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水災
字數:4120 加入書籤
那個老頭兒就是當初給付寧遞糊糊的那個,他是這些人裏最德高望重的一位。
“付先生啊,要說你是救了我們命的,我們本該多幹點兒活兒,這個地方也確實是好,吃喝不愁,可是再好,它不是家啊!”
老爺子伸手劃了個圈兒把他們這些人圈在裏頭,“家裏還有祖宗留下的產業,有宗祠、墳地,是根兒啊!我們這幾把老骨頭,還是想落葉歸根。”
付寧不強求,他對著苗義招了招手,讓他把準備好的兩個麻袋扛過來。
“大爺,您也知道我是研究什麽的,這是最新的玉米和土豆種子,您們帶回陝西去種吧!
就是隔上兩年想著回來找我換種子,或者我讓人給你們送過去,這個東西自己留種的種不好。”
“這怎麽好意思?!”大爺想推脫一下,但又舍不得那傳說能多打糧食的種子。
付寧使勁兒往他手裏塞,“拿著吧,多一捧糧食就多活條人命呢!”
牛是得跟著他們一起回去的,那是農人家裏最值錢的家產了,耕地、拉車哪個也缺不了它。
兩輛牛車馱著付寧借給他們的糧食,也拉著歸心似箭的遊子,一路往西去了。
付寧看了看剩下的人,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不說,壯勞力基本上都走了,現在這裏頭正當年的就是幾個年輕的媳婦,再往下就剩下兩個十二、三歲的半大孩子了。
他們都是劉俊生警衛排的家屬,老家哪兒的都有,覺得付寧這兒比回去種地劃算,才沒有跟著那些陝西鄉黨回去。
幾個大娘看著他皺著眉頭半天不說話,心裏也開始打鼓。
“先生,我們也是能幹活兒的,不會耽誤事兒的。”
付寧發愁的不是這個,他發愁的是這些人怎麽住。
本來的計劃是所有人都住在拾福峪裏麵,外麵這幾個院子做警戒用。
可是現在留下的這些人夠嗆能很快蓋出那麽多房子來。
還是暫時先這麽住著吧。
新墊出來的地都種上大豆,苗義帶著四個利繼續壘石頭、挖水渠。
付寧則是天天在那個半山腰上就水脫坯,一邊兒晾著土坯磚,一邊兒挖地基。
他是見識過三爺爺蓋房的,照著葫蘆畫瓢,先蓋出兩間房子來,一間給自己住,一間給兩個老太監住。
至於苗義他們,等自己騰出手來吧。
那些漢子們走了,他們幹活兒的速度就慢了,但是糧食吃得也少了。
原來五十多人,就按一人一天半斤糧食算,一個月也得一千斤糧食。
現在這些人消耗的糧食也就是原來的一半兒,再加上滿山的野菜都出來了,菜餅子、菜團子、菜疙瘩、菜糊塗……
付寧手上的糧食能支撐大半年了。
留下的人裏有五、六個大爺,手上也都帶著點兒手藝。
付寧的房子能幫忙架梁、鋪瓦,還能搬了大石頭來,天天用鑿子敲打,在河邊上架起磨盤來。
一點一點的,山穀裏就有了村子的雛形了。
等到了六月中旬,付寧的房子剛把房架子立住了,連安一封電報就發過來了。
又是南京急召。
今年不是旱情緩解了嗎?
又找我幹嘛呢?
付寧隻好把活兒放下,急急忙忙的跑到了南京。
農礦部,不,現在又改名兒了,叫實業部。
從農林部到農礦部,再到實業部,不到三年的工夫,這機構都換了三個名字了。
部裏的農務司找他過來是因為南方這回遭災了!
這不是旱災剛結束嘛,水災又來了!
長江流域大範圍持續性強降水,從上遊就開始形成洪峰,到了中下遊的時候,疊加的水量就非常可怕了。
幾乎所有靠著長江的地方都淹了,初步統計沿江八省均有大範圍險情,超過一億人受災。
而農務司的主要任務是去救各地的農事試驗場,順便指導地方自救。
而部裏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不去,湊不夠人數,就從北方各地調了一批沒根基的人過來。
這老天爺瘋了吧?!
旱的時候,幾年都不下雨。
這回說下雨了,下起來沒完了!
現在大部分地區都不能補種玉米了,隻能在水退之後及時補種蔬菜,部分地區看情況補種蕎麥和大豆,多少有點兒收成好過冬啊。
付寧運氣不錯,分到了安徽蕪湖一帶,離著南京不遠,不算是特別偏遠的地方。
但是這場洪水因為上下遊的持續降水,遲遲不退。
別說補種了,農事試驗場裏的實驗田都泡死了。
付寧天天趟著水跟著他們看水情,把帶來的補種作物種子發給了各個受災的縣。
他帶來的是從北方調過來的蕎麥、大豆種子,蕎麥在這裏原先基本沒有種過,可現在隻要能打糧食,就得試一試。
被洪水泡過的土地極易板結,必須中耕之後才能播種,變得貧瘠的土地,明年就隻能先種紅薯了。
大水不僅衝走了一切能衝得動的東西,還留下了無數的屍體,動物的、人類的,水裏散發著令人作嘔的味道。
即使有安排專人打撈、掩埋,但是長江沿岸依舊是臭氣熏天。
而疫病也開始在災民中流行。
付寧他們的情況稍好,一直在試驗場裏搶救那些被衝了的土地,但依然被熏得腦袋疼。
等到九月中旬,洪水終於退得差不多了,付寧帶著一身的臭泥回南京。
進城聽見的第一句話,就是滿街的報童在喊:東北巨變!日本占領沈陽!多地失陷!
不光是他,跟著他一塊兒進城的人們全都愣了一下,都掏出錢來招呼報童過來買報紙。
頭版頭條赫然寫著:9月18日,日本軍隊炮轟沈陽,大批部隊從朝鮮入境,東北多地失陷,熱河一線承壓。
918,還是這個日子。
付寧歎了口氣,熱血衝得腦袋瓜子“嗡嗡”的,羅旭不是說“都有所覺”嗎?!
就覺成這樣了?!
他趕緊把手上的活兒交了,想盡快趕回北平,去問問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可是火車站北上的列車基本都被征用了,他別說買票了,連車站都進不去。
正在他琢磨著改換哪條路線能更快回去的時候,遠遠的有人叫他。
“三叔!三叔!”
喜歡清末小旗兵請大家收藏:()清末小旗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