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公開較量顯心機,暗中布局為權勢
字數:3052 加入書籤
金秋十月,霜葉飄零。在這豐收的季節,朱元璋按照慣例在皇宮設家宴,宴請皇室宗親。宴席上,觥籌交錯,氣氛融洽。朱元璋看著滿堂子孫,龍顏大悅,頻頻舉杯。
朱雄英坐在父親朱標身旁,恭敬地為長輩們敬酒。他注意到表弟朱允炆今日格外活躍,不斷向朱元璋敬酒問安,言談間頗有心計。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朱元璋談起了近來朝政,特別提到了朱雄英推動的商貿改革:"雄英主持的商貿改革已有成效,京城繁榮,百姓生活改善,可謂利國利民啊!"
朱允炆聽聞此言,放下酒杯,麵露憂色:"祖父,孫兒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元璋微微點頭:"但說無妨。"
朱允炆恭敬地拱手:"祖父,太孫變法雖有成效,孫兒也甚為欽佩。隻是,如此大幅改革,恐怕會動搖國本啊。"他頓了頓,繼續道:"古人雲"以農為本",如今商賈過於活躍,農民棄農從商,長此以往,恐糧食無著啊。"
此言一出,滿座俱驚。眾人目光紛紛轉向朱雄英,想看他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質疑。朱標眉頭微皺,顯然沒想到宗親聚會上會出現這種場麵。
朱元璋的神情也凝重起來,沉思不語。作為出身貧寒的皇帝,他對農業有著天然的重視,朱允炆的話確實觸動了他的心弦。
朱雄英放下筷子,不卑不亢地回應:"祖父,允炆表弟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但事實恰恰相反。"他從懷中取出一份折子:"孫兒早有預料,特地整理了商貿改革前後的農業數據,請祖父過目。"
朱元璋接過折子,仔細閱讀。折子上詳細記錄了商貿改革前後各地農業生產情況的對比:糧食產量不降反升;農具因工藝改良而更加高效;水利工程的完善使灌溉麵積大幅增加;農產品因商貿發達而價格提升,農民收入普遍增長。
"商貿改革的初衷,正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朱雄英解釋道,"以商活農,以工助農。農具改良,使耕作更加高效;水利工程,使灌溉更加便利;商品流通,使農產品有了更好的銷路和價格。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農業生產更加繁榮。"
他語氣誠懇,邏輯清晰:"祖父常教導我們"民以食為天"。孫兒深知農業乃國之根本,絕不會推行任何損害農業的政策。商貿改革的目的,正是要讓農民真正受益,讓我大明的根基更加牢固。"
朱元璋聽完,捋須沉思。他把折子遞給朱允炆:"你看看這些數據,如何解釋?"
朱允炆匆匆瀏覽,一時語塞。他沒想到朱雄英早有準備,而且準備如此充分。
"孫兒隻是擔憂長遠之計..."朱允炆試圖辯解,但話音未落,朱元璋已抬手示意他停下。
"關心國事是好的,但也要實事求是。"朱元璋意味深長地說,"治國之道,貴在求實,而非空談。雄英的數據詳實,論證有力,而你的憂慮,似乎更多基於想象。"
朱允炆臉色一陣紅一陣白,隻得俯首應是。朱雄英則謙遜地表示會持續關注改革的影響,確保農業不受負麵衝擊。
家宴之後,朱元璋獨自思索著兩位孫兒的表現。朱雄英實事求是,注重實際問題解決;朱允炆則更像個政治家,善於捕捉議題和機會。兩種風格各有千秋,但在治國理政方麵,朱元璋顯然更欣賞前者。
然而,朱允炆並未因家宴上的失利而氣餒。他很快找到了新的政治盟友——禮部尚書黃子澄,一位以剛直不阿著稱的大臣。在朱允炆的暗中鼓動下,黃子澄上奏朝廷,指責朱雄英的多項改革有悖祖製。
"太孫殿下雖才華橫溢,但近來所推行的諸多變革,恐有逾越之嫌。"黃子澄在奏折中寫道,"尤其商貿改革,重商抑農,有違祖製;軍器改良,大興工坊,勞民傷財;教育革新,輕經重技,失教化之本。若不及時糾正,恐有傷國本。"
這封奏折在朝堂上引發了激烈爭論。一些守舊派大臣附和黃子澄的觀點,認為朱雄英的改革過於激進;而那些親曆改革成效的官員則為太孫辯護,列舉各項改革帶來的實際好處。
朱標注意到兒子正麵臨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一日,他將朱雄英召至東宮,語重心長地說:"雄英,你的改革初衷是好的,成效也是顯著的,但政治之道不隻是做事,還要會做人。"
他歎了口氣:"你表弟朱允炆心機頗深,善於政治手腕。如今他聯合朝中大臣公開質疑你,已不再滿足於暗中破壞。為父擔心,這隻是他政治野心的開始。你要更加謹慎行事啊。"
朱雄英恭敬地點頭:"父親教誨,孩兒銘記於心。孩兒明白,治國不隻是解決實際問題,還要處理好各方關係。孩兒會更加謹慎。"
朱標欣慰地拍拍兒子的肩膀:"好,你能明白這一點就好。你的才華和胸懷,為父從不擔憂;為父擔憂的,是你在政治鬥爭中的經驗尚淺。以後多向為父請教,切莫單獨應對。"
表麵上,朱雄英對這場政治風波似乎並不在意,依舊專注於各項改革的推進。但實際上,他已開始重視這場政治較量,並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首先,他沒有停止改革步伐,繼續推進商貿、軍事、教育等領域的變革,用實際成效說話。同時,他也開始注重政治聯盟的構建,與劉伯溫、宋濂等開明大臣加強聯係,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建議。
"太孫殿下的改革利國利民,老臣全力支持。"劉伯溫在一次私下會麵中表態,"那些守舊派的指責,不過是為了一己私利。殿下無需擔憂,老臣願為殿下在朝中代言。"
朱雄英感激地回應:"伯溫先生高見,雄英銘記。改革之路注定艱難,有先生這樣的良臣相助,雄英甚慰。"
除了朝中大臣,朱雄英還親自接見了那些受益於改革的地方官員和商人代表,聽取他們的建議,解決他們的困難,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基礎。
喜歡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請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