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字數:3938 加入書籤
天氣 晴,有風 心情 怒其不爭
南宋退兵來求和,
原是金兵逼臨安。
趁火打劫我不幹,
海運送兵還恩情。
來到瀘州城後,瀘州城的守將和知府紛紛前來拜見,我也就是簡單的交代了幾句便打發他們走了。
我沒有急著送信給林墨讓他調兵來援,我心裏已經做好了放棄瀘州城的準備,而放棄瀘州城後我要把吳其平光明正大的帶回大理國。
翌日,宋軍已經在瀘州城下擺好了架勢,準備攻城。
而瀘州城卻城門大開,我單騎在前,身後二十步跟著俞家兵和我帶來的一百輕騎。
我慢慢的靠近宋軍,俞家兵舉著我的戴字王旗緊隨身後。
宋軍中開始有了騷動了,我勒馬停在宋軍陣前五十步的距離,就這麽看著這群宋朝的將士。
“是王爺嗎?”“是王爺,我見過。”
宋軍裏開始有些騷亂了,我看向為首的三名將領問道“是要攻城嗎?”
我聲音不大,但是足夠威嚴,但是也足夠讓他們能聽清楚。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間一個將領翻身下馬,大聲喊道“原南康軍萬夫長,現遵義軍指揮使周飛,拜見王爺。”這位叫周飛的原來是我的舊部啊,說完他便直接跪了下來。
“原廣安軍萬夫長,現廣安軍指揮使馮劍拜見王爺。”廣安軍的指揮使也下馬前來參拜了。
隻有那位南平軍的指揮使楞在馬上,隻不過很快他也反應過來了,立馬翻身下馬也過來參拜了。
他們身後的軍士看到主將都上前參拜了,一起齊刷刷的跪倒在地並大呼“參見王爺。”
沒想到我都在大理國當皇上了,在南宋還這麽有聲望。看來南宋依舊民心可用啊,隻要宋孝宗能勵精圖治還是有救的。
“請王爺檢閱三軍。”馮劍似乎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我一臉詫異的看向這個我不是很熟悉的家夥,隻知道在成都府抵抗吐蕃的那場大戰中,這位叫馮劍的家夥是打的最凶的。
“馮將軍,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啊。”我語氣平和,也算是提醒這位不要給他人留下把柄。
“王爺,下官也是奉命行事,請王爺見諒。今日有幸能見到王爺是下官的榮幸,今日我軍回營,明日就真要攻城了。”馮劍起身說道。
“好,諸位將軍,明日見。”我又看了看三人,和這三人身後的將士,然後調轉馬頭回瀘州城了。
回城後,城內守軍大受鼓舞,士氣也是空前的高漲。就等著明天與城下的宋軍決一死戰了。
第二日已經日上三竿了,但是城外依舊沒有一點動靜。我也忍不住來到城頭觀望。
看著城下的宋軍大營沒有絲毫要準備攻城的樣子,反而像是要撤軍一般。
“陛下,宋軍撤兵了。我們要追上去嗎?”瀘州城的守將一臉期待的看著我。
我雖說自大,但是也絕不會自大到認為光憑著自己在南宋的威望就能讓二十萬大軍不戰而退。
“傳令下去,嚴守城門,一兵一卒不得出城。”我聲音有些冰冷的下令。
看著宋軍撤退的樣子,其實我是知道是真要撤走了,但是撤軍的原因肯定不可能是因為我。其實我還想到了一種可能,就是故意引我軍出城追擊,然後半路截殺我軍。
所以,我還是按兵不動給自己留一個念舊情的好名聲吧。
剛走下城頭,便有小校來報,說對麵宋軍派來送來一封信。
我讓俞家兵替我打開,俞家兵看完後說道“陛下,金國發兵南下了這次的目標是臨安。廣安、南平、遵義三軍奉旨東進勤王。”
臨安現在是有多危險?竟然還要從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調兵勤王?
我當即寫了兩封信找人快馬送去大理。
第一封信是寫給林墨的,讓他挑選一萬精兵火速前往河內城待命。
第二封信是寫給俞法晨的,讓他火速調集能運送一萬人和隨軍糧草的船隊。
寫完信後,我還與瀘州的知府與守城將領交代了幾句後,便連夜帶著吳其平趕往大理王都了。
回到大理王都已經是兩天後的下午了,我顧不上連日的奔波勞累,在禦書房召見戴壽寧、劉文海、俞法晨、俞家財、李達文,當然禦書房內還有一個吳其平。
我先是告訴了眾人吳其平現在已經決定來我大理國效力了,然後則是告訴了他們一個天大的消息:我要親自領一萬人走海路去臨安抗金。
“陛下不可。以我大理國現在的兵力,和陛下的神威。要發兵也是北上占領潼川府路和成都府路兩路啊。走海路去救臨安,南宋軍隊可是剛從瀘州城下撤走啊。”林墨第一個反對我的主張,他現在也終於知道我要一萬人去河內的真實意圖了。
劉文海和俞法晨都沉默不語,他們知道我這是要還了幾代大宋皇帝的恩情。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雖然這次在瀘州城下沒有打起來,但是遲早是要反目成仇的。
李達文自然不知道這些,他義正詞嚴的說道“陛下,戰場瞬息萬變,刀劍無眼,險象環生。您乃天下之主,您的安危關乎天下蒼生福祉。若陛下有所閃失,天下必將哀鴻遍野,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臣等懇請陛下珍視龍體,以天下百姓為念,勿涉此險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文海也站了出來,他雖然知道我想幹什麽,但是丞相的職責告訴他必須要阻止我“陛下聖明,朝中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皆對陛下忠心耿耿,且不乏有經天緯地之才,能征善戰之勇。何不讓他們為陛下分憂,代陛下出征?他們必定會全力以赴,不負陛下所托。陛下隻需在朝堂之上,把握大局,掌控方略,以陛下之雄才大略,定能決勝千裏之外。如此既能確保戰事順利,又能保障陛下安全,實乃兩全之策。”
隻是劉文海這話他自己說出來,怕是他自己也不會信,我和他都知道現在我大理國缺的就是人才。
“陛下,江山社稷全係於您一身,此乃萬民之托。禦駕親征雖彰顯您之英勇,然一旦有失,天下將陷入動蕩。朝中事務繁雜,諸多決策需陛下定奪,若陛下親赴險境,後方恐群龍無首,奸佞之徒或趁機作亂,危及國本。為保我朝千秋萬代,懇請陛下三思,坐鎮後方,運籌帷幄,方為穩國之策。”俞法晨也站了出來。
聽著這話,我知道俞法晨是在提醒我,朝裏有人借著戴靈汐在搞事情,現在那人還沒查出來,我要是真出了什麽事,後果還真是不堪設想。
“朕出征後,太子監國,劉文海為左相,俞法晨為右相共同輔助太子。這件事就這麽定了。俞家兵隨朕前往,高峰保護公主安全。”我大手一揮不再給他們勸我的機會了。
三天後,我出發了。上千艘的戰船和征調的民船一同北上入長江,助臨安。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