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火銃顯威斬萬敵,太孫封王名定北

字數:3024   加入書籤

A+A-


    徐達對這個計劃讚賞有加,但也擔憂太孫親自冒險。朱雄英卻堅持己見:"戰場瞬息萬變,若前鋒受挫,我必須在一線隨機應變。況且,將帥同甘共苦,軍心方能凝聚。"
    月黑風高的夜晚,朱雄英率領一千精銳,悄然向蒙古大營靠近。每個士兵都蒙著臉,塗黑了暴露的皮膚,身上包裹著深色布料,以免被敵人發現。
    臨行前,朱雄英對大軍下令:"無論發生何事,務必按計劃行事。若我有不測,徐將軍全權指揮,繼續作戰。"
    午夜時分,朱雄英和他的精銳部隊已經潛伏到距離蒙古大營僅三百步的地方。蒙古營地內,篝火逐漸減弱,大多數士兵已進入夢鄉,隻有零星的巡邏守衛還在走動。
    朱雄英舉起手中令旗,輕輕一揮。一千支特製火箭同時騰空而起,帶著刺耳的嘯聲射向敵營。霎時間,火箭如雨,落入敵營,引發了一連串的火光和爆炸聲。
    蒙古營地頓時大亂,士兵們驚慌失措地從睡夢中驚醒,四處亂竄。趁此混亂,朱雄英一聲令下,五百火銃手迅速列陣,對準敵營最密集處進行齊射。
    轟隆隆的火銃聲響徹夜空,火光照亮了半邊天。密集的鉛彈如同死神的鐮刀,收割著蒙古士兵的生命。這些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火器攻擊的蒙古人,頓時陷入了極度恐慌。
    正當蒙古軍手足無措之際,明軍主力已經從三個方向衝入敵營。朱雄英親自帶領火銃手,不斷向敵營深處推進。他身先士卒,指揮若定,遇到敵軍抵抗點便立即調整火力,確保突擊路線暢通。
    "殺!"明軍將士士氣如虹,借著夜色和火光的掩護,如同猛虎般衝入敵陣。新式武器在近距離作戰中發揮了巨大威力,改良火銃可以快速裝填,連續射擊;輕便盔甲讓士兵在近身搏鬥中更加靈活;而那些連弩更是令蒙古人膽寒,箭如雨下,避無可避。
    蒙古大汗嘎達爾在混亂中試圖組織防禦,但為時已晚。他的中軍大帳很快被明軍突破,親兵接連倒下。最終,這位驍勇的蒙古統帥被朱雄英親自率領的突擊隊生擒活捉。
    "你們...你們使用的是什麽妖法?"被俘的嘎達爾震驚地問道。
    朱雄英平靜地回答:"非妖法,乃我大明智慧結晶。汝等貪婪無度,入侵我疆土,殺害我百姓,今日之敗,乃天意也。"
    隨著統帥被俘,蒙古聯軍徹底崩潰。一部分人試圖突圍逃跑,卻被早已埋伏在撤退路線上的明軍截住;更多的人選擇了投降。
    天亮時分,戰鬥基本結束。此役,明軍殲滅蒙古軍三萬餘人,俘虜兩萬餘人,餘部潰散,僅有少數騎兵逃回漠北。明軍傷亡不足三千,可謂大捷。
    朱雄英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立即部署後續工作。他下令加強邊防,修複被破壞的城牆和關隘;同時派出追擊部隊,徹底清除殘餘敵軍;對俘虜則區別對待,普通士兵可釋放回鄉,首領級人物則押解回京,以供朝廷處置。
    "此戰雖勝,但防患未然之策不可懈怠。"朱雄英對將領們說,"邊關安全事關國家根本,我們必須建立長效防禦機製,確保蒙古人不敢再犯。"
    他隨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邊防強化計劃:沿邊境線增建烽火台,完善預警係統;在關鍵地區設立兵站,儲備糧草軍械;對邊軍進行換裝和訓練,提高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這些措施很快得到實施,大大增強了邊疆的防禦能力。
    一個月後,朱雄英率大軍凱旋歸來。京城百姓夾道歡迎,鮮花和彩帶鋪滿了街道。朱元璋親自在宮門外迎接,臉上滿是欣慰和驕傲。
    "好孫兒!"朱元璋拍著朱雄英的肩膀,激動地說,"你不僅平定了北患,更為我大明開創了軍事變革之先河。朕今日可以自豪地說,大明有你,國將興矣!"
    當晚,朱元璋在宮中設下盛大的慶功宴,犒賞將士,同時隆重表彰朱雄英的戰功。
    "雄英此戰用兵如神,智謀超群,不亞於古之良將!"朱元璋當眾高聲讚揚,"朕決定,加封雄英為"定北王",以彰其功!"
    滿堂嘩然,文武百官紛紛起立賀喜。這樣的殊榮,在大明開國以來尚屬首次。朱雄英連忙起身謝恩,同時謙虛地推辭:"祖父,此戰取勝,乃眾將士浴血奮戰之功,非孫兒一人之力。孫兒願以此功賞賜將士,不敢獨享。至於封王之事,恐不妥,還請祖父收回成命。"
    朱元璋見孫兒如此謙遜,心中更加歡喜:"好!有功不居,更見胸懷。既如此,朕不封你為王,但"定北將軍"的稱號你卻不能推辭!"
    朱雄英這才恭敬地接受了封賞。宴席上,朱元璋頻頻為孫兒斟酒,興致勃勃地詢問戰場細節,顯得格外親近和重視。
    朱標看著意氣風發的兒子,心中又喜又憂。喜的是兒子立下大功,成為朝野矚目的英雄;憂的是這可能加劇與朱允炆的矛盾,引發更激烈的政治爭鬥。
    果然,坐在席間的朱允炆表麵上笑著舉杯祝賀表兄凱旋,實則眼中閃爍著嫉妒和怨恨的火花。朱雄英的每一次成功,都如同一把利刃刺入他的心髒。尤其是今日,朱元璋竟然要封雄英為王,雖然被謙辭,但這足以說明祖父對雄英的極度寵愛。
    "此戰看似勝利,實則僥幸。"宴席結束後,朱允炆對心腹低聲說道,"太孫仗著新式武器之利,冒險夜襲,若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此乃孤注一擲,非名將所為!"
    他的心腹立即領會:"殿下所言極是。且太孫年輕氣盛,恐功高震主,此乃大忌啊。"
    朱允炆冷笑一聲:"不錯。我們需要讓更多人看清這一點。"
    接下來的日子裏,朱允炆開始秘密接觸那些曾因朱雄英改革而利益受損的大臣和勳貴。他巧妙地利用他們的不滿,暗示朱雄英的種種改革和軍功可能威脅到現有權力格局,甚至暗示太孫有不臣之心。
    喜歡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請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孫,老朱天天破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