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五章

字數:3323   加入書籤

A+A-


    天氣 哪裏來這麽大的風 心情 嚇我一跳
    吐蕃欲重奪山南,
    我軍兵少形勢危。
    新宇一戰鎮吐蕃,
    以少勝多立威名。
    最近南邊都是烏達傳來的奏折,奏折的內容也是大同小異。無非就是烏蠻族其他部族對他處理暴蠻部的手段有些非議,讓現在烏蠻族有了要分崩離析的趨勢。
    白蠻和烏蠻是大理國最大的兩個部落族群,烏蠻族下分三十二部,白族下分十八部。現在如果烏蠻族分崩離析了,那我一直打壓的白族就會是我統治核心區域最大的隱患了。
    白族的聚集地就是蘭溪郡和大理國都,白族中原本最大的一個部族就是段氏,現在白族的首領白鹿雖說有著族長的頭銜,但是她的野心似乎不隻是一個族長。
    既要保證王都得安全,又要幫著烏達穩住整個烏蠻族,還有一個吐蕃在虎視眈眈。我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裏去,看來交趾國這次支持暴蠻部還是下足了功夫的。
    為了盡快幫助烏達平息這場事關我和他統治地位的叛亂後遺症,我萬般無奈之下隻能派遣戴壽寧再次南下配合烏達了。
    今日林墨獨自一人前來求見,“陛下,臣擔心吐蕃強攻山南的話,我軍勢必經曆一場苦戰。如果吐蕃死咬山南不放,我大理國既不能南下,也沒有精力來擴充國力了。所以臣建議是否能派一支精銳,在山南以北消耗吐蕃軍隊,或是糧道。”
    林墨的建議也正是我這幾日在思考的問題,消耗吐蕃軍隊的戰場倒是選好了,隻是抽不出一支精銳力量。
    “如果是消耗吐蕃軍隊的有生力量的話,我軍還少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隊伍啊。”我看向林墨想看看他做了多少準備。
    “陛下聖明,重新打造一支善於山地機動作戰的隊伍在時間上是來不及了。但是臣在南宋軍中之時,就聽聞陛下以戰練兵的主張。所以臣以為,此次不管吐蕃是不是要強攻山南,我軍都應主動出擊,在實戰之中培養一支精銳的山地作戰力量。這也是未來我軍南下必須要做的事。”林墨說完後眼神堅毅的看向我。
    以戰練兵的確是我以前在南宋時的主張,但是那個時候南宋麾下戰將如雲,這樣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和傷亡把隊伍練出來。
    而現在我的大理國,林墨行嗎?林墨忠勇有餘,但魄力不足,做一個合格的兵部尚書已經是他的上限了。
    “那何人可以擔當此任?”我看向林墨,我是希望他真能說出一個能辦這件事的人,這樣起碼我會覺得他以後還能再進一步。
    “臣推薦譚新宇。其一,此人是藥農,早年就經常出沒於各個大山之間,本就熟悉整個大理國乃至境外的一些山川,且還有一些山中的本領。”林墨說完稍微停了一下故意來看看我的反應。
    我臉上沒有什麽表情一直很淡定的等著他繼續講。
    “其二,此人一路從士卒升至萬夫長,在山南任上打造的防務體係,雖沒有完全成型,但已經初見成效。此人可以委以重任。”林墨說完後便安靜的站著不動了。
    我思考了很久後說道“你用兵部的名義傳一道軍令,讓譚新宇製定一個殲敵於山南以北的方案出來。我們再做商議。”我說完後,林墨便告退了。
    林墨走後我在禦書房召見了戴壽寧,也問了他對譚新宇的看法。戴壽寧也是毫不避諱的對譚新宇大加讚賞,聽出我有意打造一支山地作戰的精銳隊伍後,戴壽寧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戴壽寧認為:我軍現在的主力還是以長寧軍為主,長寧軍雖也擅長野戰,但山地作戰還是有些不適應。大理國現有的軍製不適合開展一場滅國大戰。
    聽到戴壽寧的話我心裏也是一驚,沒想到這個自己都不怎麽看好的兒子現在竟然有如此的見識了。
    “那如何改革軍製啊?”我起身背對著戴壽寧說道。
    “兒臣以為,長寧軍和其餘主力應當按照用途分為步兵營、騎兵營、火器營和輜重營四營。四營功能不同,訓練方式和補給方式也不同所以要分開訓練,就像現在我們急需山地野戰的精銳一樣,那就是需要步兵營和火器營的協同作戰。”戴壽寧說完後,我很滿意。
    雖說說的不是很細致,但是也說到了點子上,不管以後怎麽發展,這個軍製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這也是短時間內能提高我軍戰力的唯一方式。
    “你和林墨一起商量一下這事吧,然後上個奏折。”我看向戴壽寧臉上滿是期許。
    兩天後,林墨送來軍報。吐蕃集結八萬猛攻山南,一天激戰吐蕃軍隊未能前進一步,甚至還沒能到達山南城下。
    我讓人在皇宮內弄了一個大沙盤,整個大理國周邊的地勢地貌都按比例整好,還特意給建了一個房子把這個沙盤給保護了起來,當然房子的牆上也掛滿了地圖。
    我也給這間房子取了一個名字天機房。
    聽到林墨送來消息,我便仔細的詢問了譚新宇的布局。山南以北前往山南隻有一條山路,這條山路在山穀之中,而且有此路一直沿河而建。
    譚新宇在河對岸設下一支伏兵,並且提前排除一支隊伍在吐蕃斥候折返後,挖斷道路、在河堤埋上了火藥後埋伏在山上。
    等到吐蕃大軍趕來時,道路被阻,河堤被炸。兩麵伏兵齊出,吐蕃先頭部隊兩萬人付出了折損一半的代價,而我軍不僅毫發無傷還,讓前往山南的道路變得泥濘難行。
    譚新宇送來軍報,想領三萬人出城,繞道吐蕃大營側後方,放火燒營。
    我同意了,譚新宇的戰法。當然也詢問了林墨軍製改革的事情,林墨說軍製改革現在已經在長寧軍內部開始了。
    又過了兩天,林墨前來稟告,從林墨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來這肯定是個好消息。
    果不其然,林墨稟告:譚新宇領三萬兵馬夜襲吐蕃大營,斬首三萬餘人,我軍傷亡一萬餘。吐蕃軍隊現已退出山南境內,返回原駐地。
    我讓林墨招譚新宇回大理城,一起辦理軍製改革之事。同時,我心裏也多了另外一個想法。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