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字數:5250   加入書籤

A+A-


    天氣 一道驚雷盡顯肅殺之氣
    心情 你的路你自己來做決定
    文海法晨來表態,
    楊家也來表忠心。
    太子猶豫又不決,
    給他時間去消化。
    破曉時分,微光像薄紗,輕輕穿過雕花窗欞,在禦書房金磚上勾勒出幾縷光影。可今日這禦書房,卻沉悶得如同被重石壓住,毫無生氣。我,端坐在那象征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滿心疲憊與迷茫,好似置身於無盡的迷霧之中。
    圍剿秀山死士的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可到底剿還是不剿,又該派誰擔此重任,這些問題像亂麻般纏在我心頭,讓我左右為難。
    我最為倚重的兩位大臣,左丞相劉文海與右丞相俞法晨,坐在我特意備好的椅子上。劉文海一貫沉穩持重,此刻他神色凝重,眉頭擰成了麻花,仿佛背負著大理國的興衰;俞法晨則更為直率急切,眼神裏透著一股不容動搖的堅毅。而我,無力地靠在龍椅上,眼神遊離,思緒紛亂如麻。
    “說說吧,你們怎麽看?”我終於打破這壓抑的死寂,聲音裏滿是疲憊與期待。
    劉文海身子微微前傾,雙手交疊,恭敬又沉穩地開口:“陛下,按道理講,這是陛下的家事,臣等本不該多嘴。但天子以天下為家,無私事可言呐。”他的聲音低沉有力,在空曠的禦書房裏回蕩,如洪鍾般震得人心一顫。
    這話如同一記警鍾,在我心底轟然敲響。我暗自思量,他既然這麽說,想必是深思熟慮過的,看來其中利害,已到了不得不直麵的地步。
    “昶王殿下如今已然成了大理國安穩的隱患,”劉文海接著說道,語氣愈發沉重,“臣懇請陛下以大理國千秋大業為重,為江山社稷除去這一隱患。”每一個字都像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我胸口。昶王,那曾是我寄予厚望的兒子啊,怎麽就走到了今天這步田地,成了危及國家穩定的定時炸彈?我的心一陣揪痛,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昶王幼時天真爛漫的模樣,那時的他,乖巧懂事,對我滿心敬愛與依賴,可如今……
    “既然老劉都掏心窩子了,我也不藏著掖著。”俞法晨緊接著發言,聲音洪亮急切,“陛下,江山社稷固然重要,可在臣心中,戴靈汐同樣重要。陛下,神龜雖長壽,終有生命盡頭。您在世時若都不能為戴靈汐主持公道,百年之後又當如何?”這話如同一把利刃,直直戳中我的痛處。戴靈汐我最疼愛的女兒,前番遇刺後我便一直憂心她的安危,是啊。我走後還有誰會保護她呢?俞法晨?他也有死的一天啊。
    “朕當真要背上這殺子的罵名嗎?”我低下頭,聲音顫抖,滿心都是痛苦與掙紮。作為父親,要親手下令誅殺自己的兒子,這是何等殘忍之事?可身為一國之君,我又肩負著整個大理國的興衰榮辱、百姓的安居樂業。我明白,有時為了大局,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但這一次,這抉擇實在太過沉重,重得我幾乎承受不起。
    “最終如何定奪,還得陛下自己拿主意。”劉文海緩緩起身,語氣裏帶著一絲無奈與敬重。說罷,他看向俞法晨,兩人目光交匯,似乎傳遞著某種默契,隨後便悄然退出了禦書房。
    他們離去後,禦書房陷入死一般的寂靜。我呆呆地坐在龍椅上,思緒像脫韁的野馬肆意狂奔。殺了昶王,我必將背負千古罵名,成為人人唾棄的狠心暴君;若不殺,大理國的安穩將岌岌可危。我在這兩難的絕境中徘徊,每一個念頭都像一把刀,割扯著我的心。
    許久之後,我召見了太師楊易文。楊易文年事已高,在朝中德高望重,我盼著他能給我個明確建議,幫我撥開這重重迷霧。
    可這老狐狸十分狡猾,跪在地上,嘴裏沒一句實質性表態,隻是一個勁兒地表忠心:“陛下聖明,老臣對陛下忠心耿耿,一切聽從陛下吩咐。”無論我怎麽旁敲側擊,他就是不肯吐露真實想法,淨說些模棱兩可的話。我心裏一陣惱火,卻又毫無辦法。
    我站起身,緩緩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繁華熱鬧的京城,心中五味雜陳。曾幾何時,我意氣風發,立誌要將大理國治理得繁榮昌盛,讓百姓安居樂業。可如今。。。。
    太陽漸漸西沉,餘暉灑在我身上,卻沒帶來一絲暖意。我深知,這決定終究得我自己做。是為了國家穩定和正義,忍痛割舍親情,背負罵名;還是念及父子之情,對昶王網開一麵,冒著國家動蕩的風險?這兩個選項,就像天平兩端,每一端都承載著無法估量的分量,讓我難以權衡。
    夜幕悄然降臨,禦書房裏燭火搖曳。我仍坐在龍椅上,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這漫長的一天,我仿佛曆經了一生的痛苦掙紮。在這寂靜的夜裏,我的內心依舊無法平靜,每想到要做的抉擇,心就像被撕裂一般。我明白,這不僅是關乎親情與國家的決定,更是關乎大理國未來命運的關鍵抉擇。而我,隻能在這痛苦煎熬中,做出一個或許會讓我悔恨終生,卻又不得不做的決定 。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夜幕似一塊無邊無際的黑色綢緞,沉甸甸地壓下來,將宏偉壯麗的皇宮嚴嚴實實地包裹。飛簷鬥拱在夜色中影影綽綽,亭台樓閣的輪廓也變得模糊不清,白日裏的金碧輝煌全然被黑暗吞噬,隻留下一片朦朧的剪影。四下裏萬籟俱寂,唯有更夫那有節奏的打更聲悠悠飄蕩在寂靜的夜裏,“梆梆”的聲響非但沒有打破這份靜謐,反倒讓夜顯得愈發深沉、神秘。
    禦書房內,昏黃的燭火如豆,在雕花燭台上輕輕搖曳,將整個房間籠罩在一片曖昧不明的光影之中。燭身已經燃去了大半,蠟淚順著燭台蜿蜒而下,凝固成奇形怪狀的模樣,好似在無聲地講述著這漫長黑夜裏的滄桑故事。我,端坐在禦案前,神情凝重,眉頭緊緊鎖在一起,目光死死地盯著麵前那疊卷宗。
    這是保皇司曆經千辛萬苦搜集來的鐵證,每一頁都承載著足以撼動朝堂的驚天秘密,也攪得我內心波瀾起伏,久久難以平靜。思索再三,我抬手招來身旁的貼身太監,聲音低沉沙啞,仿佛裹挾著無盡的疲憊與憂慮:“去,即刻宣太子戴壽寧來禦書房。”太監領命後匆匆退下,腳步聲在寂靜的長廊裏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
    不多時,一陣略顯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禦書房的雕花木門“吱呀”一聲被輕輕推開。太子戴壽寧現身門口,他身著一襲玄色錦袍,衣角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擺動,帶進來一絲夜風的涼意。深夜被突然召見,他的臉上帶著些許倦意,更多的卻是疑惑與關切。邁進書房後,他立刻恭敬地行了個大禮,聲音清朗:“兒臣叩見父皇,深夜召喚,不知父皇有何要事?”
    我抬手示意他平身,目光落在他年輕稚嫩的麵龐上,心中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壽寧,你過來,看看這些。”我指著禦案上的卷宗,聲音低沉,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太子戴壽寧穩步走到禦案前,先是抬頭望向我,試圖從我的神色裏揣測一二,隨後才將目光緩緩移向那疊卷宗。起初,他隻是隨意翻看,臉上帶著些許好奇,可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眼睛越睜越大,震驚與憤怒在眼底翻湧。“父皇,這……這怎麽可能?二弟他……”太子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難以置信,話語因情緒激動而微微顫抖。
    我看著他,心中明白他此刻內心的震撼與痛苦。昶王戴壽昶與太子自幼一同長大,親密無間。在太子的記憶裏,昶王或許還是那個與他嬉笑追逐、天真爛漫的少年,是那個在他被課業難住時,為他出謀劃策的得力幫手。然而,眼前保皇司呈上的鐵證,卻將一個截然不同的昶王展現在他麵前——暗中豢養秀山死士,圖謀顛覆江山社稷,樁樁件件,證據確鑿,令人無法辯駁。
    “壽寧,我知道你心裏不願相信。”我長歎一聲,聲音裏滿是無奈與痛心,“但事實就擺在眼前,容不得我們心存僥幸。”
    太子緊咬下唇,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手背上青筋微微凸起。他的目光在證據與我之間來回遊移,仿佛還在拚命尋找一絲破綻,渴望證明這一切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誤會。“父皇,會不會是有人蓄意陷害二弟?他……他怎麽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太子的聲音裏帶著一絲哀求,他多希望這隻是一場能輕易被戳破的騙局。
    我緩緩搖頭,眼神裏滿是無奈與失望:“這些證據,保皇司經過多方查證,絕無造假可能。壽昶他,已經迷失了本心,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太子戴壽寧瞬間沉默,肩膀微微顫抖,不難看出他內心正經曆著激烈的掙紮。他自幼接受皇家正統教育,對謀反是何等十惡不赦的大罪再清楚不過,可如今,被指控謀反的竟是他最親近的二弟,這份沉重,讓他如何承受?
    “壽寧,我把這個決定交到你這個太子手上。”我頓了頓,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我在世時,憑多年積攢的威望和權力,或許還能壓製住他。可你想過嗎,等我百年之後,你即位為君,你有把握鎮得住他嗎?”
    太子戴壽寧聞言,身子猛地一震,臉上的表情瞬間凝固,像是被定住了一般。這個問題,如同一把重錘,狠狠砸在他的心頭。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竟要麵臨如此艱難的抉擇,要去思考如何處置自己的親弟弟。他緩緩低下頭,陷入了沉默,唯有沉重的呼吸聲在寂靜的禦書房裏清晰可聞。
    我凝視著他,眼神裏滿是期待與擔憂。期待他能以國家大局為重,做出正確決定;又擔憂他因念及手足之情,做出錯誤選擇,給大理國帶來無法挽回的災禍。
    “如果你默許,我便會下令剿殺。”我緩緩開口,語氣裏帶著一絲決絕,“但我更希望你能親臨剿殺一線坐鎮。這不僅是對你能力的考驗,更是向天下昭告皇室維護國家穩定的決心。”
    太子戴壽寧的臉色愈發蒼白,眼中滿是痛苦與迷茫。他抬頭望向我,嘴唇微微顫抖,似乎想說些什麽,可最終還是什麽也沒說出口。他再次低下頭,陷入更深的沉默,仿佛一座被悲傷與糾結填滿的孤島。
    禦書房裏一片死寂,唯有燭火偶爾發出“劈啪”聲,打破這令人窒息的安靜。時間仿若在這一刻靜止,每一秒都被拉得無比漫長。太子戴壽寧的內心,想必正如同暴風雨中的海麵,波濤洶湧,巨浪滔天。他在親情與國家大義之間苦苦徘徊,難以抉擇。
    許久之後,我輕聲開口:“壽寧,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太過艱難。我給你時間,你自己好好想想。無論你做何決定,我都希望你日後不會後悔。”我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退下。
    太子戴壽寧緩緩行了一禮,腳步沉重地轉身離開。他的背影在昏黃燭火映照下,顯得格外落寞與孤獨,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心中五味雜陳。這個決定,不僅關乎昶王的生死,更關乎大理國的未來走向。我靜靜地等待著,等待太子的決定,也等待大理國命運的揭曉……
    喜歡從上山到上朝請大家收藏:()從上山到上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