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字數:5234   加入書籤

A+A-


    第334 章 三百三十四章
    天氣 晴空萬裏 心情 又辦了一件大事
    蒲甘城外來祭天,
    天竺吐蕃來慶賀。
    吐蕃和善求互市,
    天竺不屑還挑釁。
    盼了好些日子,終於到了祭天的日子。蒲甘城外的祭天台早在三天前便已建造完成,這祭天台由巨石壘成,莊重而肅穆,高高聳立在原野之上,仿佛在與天對話。
    今天一大早,我便起身,穿戴好那身象征著皇權與神聖的祭天禮服。禮服上繡著金色的龍紋,每一針每一線都透著皇家的威嚴,頭戴冕旒,步搖輕晃,整個人都被這莊重的氛圍籠罩著。
    我領著德妃白鹿、禮部尚書李達文、蒲甘總督烏瑞鑫、侍中楊景宇、楚啟明,還有新任的蒲甘轉運使悉度,一同在秦統與一千重甲的護送下出城前往祭台。
    走出城門的那一刻,陽光灑在身上,暖融融的,像是上天的恩賜。
    皇帝儀仗浩浩蕩蕩,場麵極其壯觀。一千重甲士兵身著鋥亮的鎧甲,手持陌刀,步伐整齊有力,“噠噠噠”的腳步聲震得地麵微微顫抖。
    他們排成整齊的隊列,護衛在我們周圍,那氣勢,仿佛能震懾住一切邪祟。戴字皇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五彩的旌旗上繡著騰飛的五爪金龍,隨風舞動,十分奪目。
    蒲甘的百姓們從未見過如此盛大的場麵,紛紛從四麵八方湧來,跟隨著隊伍一同前往祭台。
    他們的臉上滿是好奇與敬畏,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著。孩子們興奮地在人群裏鑽來鑽去,大人們則伸長了脖子,想要一探究竟。一路上,百姓們自動讓出一條道路,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仿佛在見證一場偉大的儀式。
    到達祭台後,在李達文的主持下,祭天儀式正式開始。
    李達文身著華麗的禮服,神色莊重,聲音洪亮地宣布各項流程。
    首先是淨手焚香,我在侍從的引領下,來到一旁的案幾前,緩緩伸出手,侍從將清水輕輕澆在我的手上,我仔細洗淨雙手,隨後拿起一炷香,在燭火上點燃,香煙嫋嫋升騰,帶著我的敬意飄向天空。
    接著是敬獻三牲。三頭被精心飼養的牛羊豬,被擺放整齊,它們的身上裝飾著鮮花與綢緞,象征著我們對上天的虔誠與尊崇。看著這些祭品,我心中默默祈禱,希望上天能庇佑大理國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然後是誦讀祭文。我站在祭台中央,深吸一口氣,展開手中的祭文,聲音洪亮地誦讀起來:“皇天在上,後土在下,今我大理國,承天命而治,撫萬民以仁。平蒲甘之亂,安四方之民,皆賴上天之恩賜,祖宗之庇佑。願上蒼垂憐,護我大理國祚永昌,五穀豐登,百姓安康。邊疆無患,外邦來朝,文治武功,代代相傳。我等君臣,必當勤勉為政,不負蒼生,不負上天之厚愛……”每一個字都飽含著我的誠意與期望,聲音在曠野上回蕩,傳向遠方。
    最後是焚燒祭文。我將祭文小心翼翼地放入祭台中央的銅鼎中,火焰熊熊燃起,瞬間將祭文吞噬,化作嫋嫋青煙,帶著我的祈願飄向天際。看著那升騰的煙霧,我心中滿是虔誠與期待。
    完成祭天大典後,我便帶著已經完成賑災任務的李達文、楊景宇、楚啟明回到了大理王都。
    一路上,我心情愉悅,看著車窗外熟悉的風景,想著蒲甘終於平定,心中滿是成就感。
    同時也期盼著烏瑞鑫能盡快的讓這片廣袤且肥沃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回到王都後的第一次大朝會上,朝堂上一片莊嚴肅穆。群臣身著朝服,整齊站立。當我走上朝堂的那一刻,眾人紛紛下跪行禮。“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整齊而洪亮,在朝堂上回蕩。
    禮部尚書李達文率先出列,滿臉笑容地說道:“陛下聖明,此次徹底降服蒲甘,我大理國疆土又得以擴大,整個東南半島盡在我手,實乃我大理之福,萬民之幸啊!”他的臉上洋溢著興奮與自豪,眼中滿是對我的敬仰。
    我知道李達文這話是替我說的,那些朝堂之上說我窮兵黷武的家夥一個個臉色鐵青,尤其是梅衛道。
    我也知道李達文這話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平民出身的李達文,也看到了梅家、黃家、洪家的崛起,所說官職不高,但門閥士族打壓寒門學子的情況已經有發生了。李達文堅定的站在我這邊,也是在為大理國的寒門學子們守住入仕的大門。
    隨後,太子戴壽寧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啟稟父皇,吐蕃和天竺使者三日後到來,兒臣特來詢問,用何規格接待?”太子如今主政越發成熟穩重,看著他的樣子,我內心極為欣慰,臉上不自覺露出了笑容。
    我思索片刻,緩緩說道:“吐蕃此次前來,想必是求和的。這個天竺嘛,之前一直未曾打過交道。至於接待規格,全部平等對待,以國禮待之。”我一邊說著,一邊掃視著群臣,眼神堅定而自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子領命後,臉上露出認真的神情,說道:“兒臣定當安排妥當,請父皇放心。”看著太子有條不紊地處理著事務,我知道,後繼有人了。
    三日後,陽光明媚,大理王都一片熱鬧景象。吐蕃的使團與天竺的使團先後踏入城門。城門口,百姓們紛紛駐足觀望,好奇地打量著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
    太子戴壽寧與左丞相劉文海早早等候在那裏,他們麵帶微笑,舉止得體,盡顯大國風範,負責招待這些貴客。
    吐蕃的使者是赤德祖讚,我對他並不陌生,之前就打過交道,算是個老熟人了。而天竺的使者則是一個叫泰米爾的家夥。
    兩國使團的到來,讓原本就繁華的大理王都變得更加熙熙攘攘,大街小巷都在議論著這兩個神秘國度的使者。
    翌日,大殿之上莊嚴肅穆,金色的陽光透過琉璃瓦灑在地麵,映照出一片輝煌。我高坐龍椅,看著下方站立的兩位使者,心中既有對兩國來意的好奇,也帶著幾分自信與從容。
    兩人先是恭敬地送上其君主手書的國書。我接過吐蕃的國書,臉上露出笑容,說道:“尚論大人,我們又見麵了啊。”
    赤德祖讚也微笑回應,他的眼神裏透著一絲熟稔:“三月不見,陛下徹底降服蒲甘,當真可喜可賀啊。”
    我半開玩笑地說道:“哦,可不知尚論大人是否真心來賀啊。”
    赤德祖讚聽後,仰頭大笑:“哈哈哈,陛下多慮了。吐蕃的國書中寫的很清楚,吐蕃願意與大理結萬事之好。還有我吐蕃的曲珍公主可還是陛下的淑妃啊。就是不知陛下何時賜淑妃娘娘一個皇子啊?”
    聽到這話,我差點沒忍住嗆了一下,心裏想著,我以前覺得自己偶爾也會開些玩笑,今天看來真是人外有人啊,赤德祖讚竟然在這麽嚴肅的場合關心起了我的宮闈之事。
    我尷尬地笑了笑,臉上微微有些發燙,說道:“一切順應天意。”說完,我趕緊轉移話題,看向左丞相劉文海:“左丞相劉文海,與吐蕃通商互市之事就全權交與你負責了。”劉文海聽後,神色莊重,躬身領旨:“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
    隨後,我又看向天竺使者泰米爾,溫和地問道:“貴使前來所為何事啊?”
    之所以這麽問,一是這是我大理與天竺第一次打交道,他們國書上寫的都是些客套話,根本沒說重點;二是天竺使團來訪前也並未與我大理國禮部有所溝通,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泰米爾仰著腦袋,鼻孔都快朝天了,一臉傲慢地說道:“如今大理國與我天竺在領土上有交界,我們自然要看看新鄰居是什麽樣的啊。”那語氣,就好像他是來視察的領導,而不是來交好的使者。
    我心裏一陣無語,臉上卻依舊保持著禮貌的微笑,看向禮部尚書李達文說道:“禮部尚書李達文,你全權負責與天竺使團的溝通。”李達文也躬身接旨,眼中透著一絲謹慎,想必他也察覺到了這個天竺使者不太好對付。
    到了晚上,國宴在宮殿中盛大舉行。宮殿裏張燈結彩,華燭高照,絲竹之聲悠揚悅耳。桌上擺滿了珍饈美饌,酒香四溢。
    吐蕃使者赤德祖讚舉止優雅,與周圍的大臣們交談甚歡,時不時還舉杯向我敬酒,盡顯友好。
    可這天竺使者泰米爾,簡直就是這場宴會的“活寶”。他一邊毫不客氣地大口吃著桌上的美食,一邊還不停地挑刺。“這道菜怎麽這麽淡,你們大理人都不會做飯嗎?”他一邊說著,一邊把嘴裏的食物噴得到處都是。周圍的大臣們都皺起了眉頭,麵露不悅,可他卻渾然不覺。
    過了一會兒,他又盯上了舞女們的表演。“這跳的是什麽呀,軟綿綿的,一點力氣都沒有。我們天竺的舞蹈那才叫精彩呢。”
    說著,他竟然站起身來,手舞足蹈地模仿起天竺舞蹈,那誇張的動作和扭曲的表情,活像一隻退了毛的猴子在手舞足蹈,逗得旁邊的人忍不住偷笑。他還非要拉著旁邊的大臣一起跳,大臣一臉尷尬,拚命推辭。
    見到沒有人配合他,泰米爾似乎覺得掃興。他朝我一拱手說道:“大理國人不善舞蹈,那我出個對子,看看大理國有沒有人才能接住啊。”
    泰米爾的自信讓所有人都有一種如臨大敵的感覺。看到眾人的表情,泰米爾也是有些得意。
    “天竺大象大過天”泰米爾自信的開口。
    聽到是這麽一個對子原本如臨大敵的朝臣一個個都忍不住的掩麵而笑。
    “東瀛小蛇小於蠅”一位年輕的官員帶有一絲調侃的回應道。
    他天竺自以為比天大,但是在我們眼裏他和東瀛海盜一般,不足掛齒。
    我也頻頻點頭表示讚賞。
    國宴繼續進行,我實在是被泰米爾的種種行為弄得有些頭疼,便先回後宮了。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