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字數:6000   加入書籤

A+A-


    第304章 三百零四章
    天氣 天天都是好天氣 心情 有點意思
    視察旦當遇熟人,
    牛家兄弟立功勳。
    拜訪楊家下恩旨,
    楊家上下齊叩頭。
    改土歸流的事情都步入了正軌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交給時間讓製度慢慢的執行下去。
    這幾日也是沒有什麽特別急的事情,隻是今日大朝會上,林墨說了一句:虎狼軍現在還在旦當,是否調回原駐地。
    對於這支虎狼軍,稍加磨煉搞不好還真能成為一支精銳勁旅。所以,我讓林墨陪我一同去旦當看一看,再做決定。
    這一次我依舊是微服私訪,隻是帶的人比較多,除了林墨還有楚啟明還有俞家兵。
    我們身著尋常百姓的服飾,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沒有絲毫皇家的排場與威嚴,隻為能真實地了解旦當駐軍的情況。
    一路上,林墨緊緊跟在我身旁,他高大挺拔且健壯的身材也開始有些發福了,看來是許久沒入軍營忙於案牘的緣故吧。但是雖身著便服,依舊難掩軍人的幹練氣質,眼神中透露出警覺,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
    楚啟明則神態自若,目光敏銳,時而與我低聲交談,分析著當前的局勢。
    俞家兵這次則是帶著幾個禦林軍精銳,佯裝成普通路人,不遠不近地跟隨在我們身後,他們的眼神時刻警惕地掃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的危險。
    我們抵達旦當的時候,竟然看到了集。我印象中,在我剛立國之時就在旦當打了一仗,這一仗可以說是把旦當徹底的打成了廢墟。就算戴壽寧擔任旦當駐軍指揮使的時候,旦當也隻是一座比較大的兵城而已。
    現在不僅有集市了,而且集市上熱鬧非凡,看來這個指揮使似乎還有治政之才啊。
    我被眼前的市井煙火氣所吸引,正打算四處看看,忽然聽到一陣響亮的哄堂大笑。我順著聲音望去,隻見一處空地上圍滿了人,大家都笑得前仰後合。我好奇地擠過人群,想看個究竟。
    原來是有兩個人正在進行滑稽的表演。仔細一看,竟是曾經臭名昭著的劫匪牛家兄弟。牛大身材魁梧壯碩,滿臉橫肉,此刻卻做出各種憨態可掬的動作,讓人忍俊不禁。
    他手裏拿著一把破扇子,模仿著富家公子的模樣,搖頭晃腦,嘴裏還念念有詞,那蹩腳的姿態與他原本凶悍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牛二則身形瘦小,卻努力模仿著江湖大俠的樣子,手持一根木棍當作寶劍,東倒西歪地比劃著,時不時還故意摔倒在地,引得周圍的觀眾笑得更大聲了。
    牛大一個不小心,扇子打到了自己的臉上,他誇張地慘叫一聲,捂著半邊臉,那滑稽的表情讓圍觀的人群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
    牛二趁機跳到他麵前,揮舞著“寶劍”,大聲喊道:“你這惡賊,今日我定要為民除害!”
    牛大則裝出一副驚恐的樣子,抱著頭四處逃竄,嘴裏還喊著:“大俠饒命啊,我再也不敢了!”看著他們這活靈活現的表演,我也忍不住笑了。
    “陛下,這幾個劫匪這也算是改邪歸正了啊。”楚啟明笑著說道。
    我點了點頭繼續看著這兩人的表演。
    表演結束後,牛家兄弟開始向觀眾收取賞錢。我走上前,遞上一錠銀子。牛大眼睛一亮,連忙接過,臉上堆滿了笑容,說道:“多謝客官,您可真是大方!”
    我笑著問:“你們怎麽從劫匪變成了街頭藝人?”
    牛二一眼就認出了我,他搶著回答:“客官有所不知,以前我們不懂事,幹了些搶劫的勾當。後來就聽了陳大人的主意,投了虎狼軍。我們早就是虎狼軍的人了,大哥現在已經是百夫長了哦。平日裏訓練完後,我們兄弟就會來這兒給大夥表演表演,樂嗬樂嗬。也能賺一些酒錢。”
    牛老大也在一旁點頭附和:“是啊是啊,要不是虎狼軍,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呢。”
    我聽後,心中對虎狼軍的教化之功感到十分欣慰。
    離開集市後,我們徑直前往駐軍營地。遠遠地,我們看到一位身著戎裝的將領正在營地中巡查。他身姿矯健,步伐沉穩有力,每到一處,都仔細地查看士兵的裝備和營帳,還不時地與士兵交談幾句。
    林墨說:此人正是旦當駐軍的指揮使烏瑞鑫。
    我們沒有立刻上前打掃,而是悄悄地跟在他身後,暗中觀察。烏瑞鑫首先來到了士兵的營房,他輕輕掀開一張床鋪的被褥,仔細檢查裏麵是否潮濕。他一邊檢查,一邊對身旁的士兵說道:“兄弟們每日訓練辛苦,休息時一定要有個舒適的環境。這被褥要勤晾曬,可不能讓大家染上濕氣。”
    接著,他又走到士兵們擺放衣物的地方,查看衣物是否足夠保暖。看到有幾件破舊的衣服,他皺了皺眉頭,叮囑負責後勤的士兵:“這些衣服太破舊了,要盡快給兄弟們換新的,不能讓大家受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烏瑞鑫來到了夥房。他掀開鍋蓋,熱氣騰騰的飯菜香氣撲麵而來。他舀起一勺湯,嚐了嚐味道,然後對夥夫說道:“飯菜的味道還不錯,但一定要保證食材的新鮮和衛生。士兵們訓練強度大,隻有吃得好,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夥夫連忙點頭稱是。
    檢查完夥房,烏瑞鑫集合士兵訓話。他神色嚴肅,聲音洪亮有力:“兄弟們,我們身為駐軍,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大家要時刻牢記,我們的職責不僅是守護疆土,還要愛護百姓。平日裏,不許騷擾百姓,若有違反,軍法處置!”士兵們整齊地回應:“謹遵將令!”那聲音震耳欲聾,彰顯著軍隊的紀律與士氣。
    訓話結束後,烏瑞鑫又與幾位士兵聊起了家常。他的態度和藹可親,讓士兵們感受到了他的關心與愛護。
    看到這一幕,我心中對烏瑞鑫的治軍能力十分讚賞。他不僅注重士兵的軍事訓練,還關心士兵的生活,能夠以身作則,維護軍隊與百姓的良好關係。
    我覺得也差不多了,便看了林墨一眼。林墨心領神會便走上前去。烏瑞鑫看到一身便服的林墨立馬行禮參見,在林墨告知了我的身份後,烏瑞鑫立馬快步上前,立刻單膝跪地,行禮說道:“陛下微服前來,末將有失遠迎,還望陛下恕罪。”
    我示意他起身,笑著說:“你治軍有方,何罪之有?今日我微服至此,就是想看看真實的軍營情況,你做得很好,讓我很欣慰。”
    接下來的時間,我在與烏瑞鑫的交談中,我了解到虎狼軍與旦當駐軍能夠相處融洽,確實離不開他的努力。他經常組織兩支部隊的士兵一起訓練、交流,促進彼此的了解與信任。在他的帶領下,兩支軍隊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戰鬥力。
    回王都得路上,我頗有感慨。
    此次微服私訪,讓我對旦當駐軍有了全麵而深入的了解。牛家兄弟的轉變,讓我看到了軍隊對人心的感化力量;烏瑞鑫的治軍之道,讓我對邊疆的穩定更加放心。
    “陛下,快要日落了。我們怕是今晚趕不回大理王都了。在哪裏休息,還請陛下示下。”林墨一夾馬腹,戰馬快走幾步來到我身邊。
    我抬頭看了看,的確如此,轉頭看向林墨問道“愛卿也是久經戰陣的大將,這安營紮寨的事你來安排吧。”
    “陛下,過了前麵的山頭就是以前的匯川府了。太師家在那裏有一座私宅,我們可以在那裏下榻。聽說楊太師今日就住在那裏。”林墨指了指不遠處的山頭說道。
    “楊太師?好。我們一起去太師府上吃喝一頓吧。”我看了看林墨,林墨似乎有些心虛,回避了我的眼神。
    我也沒管那麽多說道“那就有勞尚書大人給我等去報個信啦。”
    “遵旨。”林墨領命後便用力一夾馬腹,前往楊家報信去了。
    沒有多久,楊家便派了楊景宇前來接駕。楊景宇一身幹練的裝扮,神色恭敬,見到我時,立刻單膝跪地,聲音洪亮且沉穩:“陛下,楊家特命臣前來迎駕,恭請陛下移駕楊家下榻之處。”
    我微微點頭,示意他起身,隨後便在他的引領下,向著楊家的駐地前行。
    一路上,楊景宇雖話語不多,但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透露出楊家的嚴謹與恭敬。他對路線的熟悉,對周圍環境的警惕,都彰顯出他作為楊家子弟的不凡素養。抵達楊家下榻之處時,天色已晚,華燈初上,整個宅邸被燈籠的暖光籠罩,顯得格外靜謐而莊重。
    楊家家主太師楊易文早已在門口等候,他精神矍鑠,一襲長袍更顯儒雅風範。見我到來,他快步上前,深深作揖:“陛下親臨,寒舍蓬蓽生輝,老臣等候多時。”
    我微笑著扶起他,說道:“楊太師不必多禮,此次前來,多有叨擾,還望太師不要見怪啊。”
    楊易文聽後連說了三聲不敢,便領我進入了楊家的這處私宅。
    用過晚膳後,我與楊易文移步書房。書房內,書架林立,擺滿了各類書籍,散發著淡淡的墨香。桌上的燭火搖曳,將我們的身影映照在牆壁上。
    楊易文率先開口:“陛下,此次陛下微服視察,實乃我大理百姓之福。老臣聽聞陛下在旦當的所見所聞,深感欣慰。”
    我輕輕頷首,說道:“軍隊之事,關乎國家穩定,朕自然要多加關注。聽聞太師對景武在河內訓練水師也頗為關注,太師不妨詳細說說。”
    楊易文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自豪,緩緩說道:“景武自上次經曆挫折後,知恥後勇。他日夜駐紮在河內,與水師將士們同甘共苦。每日天未亮,便督促將士們進行訓練,從戰船的操控,到水上的戰術演練,他都親自指導。如今,水師的麵貌煥然一新,戰鬥力也有了顯著提升。”
    他邊說邊起身,走到一幅地圖前,指著河內的位置,詳細地為我講述著水師的訓練布局和防禦策略。
    我認真聆聽著,不時提出一些問題,楊易文都能對答如流,足見他對楊家軍事部署的了解和把控。
    待他說完,我說道:“楊家在大理也是百年的望族了。如今,國家發展,人才缺口頗大。太師,楊家也需再為朝廷提供一些才俊,以充實朝堂,共謀國家發展。”
    楊易文聽後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隨後便被他深深的隱藏了起來,他沉思了片刻後說道:“陛下如此厚待楊家,楊家一定為陛下赴湯蹈火。嫡長子楊景武以在軍中任職,次子楊景宇也算有些才氣,陛下如不嫌棄。可讓景宇從知縣開始做。”他的語氣堅定,眼神中透露出對家族和朝廷的責任感。
    我而則對這個老者多了一些忌憚,年紀這麽大了思路還如此清晰,真是越來越精。但是隻要楊家不與我的方略背道而馳,楊家還是可用的,也是維護我大理朝廷穩定的重要一環。
    “知縣?朕觀景宇臨事有章法,楊家家學也深厚。一個知縣怕是屈才了。太師擔心朝野非議,朕也清楚,但是舉賢不避親。這件事愛卿不用管了,等朕回到王都,你就等著接旨吧。”我說完後,楊易文立馬跪下叩頭。
    “天色也不早了,愛卿也要早些休息啊。身子骨硬朗才能為國盡忠啊。”我沒有起身去扶楊易文。
    楊易文有些蹣跚的起身後便退下了。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