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字數:4889   加入書籤

A+A-


    第301章 三百零一章
    天氣 天氣是很好 心情 心情就沒那麽好了
    高棉各族起叛亂,
    其平上書求彈壓。
    靈汐奉旨入高棉,
    其平總督高棉事。
    禦書房內,一片莊嚴肅穆,一封來自南疆高棉的密信,如同一顆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這封密信,由吳其平飛鴿傳書而來,與此同時,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也匆匆趕來,神色凝重地稟報著同樣令人揪心的消息。
    吳其平,作為大曆國派駐高棉實的最高官員,原本把高棉治理的已經有慢慢恢複生氣的樣子了,就在幾日前剛接到朝廷要在高棉實施改土歸流的旨意,今日就傳來了讓人惱火的消息。
    高棉地區,民族眾多,布農族、占族和蒙崔族是其中頗具影響力的三個個民族。吳其平剛剛宣布完改土歸流的政策後,就這引起了占族和蒙崔族的強烈不滿。占族首領因陀羅和蒙崔族首領崔浩虎,沒有給吳其平和我大理國朝廷一點的反應時間就舉族造反了。
    他們的族兵迅速集結,士氣高漲,懷著對失去權力的憤怒和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扞衛之心,向吳哥城進發。叛軍來勢洶洶,很快就將吳哥城團團圍住。
    吳哥城,這座高棉的重要城池,此刻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城內雖說有守軍兩萬,但其中多為各族的族人,真正的大理士兵隻有不到八千。這些各族的族人士兵,雖然身在城中,但他們的內心卻十分複雜。一方麵,他們是這座城市的守護者,有著保衛家園的責任;另一方麵,他們的親族卻在城外的叛軍之中,這讓他們在麵對戰鬥時,難免心生猶豫。
    再加上城內還有大量不知道立場的布農族人,布農族的首領郭原雖沒有參加這次叛亂,但是他卻沒有明確的立場,這也無疑是吳哥城內最大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吳其平深知局勢的嚴峻,他在密信中一是向朝廷求援,希望能盡快得到支援,解吳哥城之圍;二是請旨,詢問是否可以主動出擊,打破這被動的局麵。他在城中日夜巡視,鼓舞著士兵們的士氣。他明白,此刻城內的軍心穩定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內亂。
    保皇司指揮使高敬之詳細地匯報著這一情況。他的聲音沉穩,但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保皇司作為朝廷的重要情報機構,一直密切關注著各地的動向,此次高棉的叛亂,他們也早早得到了消息,隻是事態發展之快,還是超出了預期。
    我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聽完匯報後,陷入了沉思。高棉地區的叛亂,不僅關乎南疆的穩定,更可能影響到整個國家的邊疆安全。
    沒有多久在我的召見下,太子戴壽寧、左右兩位丞相和林墨也都趕來了禦書房。
    這次我的左丞相劉文海沒有絲毫的猶豫,他上前說道:“陛下,吳哥城乃我朝南疆之重鎮,若被叛軍攻破,後果不堪設想。當務之急,應速速派遣大軍前往救援。”
    而侍中楚啟明卻和劉文海的意見不一致,他進諫道:“陛下,叛軍來勢洶洶,且熟悉當地地形。我軍若貿然前往,恐遭埋伏。不如先派人前往高棉,了解叛軍的具體情況,再做定奪。”
    我聽著大臣們的爭論,心中權衡著利弊。我看向一旁的兵部尚書林墨,問道:“林愛卿,你意如何?”
    林墨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臣以為可戰,而且要速戰。救援之事不可拖延。”
    我微微的點了點頭示意林墨繼續說下去。
    “可戰有兩點:其一,高棉各族精壯以被陛下劃入新建的虎狼軍,各族的精壯不多,所以戰力不強;其二,臣相信吳大人的聲望,因陀羅和崔浩虎一定有可以捏造事實來挑唆族人的動作,這是民心,可用之。”林墨說到這裏卻突然停了下來。
    “為何要速戰?如何速戰?快說。”我有些不悅的看了林墨一眼。
    林墨偷偷的看了太子戴壽寧一眼,這個細微的動作被我看在了眼裏。
    “臣料想,崔浩虎和因陀羅動作如此之快定然勾結了外邦。如不迅速平叛,臣擔心周邊的各國派兵壓境,讓我大理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局。至於如何速戰嘛。。。。”林墨說的吞吞吐吐。
    “快說。”我厲聲喝道。
    “臣以為從朝廷派兵還是太慢了。離吳哥最近的軍隊是公主的私兵。”林墨說完直接把頭低了下去。
    “不可。高棉的亂局不能讓公主陷入其中。”右丞相俞法晨站出來立馬反駁林墨的方略。
    我沉思了許久最後下旨“封吳其平為高棉總督,主管高棉境內一應軍政要務,指揮高棉境所屬軍隊。命占薑王戴靈汐率本部兵馬火速支援吳哥城,接旨後務必一日內抵達吳哥城下。太子戴壽寧立馬趕往秀山郡,讓駐紮在秀山郡的虎狼軍與旦當駐軍換防。”
    眾人躬身接旨,然後便退下了。隻有俞法晨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像是在抗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法晨,你不要懷疑朕對靈汐的關愛。如果可以,我也不想讓靈汐卷入高棉的亂局。讓靈汐去一是的確靈汐的兵馬離高棉最近;二是靈汐治理占薑,與占薑族人關係不錯,占族又是占薑族的分支。也能避免一些傷亡。”我無奈的看向俞法晨解釋道。
    俞法晨沒有說話,隻是一甩衣袖後大步的離去了。
    禦書房內就隻剩下我一人,楚啟明看到我臉色不是很好也識趣的退到了屋外侍候。
    我推開緊閉的窗戶,想讓空氣流通一下,來衝散屋內的沉悶。
    而在這件事徹底結束後,我才知道我現在的決定有多麽的英明。
    此刻的吳哥城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絕境。叛軍如潮水般湧來,將這座城市團團圍住,城外的景象一片狼藉,宛如人間煉獄。
    吳哥城外的田野,曾經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嫩綠的麥芽在微風中搖曳,農民們辛勤勞作,盼望著收獲和新生活的希望。
    可如今,叛軍的鐵蹄無情地踐踏而過,稻田被肆意毀壞,稻穗散落一地,就像農民們破碎的夢想。
    那些本就簡陋的農舍,也未能幸免於難,被叛軍一把火點燃,熊熊大火衝天而起,滾滾濃煙彌漫在空氣中,刺鼻的焦糊味讓人窒息。
    農舍的主人,有的被叛軍殘忍殺害,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鮮血染紅了土地;有的則被迫逃離家園,拖家帶口,滿臉驚恐地向著遠方奔去,身後是他們曾經生活的一切化為灰燼。
    道路上,隨處可見被丟棄的物品,有叛軍匆忙行軍時掉落的武器,有百姓逃亡時來不及帶走的衣物和生活用品。
    車輪的痕跡交錯縱橫,深深印在泥土裏,訴說著戰爭的混亂與匆忙。路邊的樹木,有的被砍倒,用來設置路障;有的則被炮火擊中,殘枝斷葉散落一地,仿佛在無聲地控訴著這場殘酷的戰爭。
    河流也不再清澈,水麵上漂浮著各種雜物,有戰死士兵的屍體,有被燒毀的船隻殘骸,還有牲畜的屍體。
    河水被鮮血染紅,散發出陣陣惡臭,讓人作嘔。曾經在河邊嬉戲的孩子,如今已不見蹤影,隻有那空蕩蕩的河岸,見證著戰爭的殘酷。
    叛軍的營帳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吳哥城周圍,宛如一片黑色的海洋。營帳中,傳出士兵們的喧嘩聲、兵器的碰撞聲,以及偶爾的爭吵聲。他們的臉上,有的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有的則帶著疲憊與迷茫。
    這些叛軍,大多是被煽動起來的占族和蒙崔族民眾,他們懷著對失去權力和利益的憤怒,盲目地跟隨著首領,投身到這場戰爭中,卻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麽。
    在吳哥城的城牆上,守軍們嚴陣以待。他們的眼神中,既有對叛軍的警惕,也有對戰爭的無奈。
    他們望著城外那片狼藉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憂慮。這些守軍,很多都是來自當地各族的族人,他們的親人和家園就在城外,如今卻被戰爭破壞得麵目全非。他們不知道這場戰爭還要持續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守住這座城市,保護好城中的百姓。
    城外的百姓,為了躲避戰火,紛紛湧入臨時搭建的難民營。難民營裏,擁擠不堪,人們的臉上寫滿了恐懼和絕望。
    孩子們蜷縮在父母的懷裏,哭泣著;老人們坐在一旁,默默地流淚,感歎著命運的無常。
    吳哥城外的這片狼藉,是戰爭的殘酷寫照。它不僅摧毀了人們的家園和生活,也讓無數人的生命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在這場戰爭中,沒有真正的勝利者,隻有無盡的傷痛和損失。
    而吳哥城,這座承載著無數希望的城市,在叛軍的圍困下,依然頑強地堅守著,等待著命運的轉機,等待著和平的曙光再次照耀這片土地。
    兩日後的深夜,還在禦書房等著戴靈汐消息的我終於把消息等到了。
    高敬之連夜趕進宮來送來吳哥城的最新戰報:戴靈汐在昨日黃昏已經趕到吳哥城下,當即便與叛軍交戰。戴靈汐與手下的兩千重甲、一千騎兵一路殺穿敵營,斬首不下五百,最後安全的進駐到了吳哥城。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