗外的陽光剛好落在卷首的名字上,像在為他的成長蓋章。
    實戰考核的題目,是在畢業典禮前一天由德裏斯校長親自送達的。信封上沒有火漆,隻有一個簡單卻又熟悉的符號——那是莫寒曾在墮落魔堡深處見過的、屬於虛空神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