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董家的路子和孫延召的計劃書

字數:5263   加入書籤

A+A-


    這陡然上升到一生一世這個高度,多少就有些嚇人了。孫延召也不敢亂接話,瞟了一眼身旁的李清清。
    可哪知,他完全想錯了,大錯特錯。
    李清清滿眼好奇,握著董芸的嫩手,道:“妹妹,你就別賣關子了,我替大郎應承下來,不就一生一世嗎?這一生一世他不逃了,你就說吧。”
    孫延召無語了,一腦袋問號。
    這未過門的娘子還真是好說話,一個簪子就把未來夫君的一生一世賣給了其他女人?
    不過他也好奇董家的商業帝國到底有什麽秘密,索性就默認了李清清的話。
    董芸一臉神秘,道,“既然你們真想知道,那我就直說了。我們董家到今天這步,靠的並非是南北貿易,而是南北銀子的差價。”
    “銀子的差價?!”孫延召驚訝了,這已是更高段位的玩家,難怪董家能富可敵國。
    “差價,什麽意思?一兩銀子不就是一兩銀子嗎?”可李清清沒接觸過這方麵的知識,根本就不明白到底是什麽意思。
    “姐姐問的好!同樣都是一兩銀子,可為何在兩地就價值不同。”董芸說道,“簡單的講,就是遼國產銀量大,需求小,國內的交易很多都是以物易物,所以銀子的價值並不高。而宋國雖然日常主要用銅錢,但銅錢用量大,且與銀子的兌換穩定,加上產量不高,價值自然也就比遼國要貴上許多。如今兩地的銀價大概有四成左右的差價。”
    “那又如何利用價差來賺錢呢?”李清清孜孜不倦地問道。
    “其實也簡單。我們從幽州把貨物賣到南麵,得到大量的宋錢,然後把宋錢運回幽州城,把銅錢兌換成了遼銀。下回呢再攜遼國的貨物和遼銀往宋朝。賣掉貨物的同時再把遼銀高價賣出得到銅錢,同時購買大量遼國稀缺的物品,這麽翻來覆去賣掉貨物的同時,就賺取兩邊銀子的差價。”
    李清清好像聽懂了一些,“那這樣來回一趟,不是賺了許多?”
    董芸搖了搖頭,“雖然聽著很多,可一趟下來也不過賺得幾萬兩罷了,但一年又能走上幾趟?後來我爹想通了,這關鍵點不在於南北貿易了,而是如何快速匯集巨量的宋錢和遼銀,而最簡單的方法自然是用錢莊,用客人儲蓄的實物銅錢和遼銀,待全部在幽州換成遼銀後,再走水路南下運輸巨量的白銀到汴京轉售成宋錢,一趟下來的收益就極其可觀!”
    孫延召一聽,好嘛!原來搞來搞去,董家做的南北貿易不過是幌子,真正賺取的是兩國貨幣差價。 這也是為什麽董如海手底下還有那麽多錢莊,到最後都用錢生錢,難怪才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富可敵國。果然是實業興國,但金融才出巨富啊。
    他這才算明白,點頭道:“原來如此。不過咱們既然來了汴京,自然也要找到一套賺錢的套路。隻靠胡椒怕是還需要一段時間。你有什麽更好的想法嗎?”
    董芸想了想:“還真有一個,我爹曾說過,汴京的榷貨務,是官營貿易機構。有鹽、茶、鐵的經營之權。商人可以代理買賣,擁有特許經營權。鐵不許販賣到遼國,但茶可以啊。”
    孫延召其實也聽說過,不過這種賺錢的營生自然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能擁有特許經營權,那在古代也就是所謂的皇商。如真能拿到這特許經營權,那這路就走寬了。
    他們歇好了腳,又聊了一會,也就一同回府。孫延召拎著十三斤的胡椒,一路上琢磨著該怎麽利用這些胡椒創出一片天地,當然培養一個品牌至關重要。
    這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大早,孫延召和丁卯就匆匆忙忙地出去了,直到傍晚才回來。
    董芸和李清清等了一天終於見到人了,趕忙迎了出來問道:“你一天忙什麽去了?”
    孫延召灌了幾大口茶水,把皮袋中的東西一一擺在了桌上。
    一個小橢圓型鐵罐子,上麵貼著一幅人像畫,是個仙風道骨的老者,看著極有氣勢,上麵寫著小罐椒鹽四字,旁邊還畫了一個小圓圈,圈裏麵寫著一個“孫”字。
    董芸拿起罐子瞧了瞧,也不知這是做什麽用的,問道:“這是?”
    “裝胡椒的!這小罐子能裝一兩。”孫延召隨口問道,“按十六兩製,一斤等於十六兩,咱們有十三斤,能裝多少罐?”
    這等算術題自然是難不倒董芸,她答道:“十六乘十三啊,自然是二百零八罐!”
    孫延召笑著點頭道:“那我再考考你,別忘了這是一罐子胡椒鹽,配比是三比一,三分胡椒,一分鹽。那現在這些胡椒又能裝多少罐?”
    董芸在心中瘋狂心算,最後說道:“大概是二百七十八罐!”
    “看來你的算學又進步了。”
    “你離開的日子,我可是拚了命學的。”董芸又問道,“然後呢?還有問題嗎?”
    “沒了,不過這一罐,我準備賣十五兩銀子,如果二百七十八罐都能賣出去,大概就是四千一百七十兩!”
    這麽多!?
    李清清早已驚訝地說不出話來。正好翠雲找她有事,她就先離開了。
    而董芸則微微點頭,其實一罐十五兩並不算多,如果賣到遼國去甚至還能翻番,說道:“很好了,咱們買胡椒,前後才花了不到六百兩。”
    “嗯,不過後麵還是有花銷的,你先看看我的營銷計劃書!”
    董芸雖然不懂什麽是營銷計劃書,可才看了一眼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下去。
    隻見上麵寫著:
    一、品牌名:椒宴·雙絕。口號:一寸椒香,一寸金
    二、配貨製玩法設計
    強製配貨規則:
    每購買1罐胡椒鹽,必須搭配1罐花椒鹽
    用戶實際支付:十七=十七兩\套,白送花椒鹽。
    通過配貨製造「被動獲得感」:用戶為胡椒鹽付費,但獲得花椒鹽時產生額外滿足感
    價格錨定:展示單罐胡椒鹽標價二十兩劃掉),突顯套組十七兩性價比。
    三、饑餓營銷係統
    「三罐限定」執行細則:
    每日釋放:鋪席每日僅售3套。購買失敗需排隊登記。
    排隊登記的數量需要廣而告之,用木板寫在店外例如:「第87位品嚐者正在路上,明日請早」
    四、vip黃金圈層體係
    三級會員製度:有三個等級,分別是椒友、椒師、椒王。
    成為椒友的門檻是購買三套,擁有提前二十順位購買權。
    成為椒師的門檻是年消費滿三百兩,擁有專屬節氣禮盒含試吃裝)+ 特殊菜譜。
    成為椒王則需要在門店消費三千兩,特權為定製姓氏篆刻罐,優先購買權一罐+特殊菜譜。
    五、預充值係統。
    充值一百兩贈送十兩。購買雙絕打9.9折。
    充值兩百兩贈送二十二兩。購買雙絕打9.7折。
    充值五百兩贈送七十兩。購買雙絕打9折。
    充值一千兩贈送一百五十兩。購買雙絕打8折。
    ……
    六、終極壁壘構建。
    味覺主權認證:每罐附帶「風味護照」,記錄經緯度、采摘時濕度、炒製鍋溫當然都是胡編亂造的)。
    空罐複活計劃:集齊12空罐可熔鑄為「椒鼎」香爐由大師監製)。
    最後結尾寫著:此模式將調味品轉化為文化符號,通過強製配貨提升客單價,饑餓營銷製造稀缺,vip體係鎖定高淨值用戶,構建調味品賽道新物種。
    董芸看完這份計劃書,已然是目瞪口呆,她還從未見過如此……奇特的計劃。要麽是絕世奇才,要麽就是得了瘋病。
    她忍不住問道:“這都是想出來的?”
    孫延召得意洋洋地說道:“嗯,是啊。怎麽樣?
    董芸實在不知該如何作答。這等天馬行空的想法,難道他是個經商的天才?
    “後續你要怎麽做?”
    “簡單,在內城先租個鋪子,專賣高端的調味品。一切都要經過精細包裝,主打一個精致奢華。”
    董芸倒不擔心胡椒的銷量,畢竟胡椒確實是稀缺品。最令她擔心的還是後續量的問題。說白了他們也隻有十三斤。每日三罐,不到三個月就銷售一空,萬一那番邦人來不及回來。豈不是斷了財路?
    “你想沒想過,胡椒賣完了該怎麽辦?”
    其實孫延召也想過這個問題,但船到橋頭自然直,這碩大個汴京城裏,有胡椒存貨的必然不少。隻要把品牌豎起來,即便從他處采購應急,也有足夠的利潤來支撐印度尼西亞產地的胡椒到來。
    “放心,咱們隻要賣起來,很快就會有供貨商上門的,賺多賺少而已。”孫延召笑道,“我的大投資人,你覺得我的這份計劃書能從您那拿走多少兩?”
    董芸狡黠一笑,昂起頭說道:“計劃書一般般,先給你兩千兩吧。可別瞎折騰啊,這可是本姑娘的嫁妝,若是賠了進去。本姑娘沒有嫁妝嫁不出去,可就隻能賴在你的府上了。到時候你還要倒欠我兩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