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字數:3573 加入書籤
天氣 微風徐徐 心情 先看看
法晨提議張皇榜,
全國征召選人才。
楊家子弟報名多,
隻有一人拔頭籌。
當我把重心放在水師指揮使人員的選擇上,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尋找。因為到目前為止,我手裏沒有一個拿的出手能擔任水師指揮使的人選。
為數不多的兩個人選還是從以前河道巡查的將領裏選的。大海不比內河,光一個潮汐和風向就能讓大多數的人迷失在那茫茫的大海裏。
今天的禦書房內一片莊嚴肅穆。我依舊身著明黃龍袍,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凝重又帶著幾分期待。
左丞相劉文海與右丞相俞法晨並肩跪地,行了大禮後,在我的示意下緩緩起身,立於一旁。
我微微抬眸,目光從二人臉上掃過,開口道:“如今水師組建之事已迫在眉睫,水師指揮使一職,關乎我朝海防安危,二位愛卿可有合適人選?”
左丞相劉文海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從現有軍中將領裏挑選。咱們軍中不少將領身經百戰,定能勝任此職。”
我輕輕點頭,未置可否,轉而看向右丞相俞法晨。
俞法晨向前一步,身姿挺拔,神色懇切:“陛下,劉丞相所言雖有道理,但臣卻有不同見解。現有將領雖有經驗,可局限於舊有內河水戰之法。如今組建水師是要進入大海,臣以為要需注入新的活力。臣提議,發布皇榜,廣招天下賢士 。天下之大,藏龍臥虎,說不定能尋到不世出的海戰奇才。”
我眼神一亮,饒有興致地問道:“俞愛卿詳細說說,這廣招賢士,如何能確保選出真正可用之人?”
俞法晨清了清嗓子,有條不紊地說道:“陛下,皇榜張貼後,各地賢才定會紛至遝來。臣建議,先設筆試,考兵法韜略、海戰知識,篩選出理論紮實者;再設實戰演練,模擬海戰場景,考察他們的應變指揮能力。如此一來,定能選拔出真正有能力的水師指揮使。”
劉文海微微皺眉,反駁道:“俞丞相,此舉雖好,可耗時甚久,如今水師組建迫在眉睫,恐延誤戰機。再者,這些民間賢士,毫無官場經驗,驟然委以重任,如何服眾?”
俞法晨不慌不忙,拱手回應:“劉丞相所言不無道理。但臣以為,為求良才,些許時日等待,實屬值得。至於服眾一事,咱們可在選拔過程中,邀請軍中將領參與觀摩評判,讓他們親眼見證賢士之才。且新官上任,可先安排得力副將輔助,逐步樹立威望。”
俞法晨這個法子也算是一箭雙雕,既能讓軍中的舊將了解這群新人,同時也能幫著踢掉一批濫竽充數之人。
我沉思片刻,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緩緩說道:“二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但朕覺得,俞愛卿廣招賢士之法,雖有挑戰,卻不失為一條新路。我等既要顧及時效,也不能錯過真正的人才。”
說罷,我便抬眸,目光堅定:“就依俞愛卿所言,發布皇榜。同時,劉愛卿,你負責籌備選拔事宜,務必做到公平公正,選拔出真正能守護我朝海防的水師指揮使。”
兩位丞相領命,齊聲應道:“臣遵旨!”
兩人退下後,我心中還是有些煩悶,便獨自一人來到禦花園修建的人工湖瀚海。
回廊上我放目遠眺,瀚海上波光粼粼,一些無事的宮女拋下了一些魚食,引得湖內的錦鯉紛紛出來搶食,也算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吧。
“臣妾參見陛下。”一個清脆的聲音從我身後傳來,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賢妃高氏正領著我那義子戴封。
“這麽巧,愛妃你也來散心啊。”我看向高氏笑著說道。
“封兒讀書累了,我陪他來散散心。”賢妃高氏也微笑的回應著我。
“封兒最近的功課是有長進,就是不知道騎射練的怎麽樣了啊?”我疼愛的看向我那義子。
“父皇,兒臣不願練騎射。練騎射太苦了。”戴封的回答讓我有些吃驚,但是我也隻是笑了笑,畢竟小孩子坦誠一點是好事,我也不願意看到我這個義子成為我親兒子們的競爭對手。
“陛下是有什麽煩心事嗎?”高氏有些關心的問道。
“哦,就是最近海盜猖獗,朕想組建一支水師。可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麵對這個有些政治智慧的女子,我還是願意和她聊一些國事的。
“臣妾愚鈍,幫不了陛下,望陛下恕罪。”高氏說完便跪了下來。
這個舉動讓我有些手足無措,“愛妃快快起來,朕何時有怪罪的意思了。”說罷便把高氏給扶了起來,兩人依靠在回廊的欄杆上。
“人才選拔不能太過心急,陛下還要防著有心之人借此培養羽翼啊。”高氏這話說的雖然輕巧,但是在我心裏卻掀起了一陣波濤。
心裏雖然在琢磨著高氏這麽是在提醒我什麽,嘴上說的卻是“愛妃所言甚是。”
皇榜發布的三日後,招賢館裏已經聚集了一批人了,當然也有一批已經被劉文海篩選淘汰了。
聽說劉文海今日就在招賢館,我便和高峰一同過去找他了。
一間不算大的房間裏,劉文海在翻閱著各路賢士的履曆,看到我來,立忙起身行禮。
我一把將他扶住說道“不用這麽大的禮。怎麽樣有合適的嗎?”
劉文海轉身從桌案上翻出一張履曆說道“合不合適的臣不知道,但是這個人陛下是不是要關注一下。”
我接過履曆一看:楊景武。
“這是太師家裏的人?”我麵無表情的問了一句。
“自從陛下讓楊家主任太師後,楊家似乎又活絡了起來。這次一口氣向我這招賢館送來二十幾人,但是臣隻把這個留下來了。才具是有的,隻是身份有些特殊,所以臣特別的留意。”劉文海在我麵前還是一如既往的直言不諱。
“楊家想幹什麽,你應該大概也知道吧。”我看向這位老夥計。
“段氏主政期間,一個高家一個楊家都是大理國舉足輕重的家族。陛下主政以來,高家幾乎在內亂中絕戶,隻有這楊家依舊人丁興旺,傳承有序。楊家人想入仕途應該也是理所應當的吧。”劉文海沒有著急表態。
“那就看看,這個被你選出來的楊家後輩有多少本事吧。”我看了一眼劉文海便轉身走了。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