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參觀微博

字數:3758   加入書籤

A+A-


    中關村核心地段,一棟去年落成的60層玻璃塔樓如一柄利劍直插天際。
    陽光灑在玻璃幕牆上,整座微博大廈都有一種熠熠生輝的虛幻感。
    大廈門口,一輛低調沉穩的黑色邁巴赫緩緩駛入接待區。
    車門打開,林凡率先下車——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西裝襯得他身形筆挺,內搭淺藍襯衫,袖口微敞,腕上不動聲色地露出一枚百達翡麗。
    往日除了電影節外,並不重視著裝的林凡也不得不慎重,今天他的身份不是導演,而是微博的大股東,投資人。
    那場飯局後,曹國偉說服了新浪高層,帶著一整套博客團隊自立門戶,就在這棟cbd裏創建了微博。
    林凡到時,曹國偉已經帶著高管團隊,親自等在了大堂,一通寒暄後,他就一邊引著林凡參觀公司,一邊介紹著微博項目的進展。
    “後台基礎架構已基本穩定,現在前端團隊在做用戶界麵和交互優化。”
    曹國偉說著,語氣中帶著一絲工程師式的自信和驕傲,雖然是有成熟的團隊,還有博客的相關經驗打底,但能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就將一個社交軟件打造到如今的地步,他確實有驕傲的底氣。
    “就像林導您當初說的,我們計劃用最少的幹預,把發布門檻壓到最低,隻保留核心的關注、轉發和評論。”
    “要讓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表達。”林凡接了句。
    ”嗬嗬,這是當然。這也是我們的宗旨。“
    曹國偉應和著。
    走進會議室,前方一台連接了服務器的測試機已經準備就緒,屏幕上顯示的是微博的初始首頁:
    白底灰字,左側是用戶信息和關注列表,右側是一條條時間倒序排列的微博內容。
    點進去,每條信息隻有140個字符,配圖還在測試階段,評論和轉發按鈕略顯粗糙。
    林凡坐下,想了想後,手指靈活地敲下幾行文字:
    “測試發布。第一條微博,紀念這個新開始。”
    點擊發布,內容瞬間出現在時間線上。他又點進別人的微博,嚐試了轉發與評論的功能,流程算不上流暢,但基本邏輯已具備。
    曹國偉站在一旁,目光灼灼地望著屏幕:“這隻是v0.3版本,還有很多地方沒做完,但方向就是這樣。
    我們打算下一階段增加私信功能和名人認證係統。利用名人效應,盡快打開知名度。”
    “嗬嗬,提前說一聲,我可以多搖點人支持。”
    “那當然是最好的。”
    林凡和曹國偉閑聊的同事,一幅幅熟悉的畫麵也不斷從記憶深處湧出。
    前世的微博,曾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整個華語互聯網。
    從姚晨到韓寒,從地震前線到社會輿論,從明星塌房到全民狂歡,到後期它已經不止是一個工具,而是一種集體意識的放大器。
    但他同樣記得,那些真正奠定微博生態地位的關鍵點,並非最初的“關注發布”係統,而是日後添加的“熱搜”、“超話”、“話題標簽”和“熱門推薦”——這些才是讓微博真正成了“輿論場”的關鍵。
    現在基礎框架有了,那這些核心功能也可以加入了。
    確認現有功能完善,經過幾輪優化後可以實現記憶裏相同的功能後。
    林凡抬起眼,看向曹國偉:“你們做得很好,比我想象中快很多。但我建議提前考慮幾個係統。”
    曹國偉的表情立刻就鄭重起來,雖然麵前的林凡沒有參與前期的開發,但從產品定位到功能,基本都是麵前這個青年設計。
    說林凡是微博的設計師,一點都不過分。
    “林導,你稍等。”
    曹國偉招呼一聲後,看向了辦公室裏的人。
    “小代,小李,你們回去工作吧。還有你們幾位,接下來和林導要討論的東西,不方便外傳。”
    把一部分人都轟走後,曹國偉才讓自己的秘書做好記錄的準備。
    “林導,可以開始了。”
    林凡有點尷尬,心說倒也不必如此。雖然這麽想,他還是將那些領先如今時代的想法和盤托出。
    “熱搜。把所有微博中高頻出現的關鍵詞,實時統計、熱度排序。放在首頁最醒目的位置。你別看現在還沒多少人發微博——三個月後,一旦用戶量起來,這個榜單就能引導流量方向。
    等熱搜在用戶心裏建立起足夠的公信力後,我們還可以開始收費模式!”
    一個留下的員工喃喃開口,這想法已經夠前衛了,但他想不明白,靠著瀏覽量排名的東西,怎麽收費。
    “收費模式?”
    “想上熱搜的要給錢,還有那些上了熱搜的也未必都是好事,到時候想下熱搜也要花錢。”
    林凡的解釋通俗易懂。
    一眾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隻不過就連曹國偉這種資本家,看林凡時的眼神都有點不對。
    林凡也知道他們想什麽,但這就是現實,微博不做,也有的是人做。
    “除了熱搜,還有話題標簽係統。”林凡繼續道,“加個‘’標記,讓用戶自己製造內容集群。這會極大提升參與感。”
    “再往後,等用戶增長到一個量級,還可以試試‘超話’——就像是興趣社區,幫用戶沉澱情感與歸屬感。”
    曹國偉一邊聽一邊記,眼神越來越凝重。和他同樣反應的還有公司的那一批高管。
    技術出身的,都有那麽點傲氣,接到人前,大家隻當是迎接大家的錢袋子,
    但這一刻,會議室的氣氛卻悄然改變了。
    林凡沒有急著繼續講,而是拿起桌上的馬克筆,走到白板前,刷刷幾下,寫下幾個關鍵詞:
    “實時熱點”、“標簽聚合”、“情緒歸屬”、“分發機製”。
    他轉過身,望著眾人。
    “微博如果隻是做一個‘發言工具’,它的天花板其實很低。但如果能成為‘信息流通的主通道’,成為情緒、關注和輿論的集散地——那它就不是一個工具了,而是一種生態。”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個‘博客平台’的升級,而是一個能接入每個人情緒的神經末梢。”
    會議室一時沉寂,甚至連呼吸聲都輕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