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許都漢廷沒問題!這就是我忠誠的大漢!
字數:4885 加入書籤
“君侯,老夫期待已久。”
陸康麵容清瘦,但骨架卻高大,兩鬢灰白而眼角皺紋深刻,想來是這些年被袁術欺壓太久,每日常有操勞。
許澤下馬行禮,平淡的道:“換防龍舒後,我部可否得廬江之糧?”
“沒問題,君侯隻管放心,”陸康錯愕了片刻,連忙答應下來,“糧食自當包在老夫身上。”
這許校尉也是實在,一來最先關心糧草之事,連虛情假意一番都不願意。
許澤笑道:“現在春耕剛過,田土開墾如何?可有屯田的鄉亭?屯戶有多少?府君需不需要本校尉去看看?”
“有,待至衙署,老夫將地圖取來,君侯盡可去看。”
陸康聽完開懷而笑,這人性情真有意思,話語之中自有傲氣,可談的是土地之事並非宏圖大略。
有一種務實感。
“請。”
幾人進了衙署在中院府邸,宴飲交談之後,彼此逐漸熟悉,附庸風雅的東西說完了,自然而然就說到了正事上。
“蕪湖水道橫貫淮南,從廬江到丹陽,這條水道能否建造數個渡口彼此相連?”
陸康思索許久,回憶了許多河流小徑、各種分支,搖頭道:“很難,且不說其中水路錯綜複雜,有些地方山脈阻隔,要繞行數日,除非能夠建造一條運河出來,可此功非數年不可成。”
“在蕪湖水道路上還有很多水賊,這些年偃旗息鼓,打漁為生,可若是有兵馬入侵還是會負隅頑抗。”
“哦……”
許澤略顯失望,高亢的情緒回落,陷入思考之中。
陸康好奇的問道:“君侯何故有此一問?”
許澤道:“廬江橫在九江、南陽、江夏邊緣,水陸兩道都是四通八達,北可連汝南,西進荊州,東達揚州,陸上可以依靠大別山建造土牆、塢堡,構建縱深防備。”
“而水上,就是掌控蕪湖水道,如果能夠控製這些水道,建造渡口紮營,日後走商、運糧、征戰,都能大有裨益。”
許澤說到這停頓了片刻,認真的對陸康道:“陸府君,你受皇恩得詔書之令,固守大漢領土,護衛漢民,如此功績令人敬仰。故本校尉到此,不光是助你擊退孫策、袁術,更是要與廣陵齊頭並進,構築南方防線。”
“屯兵於廬江、丹徒,如此一旦南方有變,就可以在五日之內,兵臨九江,攻克壽春。”
陸康掃視許澤、程昱等人,心裏略有動蕩,這人真是雷厲風行,一點廢話都沒有。
三日退孫策立威,緊接著直奔龍舒安營紮寨,而他到龍舒帶的是三千精銳和數千新兵。
安風還留了數千人,一旦有變,則安風到龍舒的二三百裏諸多城池全都會被許澤掌控。
沿途的地勢當然也盡在他掌握之中。
許澤目光柔和了下來,安撫道:“府君不必擔心,司空並沒有讓我奪取舒城、掌控廬江的意思,這裏還是你主治。”
“我隻是將軍略、內政之策盡數告知,如何抉擇自然由你來定,當然,無論何等決策,府君最好都要上奏許都朝廷,我亦會上奏。”
這話警告之意甚濃,也是在試探陸康的口風。
陸康也是深諳政壇,在廬江耕耘多年的豪雄,怎能不明白許澤話裏的意思。
但是見他說得真誠,不像是在暗示威逼,於是爽快的道:“廬江郡有三氏,何、橋、周。”
“周氏,屬豪族名門,周景、周忠,官至三公,周異至洛陽令,周異之子周瑜與孫策相交莫逆。”
“周氏的祖地就在舒城。”
怪不得孫策直奔安風,他隻要拿下北部,進舒城簡直易如反掌,周瑜一定會為了他出賣整個氏族。
“橋氏居於皖縣,是經學大族,族中有商賈累世巨富。”
“何氏則為何丹、何紹,這些年周氏式微,欲聯姻橋氏而旺故裏;何氏崛起,多出縣令與門吏,可以漢廷詔書為名,扶何氏為主興修水利,再聯合橋氏以打壓周氏。”
“如此方可翻掌均衡,把局勢掌控囊中。”
陸康說完也咧嘴一笑:“君侯,老夫絕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製衡三族,乃是為了大漢著想,君侯可以告知司空,稟明聖上。”
陸氏是吳郡大族,現在這話也是回應方才許澤有上奏朝廷的警告。
老頭子還有點小自尊。
許澤笑著拱手道:“多謝陸府君,你的話我信。”
畢竟耗了半族的命和孫策拚殺的人,也是有點傲氣在的。
晚宴散後,許澤徑直回了龍舒大營,召集程昱、董昭議事。
程昱聞言頓時點頭:“何氏並非是南陽、陳郡那兩支,應是韓王信後人改姓,在百年前還無顯赫,直至發展數代後,經商、遊俠,才有現在出門吏和縣令的底蘊,這一支恐怕還沒有二千石,所以君侯扶他們,一定能夠得到何氏感恩戴德,傾心相隨。”
“從韓王信分支而出的何姓?這個韓王信,是韓信嗎?”許澤好奇的問道。
“呃,難說是哪個,隻是有這樣一種說法,也許是何氏為了攀公侯淵源,刻意傳揚呢?”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操作,家族裏如果出了能人,要死命的往前扯淵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對許澤道:“就比如說君侯,若是你現在說你是汝南許氏,那麽許劭會馬上拿出一份家譜證明你的確是。”
許澤笑著擺了擺手:“我讀書人,不幹那事。”
“那就當做這何氏源自韓王信分支吧,那就是……信口開何唄?”
“哈哈哈!!”
帳內文武笑成了一團,還是君侯喜歡說笑話。
“公仁,為我去遊說何氏、橋氏。”
董昭本頗有名望,加上行河內太守的身份,可以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且他本人口才出眾,善於遊走於世家之間,他去最合適不過。
……
十五日。
許都天子知曉廬江戰況,送來了詔書給許澤封賞,增百戶食邑,傳告鄉裏。
同時拉攏何氏所用的詔書、興修水利的詔書,司空府的公文,尚書台的公文,以及國庫撥付的錢財人丁,一應俱全,全數送達。
擺在陸康麵前時,他人都是懵的。
想了一炷香都沒想明白,這些東西廬江治郡十年不知要了多少次,要麽是道路阻隔不能送達雒陽,要麽是亂世之後唯有自理。
要麽是直接被州府駁回。
現在就這麽容易?
從陛下到司空府到尚書台,再到軍戶押運錢財物資,遷徙民戶的動向,全部擺在他麵前,那我們的許都朝廷沒問題啊!
我大漢沒問題啊,這就是我陸氏一直忠誠的大漢!有什麽問題!?
誰說天子蒙難受辱於許都的?這許都朝廷太棒了!
陸康心裏美啊,寵臣就是好,要不說人家許澤能有功績呢,他想要什麽詔書,朝廷都第一時間給。
日後廬江若是真能成為南拒柴桑、東臨九江、北連汝南的繁榮大郡,那功績有半數也能讓我陸康沾沾光。
“翁翁,何事如此高興?”年僅十三的從孫陸議來討教學問,一進門就看到自家叔祖父在傻樂,自與袁術交惡以來,已很少見到他這般開懷了。
陸康招了招手,老懷寬慰的笑道:“助我擊潰孫策、逼退袁術的這位君侯,當真是有意思,伯言,你來看看。”
陸議早年喪父,主家早,所以未到弱冠的年歲就已取了表字。
“好,”他快步走到案牘前,也是驚了一下。
好家夥,一桌子的詔書、手書、書信,所言大多是繁榮廬江之大計。
而且不是說著玩的,全是應許南校尉之情。
這許南校尉背後到底是什麽人?竟能這般資助其政譽?
祖孫二人身在南方多年,遠離雒陽朝廷中樞太久,今日也算是被小小的震撼了一下。
喜歡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請大家收藏:()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