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六

字數:4114   加入書籤

A+A-


    而此時,陳委員經過千難萬險,差一點被敵人抓獲,終於趕到了組織所在地。他提交了自己準備的一份整整5萬字的材料,向他們詳細說明了部隊的真實情況。
    最終,上級取得了一致意見,聽取了隊伍這兩年來的鬥爭經驗和正確做法。
    解鈴還須係鈴人,此前陳委員取代了先生的職位,現在要求他親自再去把先生請回來,而陳委員也表示這個使命自己義不容辭。
    天幕下。
    “這是真君子啊,這這麽把消息原原本本給傳回去了”。
    “自己把自己擼下去,再把別人的升職調令帶回去,真的是一個無私的人,一切都是為了這支軍隊”。
    天幕下人們正感慨這兩君子之約,而電影裏這邊的劇情也已經來到先生返回長汀城的時間了。
    臨行前,先生又再三囑咐鄧子恢等人一定要堅決貫徹之前給農民分田等政策,保護好組織成員的身份。
    而此後,鄧子恢果然不負他望,他領導第 12 軍,將閩西根據地拓展至縱橫 300 裏,人口近百萬之眾。
    天幕下。
    “這等實力在亂世已然能夠割據獨霸一方了啊,居然就這樣默默付出嗎”。
    “這就是同誌的含義啊,簡簡單單兩字,卻讓人願意付出一切,為同一個理想而奮鬥”。
    眾人議論紛紛,既有欽佩,也有難以理解,即使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為何這些人能如此無私,卻又不得不承認,這種精神足以撼動天地。
    電影裏。先生向追來的張素娥道別,這是最令他感到欣慰的,這裏的學校已經不止他一位先生了,張素娥要成為這個學校新的教書先生,所以她不應該隨軍出發。
    先生希望她能夠留下,她在這裏將不僅僅是一名戰士,還是這裏的教書先生,教窮苦人民讀書識字,是最了不起的革命家。交代完事情後他就向張素娥同誌深深鞠躬,這個學校以後就要拜托張先生了。
    一句先生,表明已經張素娥當成了同誌,當成了繼任者,希望她能夠喚醒更多的窮苦人民。
    後來,這位張先生再也沒有見過他了,但是她為這裏的文化繁盛付出了一輩子,於1990年去世,她去世前已經把這座祠堂捐給了國家,她的學生在這裏繼續開辦婦女夜校,很多年。
    告別後,先生就帶著小號手返回長汀城了,在路上,他們遇到了紙店老板。這是個很長的鏡頭,雙方沒有一句台詞,店老板笑著,小心翼翼的把一大卷紙交給了他們,在默默看著他們離去。
    天幕下,學者們看著這個沒有一句台詞的片段,紛紛展開了自己的理解。
    “紙張是書寫和傳播思想的工具,紙店老板送紙,象征著群眾對先生和軍隊宣傳革命理念的支持,體現了革命思想在群眾中的廣泛傳播”。
    “讚同,同時這種舉動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對軍隊的擁護,展現了軍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吧”。
    人們分析著這一片段的含義時,有人跑出來說:“有這麽多含義嗎”。
    “.....懶得和你理論,電影不就是用來解讀的嗎,不然做這麽長一段無台詞鏡頭做甚”。
    就在人們討論這這一段無聲鏡頭的意義時著手整頓軍隊,首先是解決軍裝的問題。
    一直盼望著讓戰士們穿上統一的新軍裝都沒有條件,來到長汀城後終於找到了林師傅的被服廠來完成這項任務,穿上新軍裝,打仗精神頭都不一樣。
    可問題出在了是不是要加上黑邊。先生認為要加,以此請我們每一個戰士記住所有為革命而犧牲的人民英雄,以及這次東江戰役二縱隊的劉安恭司令員和各指戰員,以示懷念,同時也是教訓。
    解決我軍服問題後,接下來就是思想,現在部隊麵臨的處境很嚴峻,給養也出了問題,敵眾我寡,敵人兩軍三省圍剿,他們距離長汀城不足百裏,如果整頓失敗,那就是全軍覆沒。
    不久以後,部隊來到古田,這裏位於福建省上杭縣東北部,是被梅花山南麓蒙蒙群山懷抱著的一個狹長型的集鎮。群山中有一采梅嶺,林下有一丘地,形似田字,故有人以古墾之田來稱謂此地。
    為了這次會議,一眾領導廢寢忘食大半個月,與各級幹部和士兵代表探討揭露了隊伍中的種種錯誤的思想和不良傾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會議裏光是行政決議案就有8個之多,如第一項第一條,就提出來單純軍事觀點的來源,和糾正方法。第二條,就是肅清極端民主化的錯誤思想和如何糾正它的錯誤現象。
    會議中,每說完一項決策就舉手表決,戰士們齊刷刷的舉手同意,從一開始的由101帶頭,到後麵全體戰士整齊而堅決果斷的舉手同意,管理層也在不斷的磨合中逐漸走向一致。
    那一年,這裏是個豐收年,每家每戶都惦記著紅軍,都想他們吃上一口自家種的糧食、菜,即使外麵正下著大雪,各地的百姓依舊冒著雪把今年新收的作物,用扁擔籮筐挑來給戰士們吃,無論要走多遠的路,他們都要把東西送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來送糧食的接踵而至,一擔擔糧食就放在會議地點的門前。開完會眾人一出來就看到那數不清的糧食,一眼望不到頭。
    天幕下,看著百姓烏央烏央的趕往開會一點送糧食,看的他們渾身一顫,汗毛都豎起來了,太震撼了,這種場麵,無論看多少次會都會感到震撼。你把人民放心上,人民把你高高舉起。
    有看的仔細的人對同伴說道:“你看,每擔糧食上都落了一層雪,明顯是放在這之後就沒人動了,大家都是真心來送糧食,真心感謝他們的”。
    李世民看的都站起來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啊,這就是水載舟啊,真真做到依托於人民”。
    這部電影劇本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將會議前我軍出現的錯誤用具體事例表現了出來。比如魏金帛這樣的舊軍閥參加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出於私欲,本質上就是想當軍爺去欺男霸女抽大煙。這樣的人組成的軍隊軍隊即使戰鬥力再強,最終也無法為無產階級事業服務。
    還有像劉安恭這樣的純軍事觀點,用劇情向觀眾展示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因為我軍不僅僅要去打仗,還要擔負起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重任,沒有人民的支持,我軍的戰鬥力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經過會議的種種決策後,軍隊麵貌也為之煥然一新,並且將由第四軍開始,在其他各的隊伍裏逐步得到實行,而電影裏將這種煥然一新外化成了戰士們穿的嶄新軍裝,即表明與過去的割離,也表明思想上的統一。
    為了粉碎敵人的圍剿,組織決定讓軍長帶領大部隊轉移,而先生留守,鞏固根據地,發展群眾。
    在部隊轉移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了給戰士們做衣服的的林師傅居然也在隊伍裏麵,林師傅回頭對著先生說,組織方麵批準他跟上隊伍走了,等著和你會師呢。他的三個兒子都在前頭,個個都不是孬種。
    原來他很早加入組織了,但是為了嚴守秘密,連先生一開始都不知道,直到關鍵時刻才表明身份。而他和他的其中兩個兒子也都犧牲在了湘江之戰,滿門忠烈,一心為公。
    隊伍在不斷前進,畫麵漸漸切換至大閱兵的畫麵,一個個方陣,一排排的火箭炮裝甲車,無不彰顯著我軍的強盛,而這一切的起點,就是剛剛經過會議整頓,換上新軍裝,不斷前進的他們。
    電影最後,小號手的孫子說,爺爺今年103歲了,回來40多年就守在古田。他說有兩個願望要實現,一是要讓我舞好板凳龍,二是要好好活著,替先輩他們看著,看著今天越來越好的日子。
    喜歡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請大家收藏:()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