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水泥工坊初建成,朱元璋親臨視察
字數:3098 加入書籤
朱雄英笑了笑:"父親,四叔雖然心有壯誌,但畢竟是祖父的兒子,我們的血親。隻要給他足夠的尊重和實權,讓他感到自己的價值,相信他不會輕易生出異心。"
朱標點頭讚同:"你說得有理。不過,我們還是要增強自身實力,以防不測。"
"父親放心,我會繼續努力的。"朱雄英堅定地說道,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朱標欣慰地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有這樣一個聰明且善於謀劃的兒子,他對未來的大明充滿了信心。
在府邸的另一邊,朱棣獨自一人站在庭院中,手中握著那幅畫軸,眼神深邃。他本以為皇太孫不過是個有幾分小聰明的少年,沒想到竟有如此膽識和魄力。這位侄兒,既有文才又懂兵法,實在是個不可小覷的人物。
"有趣,實在有趣。"朱棣喃喃自語,嘴角泛起一絲莫測的笑意,"看來,大明的未來,會比我想象中更加精彩。"
金陵城外十裏處,一處靠近石灰岩山脈的平地上,十幾間簡陋的廠房拔地而起。清晨時分,濃煙已從幾座高大的窯爐中冒出,工人們在各個區域忙碌著,有的在粉碎石灰,有的在混合材料,有的則在小心翼翼地觀察窯爐中的火勢。這就是朱雄英主持建立的第一座水泥生產工坊。
朱雄英站在工坊中央,神情專注地觀察著一位工匠攪拌混合物的手法。
"不對,王師傅,石灰粉與粘土的比例要再精確一些。"朱雄英走上前去,親自接過工匠手中的工具,"看好了,先將三份石灰粉與一份粘土充分混合,然後再加入適量的石膏粉。"
王師傅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恭敬地點頭道:"殿下教誨的是,老朽記下了。隻是這活計與我們平日打造磚瓦石料不同,一時難以適應。"
朱雄英理解地笑了笑:"不必急躁,這種新工藝需要時間掌握。關鍵是要保持材料的純度和比例的準確,這樣燒製出來的水泥才有良好的性能。"
這半個月來,朱雄英幾乎放下了所有事務,親自住在工坊附近的臨時住所中,每日從早到晚指導工匠們掌握水泥生產的各個環節。他的衣服上總是沾滿了灰塵,雙手也因不斷接觸石灰而變得粗糙,但他毫不在意。在他看來,隻有親自掌握了每一個細節,才能真正實現水泥的大規模生產。
"殿下,太子殿下派人來傳話,說皇上決定明日親自來視察工坊。"王春匆匆走來,輕聲稟報道。
朱雄英聞言一驚:"祖父要來?為何這麽突然?"
王春解釋道:"據說是皇上聽聞殿下在此住了半月有餘,親自教導工匠製作水泥,甚是感慨,所以決定親來一觀。"
朱雄英沉思片刻,隨即下令道:"既然如此,我們需要好好準備一番。告訴所有人,今晚加緊生產,務必要準備一些成品讓祖父過目。另外,安排人手連夜製作幾件水泥成品的展示物,一座小型堡壘模型、一段水渠和一塊鋪裝路麵,明天給祖父展示水泥的實際應用。"
整個工坊立刻忙碌起來,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駕臨的重要性,紛紛加緊工作。朱雄英親自監督每一個環節,確保一切按計劃進行。
次日清晨,朱元璋在朱標和一眾大臣的陪同下,來到了水泥工坊。遠遠望去,幾座窯爐煙霧繚繞,工人們在粉塵飛揚中辛勤勞作,整個工坊看起來簡陋而原始。
"雄英,這就是你日夜操勞的水泥工坊?"朱元璋看著眼前的景象,眉頭微皺,語氣中帶著一絲失望。
朱雄英恭敬地行禮道:"是的,祖父。雖然條件簡陋,但已初具規模。請祖父先隨孫兒去看看我們準備的展示。"
他引領朱元璋來到工坊旁的一塊空地上,那裏擺放著幾件用水泥製成的展品:一座精致的小型堡壘模型,表麵平整光滑;一段長約丈餘的水渠,內壁光滑無比;還有一塊方方正正的路麵,堅硬異常。
"祖父請看,這些都是用我們生產的水泥製成的。"朱雄英解釋道,"水泥混合沙石和水後,能夠硬化形成堅固的整體。它的強度超過普通的磚石,而且不怕水浸和火燒。"
朱元璋半信半疑地看著這些展品,伸手輕輕敲了敲那座堡壘模型,發出"咚咚"的聲響,堅硬如石。
"有趣。"朱元璋點了點頭,"這種材料確實挺結實的。"
朱雄英又引領祖父來到一處臨時搭建的展示台前:"祖父且看,這是水泥與水混合後的神奇變化。"
隻見一名工匠將灰色的粉末倒入盆中,加入適量的水,然後快速攪拌。不多時,混合物逐漸變得粘稠,最後凝固成型。朱雄英請朱元璋摸了摸已經完全硬化的水泥塊,老皇帝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這當真神奇!"朱元璋驚歎道,"能變硬的泥漿,確實是前所未見啊!"
朱雄英趁熱打鐵,繼續解釋道:"祖父,水泥的用途極廣。用它修築的城牆和堡壘,比傳統的磚石要堅固數倍;用它建造的水渠,不易滲漏;用它鋪設的道路,平整堅固,利於車馬通行。而且,它還可以和各種材料混合使用,增強建築物的牢固程度。"
朱元璋的興趣越來越濃:"帶朕去看看生產的過程。"
朱雄英恭敬地引領祖父走進工坊內部。盡管環境粉塵飛揚,但朱元璋毫不在意,仔細觀察著每一個生產環節。朱雄英詳細講解了從原料粉碎、混合到窯爐燒製的整個過程,以及各個環節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這種水泥的生產成本高嗎?"朱元璋實事求是地問道。
"目前來說,成本確實比傳統磚石略高一些。"朱雄英坦然回答,"但隨著工藝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成本會逐漸降低。而且,考慮到水泥建築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長遠來看反而更為經濟。"
朱元璋點了點頭,又問道:"現在的產量如何?能否滿足大規模建設的需求?"
喜歡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請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