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問前程 薑子牙點將
字數:5053 加入書籤
韋護一臉恭敬,上前朝著道行天尊深施一禮,而後輕聲問道:“弟子此番輔佐薑師叔前往孟津,未知前路可有什麽妨礙之處?還望師尊明示。”
道行天尊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幾分讚許,緩聲道:“徒兒啊,你與旁人自是不同。
你可曉得,古往今來,這漫漫修行路上的芸芸眾生,曆經多少代、多少艱辛的修行客,唯獨你,堪稱全真第一人。
以你的修為根基,此去孟津,隻需依心而行,又何懼阻礙?”
這邊廂,楊戩亦是神色凝重,來到玉鼎真人跟前,拱手抱拳,言辭懇切:“弟子即將踏上征途,心中實難安定,不知此去究竟會如何?還請師父為弟子解惑。”
玉鼎真人麵露微笑,眼中滿是對徒兒的信任,悠然開口:“徒兒,你本非凡俗,修成那八九玄功,奧妙無窮。
有此等神通在身,這天地之間,任你自由馳騁,又有何事能難得住你?隻管放心去吧。”
與此同時,李靖滿心憂慮,向燃燈道人躬身問詢:“弟子此番出行,事關重大,心中忐忑,不知此行是凶是吉?望尊師指點迷津。”
燃燈道人雙手合十,寶相莊嚴,沉吟片刻後說道:“李靖啊,你與眾不同,日後有肉身成聖、超凡入聖之功,境界遠超凡塵,待得功成,還將在那靈山護法台上留下赫赫威名。如今不過是途中曆練,莫要憂心。”
且說諸般事宜交代完畢,眾仙與薑子牙依依作別,各自駕起祥雲,回返那仙山峻嶺、清幽洞府而去。
薑子牙則與武王,率領著一眾將領,浩浩蕩蕩進入西岐城。武王徑直奔回宮闕,處理政務,而薑子牙回到帥府,大小將領們皆在府外恭候,隻等三日後下教場聽點。
次日清晨,陽光灑落,薑子牙頭戴金襆頭,身著一襲大紅袍,腰間束著華貴的玉帶,手捧奏本,大步流星走向朝堂。
剛至殿上,便見上大夫散宜生迎上前來,接過薑子牙手中的奏本,輕輕展開,置於禦案之上。
薑子牙撩起衣擺,俯身跪地,言辭誠摯地奏道:“微臣薑尚,何其有幸,蒙先王垂青聘用,本欲傾盡所能報答,卻未能盡絲毫微薄之力。
如今又承蒙大王您委以重任,拜微臣為將,這般知遇之恩,厚重非常,從古至今,鮮有人及。
微臣怎敢不竭盡犬馬之勞,以報答大王的深厚恩情。
今日特呈此表,懇請大王禦駕親征,如此方順應天意民心,成就大業。”言罷,額頭觸地,靜候王命。
武王端坐於朝堂之上,聞聽薑子牙所言,龍顏大悅,雙目炯炯有神,當即言道:“相父此舉,正與天心契合,實乃順應大勢之舉啊!”
言罷,趕忙伸手接過薑子牙遞上的奏表,凝神細覽。
隻見,那表上寫道:“大周十三年孟春月,掃蕩成湯天寶大元帥薑尚,敬呈此表。
臣以為,觀時勢之變幻,本就是天地氣運流轉的必然;動用殺伐之力,亦是神聖施展造化之功。
如今那商王受,對上不敬蒼天,肆意妄為;於下荒淫無德,殘虐無辜百姓,更是毫無顧忌地大行屠戮之事,逆天而行,妄動征伐,致使天怒人怨,連我西土之地,亦是十載不得安寧。
幸賴我大周承蒙天威庇佑,那無道紂王自行走向覆滅之路。
臣念及這艱難時日已久,眼下正值紂惡滿盈之際,天下諸侯齊心共會於孟津,承蒙大王恩準臣等所請,許我等揮師東征,一時間,萬民歡呼雀躍,將士們亦是鬥誌昂揚。
臣對此不勝感激,隻是日夜戰戰兢兢,深恐自身才疏學淺、德行淺薄,難以報答大王的點滴恩情,又念及身負大王所托之重任,實在慚愧不已。
故而特懇請大王大振乾剛之氣,親率大軍,恭行天討,禦駕親臨行營。
憑借大王的天威,近在咫尺之間,便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早日揮師東進,踏破五關,速與諸侯會師,共觀商政之變。
如此一來,待到上天厭棄那紂王的穢行,這獨夫授首之日,不但能一泄天人之憤,實也是為成湯先王重添榮光啊!臣不勝激切,滿心期盼,謹以此表上呈。”
武王將表覽畢,抬起頭來,目光直視薑子牙,詢問道:“相父,此兵究竟何日方能起程?”
薑子牙微微欠身,拱手答道:“老臣這邊已在緊鑼密鼓地操演軍隊,待一切停當,定會謹擇吉日,再來恭請大王起程。”
武王聞聽此言,心中安穩,隨即傳令左右侍從:“速去置辦盛宴,今日要與相父同賀這即將開啟的東征盛事。”
一時間,殿內氣氛熱烈,眾人皆對東征滿懷憧憬,隻待那大軍開拔之日,劍指朝歌,改寫乾坤。
君臣共飲之後,子牙謝恩出朝。次日清晨,子牙早早來到教軍場,觀看操練。
他仔細檢查了士兵們的隊列和裝備,過名點將,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待到五更時分,子牙登上將台,軍政司辛甲前來稟報,請求放炮豎旗、擂鼓點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子牙心中暗自思忖:“如今我軍共有六十萬人馬,需要四位先行官才能更好地協助指揮。”於是,他下令讓軍政司傳晁田、鄭倫、黃全忠和哪吒上台來。
辛甲領命後,迅速將四將喚到台上,四人向子牙打躬行禮。子牙說道:“我軍現有六十萬之眾,需用你們四位為先行官,分別掛左右前後印。
你們各自拈取一個鬮,自行決定所任之事,不得錯亂。”四將齊聲應諾,子牙便將四個鬮遞給他們。
蘇全忠首先拈取了一個鬮,打開一看,原來是頭隊先行。接著,晁田拈到左哨,鄭倫拈到右哨,最後哪吒拈到後哨。
子牙見狀,心中大喜,當即下令軍政官為四將簪花掛紅,並授予他們各自的印信。
四將接過印信後,飲過一杯酒,謝過元帥。隨後,子牙又令楊戩和李靖各拈一鬮,擔任三軍督糧官。
楊戩拈得頭運,李靖則是二運。子牙同樣令軍政官取來督糧印,交付給這三將,並為他們簪花掛紅,各飲兩杯喜酒。
二將飲罷,下台謝恩。此時,子牙又令軍政官取來點將簿,準備繼續點將。
晨曦初露,教場之上軍旗獵獵,氣氛莊嚴肅穆。
薑子牙身著帥袍,威風凜凜地站於點將台前,手中令旗一揮,率先點出了黃氏一門忠勇之士:
黃飛虎,這位曾令紂王也忌憚三分的豪傑,昂首闊步上前,其身後黃飛彪、黃飛豹兄弟二人亦是身姿矯健,目光如炬;
黃明、周紀二人相互打趣幾句,帶著豪邁之氣緊跟其後;
龍環、吳謙雖平日裏話語不多,此刻卻也透著一股精氣神,大步流星邁入隊列。
再看那黃家小輩,黃天祿、黃天爵,年少英武,英姿勃發,眼神中滿是對戰場的渴望與建功立業的憧憬。
辛免、太顛、閎夭、祁恭、尹勳等一眾西岐老臣,雖已年邁,卻依舊腰杆挺直,他們曆經風雨,深知此番東征的意義重大,步伐沉穩地站定。
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畢公高,這幾位文王倚重的賢能之士,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風範,可一旦論及國事、戰事,眼中的睿智之光便足以讓人知曉他們的非凡謀略。
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等“八俊”,各個儀表堂堂,才學出眾,此時匯聚於此,為的便是共襄大業,推翻暴政。
姬氏一族更是人才濟濟,姬叔幹、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啟、姬叔伯、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順、姬叔平、姬叔廣、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他們身為文王之子,受父輩熏陶,或精於謀略,或擅於武藝,雖有的兄弟因紂王屢征西岐已不幸陣亡十六子之多,但剩下的這些殿下們依舊毫不退縮,習武不輟,誓要為父兄報仇,為西岐討回公道。
更有那歸將降佐,蘇護,這位曾為殷商鎮守一方的諸侯,如今迷途知返,決心為正義而戰;孫焰紅、晁雷、洪錦、季康、趙丙、孫子羽等,他們來自不同的陣營,卻因相同的信念齊聚西岐,願為大周的崛起揮灑熱血。
還有那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將龍吉公主,身披戰甲,英姿颯爽,在一眾男兒中也顯得格外奪目。
待子牙將諸般人馬點將已畢,手中令旗再次一揮,傳令道:“令黃飛虎上台。”
黃飛虎聞令,健步如飛登上點將台。子牙神色凝重,目光掃過台下眾人,開口說道:“諸位將士,如今成湯雖是氣數已盡,但五關之內,必定藏龍臥虎,不乏精奇之士,我等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戰場上,當戰則戰,當攻則攻,需審時度勢,隨機應變。而其間,最為關鍵的是,我全軍上下每一位軍士,都必須演習陣圖,唯有如此,方能明晰進退之法,在關鍵時刻克敵製勝,方可破敵於陣前。”
言罷,子牙隨即令軍政官:“抬十陣牌放在台上。”
不多時,軍政官們抬著十麵繪有神秘陣圖的牌子,穩穩當當放置於台上,台下將士們的目光頓時被吸引過去,心中知曉,一場艱苦卓絕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而這些陣圖,便是他們克敵的法寶。
喜歡截教:菡芝仙娘娘請大家收藏:()截教:菡芝仙娘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