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戰役--遼沈

字數:4551   加入書籤

A+A-


    晚上,陳勇想起先前提到的減少老美電影的引入的話題,突然萌生了重溫國產經典電影的念頭。經過精挑細選後,選擇了那被譽為"中國戰爭片巔峰"的史詩巨製——大戰役。這三部曲氣勢恢宏,值得好好品味這些真實還原曆史的經典。
    【抗戰勝利後,1945年8月中旬起,常運輸集結百萬大軍,沿著鐵路線東進或北上,企圖繼而向東北推進,並利用海軍和空軍的優勢向全國各地增兵。我軍為爭取主動,遵照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主動撤出南方多個防區快速收縮戰線,麵對敵人的步步緊逼,我軍堅決予以打擊。】
    天幕下。
    不論懂不懂軍事的人都被這一段給震驚了。
    “好快的反應啊,沒有絲毫猶豫,該放棄就放棄,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的”。
    “是啊,果斷決絕,絕不因小失大”。
    明朝。
    朱元璋突然對幾個兒子說:“我想起個事,滿清在東北,然後被小鬼子控製了,對吧,咱沒記錯吧”。
    見他們都點頭,朱元璋繼續說道:“考考你們,為什麽小鬼子投降後,當時依舊是正統的果軍方麵卻失了先機,沒有占領東北?”
    “這.....?”
    朱棣說道:“南京丟了之後他們就跑去更南方了,能趕去占東北就有鬼了”。
    朱元璋嗯了一聲,說道:“他們輸是有原因的,這可不是什麽命,就是單純的不行”。朱元璋他恨呐,當得知後世的那個守軍將領自個逃跑時,可真是氣到他了,而在得知光頭朝令夕改以及果軍一團散沙時,那更是直接給他氣暈了,那是他的南京啊,就這樣丟了?這是朱元璋至今都忘不的恨。
    其餘人也是反應過來,“看來這是一次摘桃子的行為啊”。
    朱元璋:“哼,他們能摘的到個屁”。
    【大決戰軍事片不同於戰爭片那樣,戰爭片隻需要讓你看到某場戰爭的慘烈和過程,而軍事片需要讓你看懂某場戰役的意義,以及當時為什麽要這樣布局。所以要看懂今天的影片,我們就需要先回憶一下當時敵我雙方的背景。】
    【在決戰開始前1948年9月),我軍控製的地區如下,東北地區:我軍已控製約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僅剩長春、沈陽、錦州等孤立大城市仍有果軍固守。但此時東北野戰軍已完成整合,具備戰略決戰能力。】
    【華北地區的晉察冀解放區:覆蓋河北大部、山西東部、察哈爾今河北西北部及內蒙古部分)。晉冀魯豫解放區:包括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但有些特殊的是,北平由傅作義綏遠係、天津由國軍中央係、太原由閻錫山晉軍控製。】
    【華東地區的山東大部分地區、蘇北、皖北由我軍控製。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徐州、連雲港等戰略要點仍屬國軍。】
    “這華北、華東地區亂的跟鍋粥似的”。
    “敵軍占據南方,又打算進攻東北,華北華東這一片亂是正常的”。
    【西北地區的陝甘寧解放區和晉綏解放區山西西北部及綏遠部分),必須要提一點的是,1947年延安失守後我軍仍保有遊擊區,也就是說陝甘寧解放區以陝北農村為主。】
    【果軍控製的地區主要為長江流域的南京首都)、上海、武漢、杭州等經濟政治中心。以及江南各省。】
    【時間來到1946年,常運輸公然撕毀和平協議,發動了全麵內戰。但是,由於抗戰後期果軍主力基本都龜縮在西南,而我軍經過長期敵後的艱苦抗戰,在華北,山東一帶建立了廣闊的敵後根據地。】
    【在抗戰勝利之後,我軍就率先進入東北,而且直到我軍從全國各戰略區調集11萬部隊及兩萬餘幹部後,果軍才陸續從山海關以南的秦皇島登陸。】
    朱棣哭笑不得的說道:“摘桃子都趕不上....”
    朱標:“那你該高興,這群人摘桃子都趕不上,要不然打贏了,局勢大變,你會覺得更惡心”。
    朱棣一想,好像是這麽回事,“不過有那樣的指揮,怎麽可能打贏,這懶懶散散的進度就是證明”。
    【由於我軍在東北處處占據先機,這使得整個東北地區果軍從一開始就隻能占據部分大城市。這也就是為什麽我軍能控製東北大部分地區,但仍留下長春、沈陽、錦州這三座大城市。】
    【而反觀果軍方麵,此時隻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加上地方保安團隊,也才55萬人,並且被分割壓縮在沈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
    【當時東北是我軍在全國唯一一個軍力超過敵軍軍隊的地區。因此,總舵手決定把決戰的第一個戰場選定在東北,這一點沒有任何意義,但問題是怎麽打?】
    【戰帥的態度是從北向南壓著打,先打長春,再打沈陽,一路南下,但總舵手說要先打錦州,關門打狗,這句話從何而來?】
    【根據地理我們可以得知,長春、沈陽、錦州三座城市成一條直線排列在大公雞地圖的頸部,如果卡死錦州這個東北和華北的交界處,那囤積在長春及沈陽的55萬大軍就真的隻能坐以待斃,逃不出東北了。而如果按戰帥的思路從北一路南壓,有長春打到錦州,那敵軍必定會邊打邊跑。雖然最後也能夠收複東北全境,但敵軍的有生力量依舊會逃竄到其他地方興風作浪,放虎歸山不說,還加劇了其他地方的解放難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早在二月份,軍委眾人商討後就提前布局並給出指示,要戰帥南下北寧縣,深入到敵人的後方區域。但現實情況是,戰帥在攻克四平之後,就將東野主力置於長春與沈陽之間,意圖下一步圍攻長春,並吸引沈陽方麵的國軍。】
    漢朝,劉邦:“圍城打援的法子啊,穩是相當的穩”。
    劉邦還沒說完,一旁的蕭何接了句:“可這樣一來,隻會把敵人趕跑,卻難以全殲”。
    劉邦“是啊,這是個大問題,搞不好直接南北對峙了”。
    【這種做法自然是令軍委眾人不高興,畢竟這是年初就定下來的事情,結果卻又如此,腰來腿不來,怎麽得了嘛。】
    【但戰帥打仗素來以謹慎著稱,他不敢直下錦州,是怕長春和沈陽的守軍趁機出動切斷他的退路,再加上錦州的範漢傑兵團足有15萬之眾,如果久攻不下,華北地區的傅作義勢必會前來增援,到時候自己將腹背受敵。反觀,隻要將長春這一大坨敵人困住,衛立皇不會丟下他不管吧?】
    “繞過長春沈陽,直取錦州”,李世民看了頓時一驚,“好大膽的策略啊”
    程咬金:“不過這確實令人擔心自己的後背是否安全,畢竟連著繞過去兩座大城啊”。
    李靖對此反而說道:“打錦州確實看著驚險,但先生肯定有自己的見解,或許他認定華北和沈陽的敵人壓根就不會出來,都怕死,都選擇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眾人聞言,紛紛表示認同,“應該是這麽回事,他們都見識了哪位的戰略眼光,史上獨一份,這點肯定是不會看錯的”。
    【戰帥的擔憂和戰術分析都是實實在在的,所以羅政委聽後並沒有急於反駁,雖然他本人更傾向於軍委的決策,但在實際作戰中依舊全力配合戰帥,這就是我軍和敵軍在處理上下級問題上的根本不同。】
    【反觀國民黨這邊,他們也預料到了東北的戰鬥。麵對複雜的東北戰局,美國軍事顧問建議撤出東北,退守華北。然而,常運輸卻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認為50萬大軍不戰而退,國際上會怎麽看他,到時候軍心民心怎麽辦。】
    天幕下。
    明朝,朱元璋:“這家夥臉皮能防彈吧,打小鬼子的時候跑了,現在想起來要臉了?”
    朱棣一旁點頭附和:“就是就是,去外麵看看那城牆是不是自己掉下了的臉皮吧,真能瞎說啊”。
    民間,人們聽到這家夥的言語,也是頓感這家夥真無恥啊,紛紛出言嘲諷道:“軍心?民心?放心,放心,這都不會有的,都不會有的”。
    唐朝。
    李世民:“從局勢上看,長春沈陽都成雙方的餌了,雙方都在用這裏釣著對方,區別在於誰有實力,沒實力去釣魚,那就隻會被拽下水”
    長孫無忌:“這裏前後就有對比了,一方是撤退果斷,集中兵力收縮戰線,一方是斤斤計較,顧前顧後的,這果軍一點魄力沒有”。
    喜歡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請大家收藏:()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