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天氣 大晴天 心情 風景秀麗心情大好
下旨頒發求賢令,
有意送到南宋內。
各路學子來求官,
文海考核事情多。
占薑族的事情已經快處理完了,占薑族的領地也徹底劃成毗闍耶、賓童龍兩座州府,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員直接管理。
戴壽寧也在所有的事情都辦完後意氣昂揚的回到了大理城。
而卻在禦書房聽俞家財匯報各地的情況。
從俞家財的匯報中我發現目前各個部族的首領是越來越安份了,甚至有一些小的部族已經主動和各地駐軍聯姻。
隻是一個小細節引起了我的思考。俞家財有意無意的透漏出,俞法晨在配合戴靈汐打造一千重甲時利用職權越權幹涉工部相關事項,工部所耗費的材料是兩千重甲的裝備,但是戴靈汐實際上隻收到了不到一千五百套裝備。
重甲打造本就損耗高,這點我是知道的,但是俞家財的行為卻似乎是在向我傳遞一些信號。我一直秉承著有實證就深查的原則,俞家財也沒有拿出實證。
俞家財走後,我等來了劉文海。
“老夥計,這晚把你叫進宮,你沒意見吧。”看到劉文海來了,我一把把他拉進了禦書房,他連行禮的機會也沒有。
“陛下,這麽晚了不是是單純的找我喝酒吧。”劉文海看到禦書房裏的一桌酒菜問道。
“有事要和你商量。先喝酒,邊喝邊聊,就像以前我們在梁山上一樣。”我率先動起了筷子,夾了一塊臘肉送進嘴裏。
劉文海默默的喝了口酒說道“陛下是想問,學院人才輸送的事吧。目前第一批學員中還是沒有可用之人,稍微能將就的都被調到占薑,不,是毗闍耶、賓童龍兩座州府了。”
我也放下了筷子說道“那就沒有應急的辦法了?安南國那邊遲早要給人家弄回王國的,不然就有些太欺負人了。”
“陛下是擔心陳守度會反?”劉文海看向我,眼神中流露出來的尷尬在一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他心裏可能在想:把安南國降為侯國是他的主意,我現在對這個主意表現出了不滿,對他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造反不造反的那是以後的事了,現在國事平穩,大理國也在一個關鍵時期,如何快速消化新占領的領土從而在根本上提升我國的國力才是要務。現在不能有內亂,一旦內亂我們都不知道將要麵對什麽。”我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
劉文海也夾了一塊肉放進嘴裏,一邊嚼一邊在思考。
“陛下如果著急,臣倒是有個法子,但是靈不靈就要看運氣了,也是看天意了。”劉文海說完後便給我倒上了酒,當然也給他自己倒上了。
有法子,但是不一定靈。這話就算是在梁山的時候劉文海也沒和我說過類似的話。看來劉文海是真的沒法子了,那我就聽聽吧。
“你說說。”我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我也在思考到底什麽方法能快速的獲取人才。
“發布求賢令。”劉文海說出了他的想法。
“你是想通過求賢令,把那些躲在山裏避世的大賢給找出來?難怪你說要看天意啊。”我對這個法子是有些不滿意。
“光一個大理國能找出多少大賢來?自古求賢令,求的都是他國的才俊。”劉文海嘴角微微一翹。
難道這個家夥已經有目標了?
“說具體一些。”我對這個法子的懷疑動搖了。
“大宋朝以文立國,近幾年來。尤其是陛下入主大理後,朝政越發的混亂。不少能人賢士都選擇了歸隱田園,隻有像張孝祥這樣的人一直在堅守。如果求賢令傳入大宋,以陛下在大宋朝野的聲望難道炸不出幾條大魚嗎?”劉文海臉上已經露出了笑意了,而且是那種不想隱藏的笑。
挖牆角挖到南宋了?靠著宋徽宗的金牌令箭,我拐來了十萬長寧軍;靠著多年在南宋軍中的威望又在瀘州騙來了近三萬臨江軍,這十幾萬人算是我的家底了。
現在沒有管理人才了,又去南宋挖,感覺很怪異,覺得很不厚道,但是仔細一想似乎還是有一些可行性的。
劉文海看出了我心裏糾結的點,他在一旁笑著說“陛下,你我相識多年。我可是看著你從一個落魄強盜到入朝為官,然後一步步封侯封王,最後自立門戶的。所以,我知道陛下心中的大誌,陛下這幾年也是這麽做的,所以我相信陛下您還是以前那個在小酒館裏憂國憂民的人。現在您又機會再大理實現您的誌向了,何必在乎一些無關痛癢的名聲。”
這家夥開始用激將法了,我本就搖搖欲墜的心理防線就要崩塌了。
劉文海看我還沒有表態繼續說道“大仁不仁,小仁終非仁啊。”
劉文海還是懂我的,我糾結是聖人給的道德標準,他就用聖人的話把我的標準給模糊了。
“此時我讓保皇司來配合你吧。國內建招賢館,建大一些,以後把學宮也搬過去,這件事你來辦。至於去南宋境內散播消息,護送學子秘密入境的事情就交給俞家財了。”我思路頓時開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文海也是幹練,第二日大理國的各州府都張貼出了求賢令。尤其是瀘州府,官道上的告示牌都貼上了。
今日是求賢令發出後的第五天,聽聞已有不少學子趕來招賢館了,我也好奇是什麽情況,便帶著戴靈汐和俞家兵出宮了。
招賢館外也算的上是人潮湧動,不少的人就是來看熱鬧的。人群中有正麵的聲音,也有反麵的聲音。
正麵的聲音都是誇我招賢納才不拘一格,反麵的聲音則是說與其這樣招賢,那還要科舉幹什麽。
我都能聽到不同的聲音,那劉文海那麽雞賊肯定也能聽到。這樣的話,我就更加想去看看了,想看看劉文海用什麽樣的辦法來打消人們心裏負麵的想法。
我和大多數湊熱鬧的民眾一起走進了招賢館,招賢館進門的大院變成了一個公開的考場,上百名軍士在考場四周維持著秩序。
“第五十八號。”一個丞相府的屬官大聲的喊道。
沒有多久人群中就有一名學子模樣的人高舉木牌來到了考場中央,在核對完木牌上的信息後,那位丞相府屬官朝劉文海一躬身便走到了一旁。
學子從懷中拿出自己寫好的策論也朝劉文海一躬身說道“在下廬州府羅海濤,師從胡宏。今日一篇吏治論,請丞相大人點評。”
說完這位叫羅海濤的學子便照著自己準備好文章當眾大聲的誦讀起來。
可惜寫的太過空洞,就連周圍的圍觀的百姓都知道這是一篇假大空的文章,突然有人起哄想讓羅海濤自動退場,但是這個羅海濤還是堅持讀完了自己的策論,然後依舊朝劉文海行禮,規規矩矩的等著劉文海的點評。
“父皇,這個書呆子好有趣啊。讀書人不都是臉皮薄嗎?他的臉比城牆還厚啊。”戴靈汐在我身旁小聲的說著。
“你父皇我也是讀書人,我臉皮是厚還是薄啊?”我笑著看向這個女兒說道。
“額~”戴靈汐思考了一下後說道“劉叔叔這下有的忙了哦。”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