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許澤,怎麽都跑去投奔許澤了!
字數:5155 加入書籤
“來人可是錦帆甘興霸!?”
許澤在江岸上大喊,聲音傳遍了整個河畔,甘寧在船頭上抱拳行禮:“正是!見過君侯!”
登岸後,兩人彼此端詳,都頗為滿意,沿著回路而行,許澤在尋陽設下宴席。
之後轉道朝龍舒而行。
幾日到龍舒大營後,甘寧編入水軍,準備請去鎮守巢湖,守濡須口一線,可以隨時順長江朝而進蕪湖。
剛到營中,甘寧就和眾將打成了一片。
除了許褚、典韋、許澤、太史慈打不過,其餘都能占上風。
甘寧驚歎於周泰的剛猛、陳到的紮實、蔣欽的老練,這些人即便自己能勝也並非輕鬆,而上麵那四位,則是唯有太史慈能夠勉強平分秋色。
若是論箭術則萬萬不如。
許褚、典韋都有非人的勇力與舍命狠鬥的氣魄。
許君侯就不說了,越戰越勇非人哉。
這個營中,英豪太多,擔任謀臣、後勤的那幾位儒雅的年輕人又多是智謀深遠之輩,而且氛圍很好。
每一次操訓結束,總會有將領自發的說帶陸議加訓。
雖然到現在甘寧都還不知陸議是誰。
關鍵的是,甘寧發現,許褚、典韋都有打罵軍士的習慣,但是軍士非常聽話,被打罵也是笑臉認錯,而後加練悔改。
有這樣的態度,誰也不會一直往死裏打,畢竟日後訓成老兵出生入死,那就是自家兄弟。
為此,甘寧還特意向許澤討教。
“誰打罵軍士?”許澤眉頭一挑,麵色沉怒。
甘寧心下一沉,壞了,好像這不能問。
“沒,”甘寧撓了撓頭,咋舌道:“末將性烈,有時怕忍不住打罵軍士,日後若是遇到這些事該當如何?”
“那不叫打罵,叫鞭策,我們龍舒營,包括以前在雷澤營時,從來不打罵軍士,都是鞭策。”
許澤十分篤定的解釋道。
文武全才就是厲害,打罵都說得如此冠冕堂皇,甘寧心想。
“如何鞭策呢?”
“就,很簡單,給好處就行。”
兩人對視了一眼,場麵有些尷尬。
但是甘寧又覺得許澤說得簡單又極有深意,這年頭,軍士大多是隻要能給一口飯吃,命都能豁出去。
兗徐還未安定時,多少賊寇廝殺,每日都要死無數人,能吃上飯就不錯了。
“君侯是說時常犒賞嗎?”
“不全是,”許澤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若是遇到笨的,不聽話的,你揍就揍了,但晚上記得去徹夜暢談,告知期盼。”
“有時,需要記住人家的名字、來曆,家中親屬,予以關懷,這樣,軍士們就會覺得這是一種鞭策,而不是無端的打罵。”
“明白,”甘寧點了點頭,他早年就是水賊大首領,當代水賊王,這些事當然手到擒來,其實便是將軍中當做以往對待那些兄弟一樣,自然容易調訓。
“多謝君侯。”
接下來的時日,甘寧依照這樣的法子練兵,果然怨言消去了很多,軍威逐漸立下。
七月時,孫策收取丹陽後,在太湖練得八千精銳水軍,任周瑜為水軍大都督,向北駐防的同時忽然發起襲擊,奪取丹徒。
丹徒為廣陵進入吳郡的門戶渡口,背靠長江與廣陵,一直在陳登、劉繇、王朗等掌控之中,可以說周邊幾位二千石的兵力,全數集結在了丹徒。
如果不拿下,日後必成大患。
第一日奇襲,便攻破了丹徒前哨,圍城而攻。
陳登反應也很快,高築城牆、封鎖附近水路,命人占據各水道上遊,防止敵軍屯水,嚴查附近暗道,防止暗屯。
這份謹慎和許澤頗有關係,那幾場水戰,陳登聽聞之後也是拍手叫好。
這時,劉曄主張的江淮防線開始初露鋒芒。
許澤下令甘寧、蔣欽迅速從巢湖出發,率大軍沿河攻打裕溪口,直逼丹陽。
當夜甘寧便親率快舟入關口,登陸攀登而上城,趁夜斬殺百餘人,打開關口放上百快舟進入,八百舊部熟悉水戰,很快沿岸攻殺,大破孫軍。
裕溪口為長江支流入口,濡須口為巢湖、長江同道,兩處占盡,日後江東的長江天塹將會有一個隱患極深的缺口。
而丹徒遭到猛攻之後,全境緊縮,固守城門、渡口、關口,一時半會不可突破,對峙了十日,周瑜隻能退兵曲阿,沿水向往。
無奈之下,孫策下令回軍丹陽、溧陽兩縣鎮守,以逼退許澤的兵馬,他也沒料到許澤來得這麽快,一夜猛攻裕溪口,又拿扼守一個關口。
若是再猛攻丹徒,後果不堪設想。
極有可能,引來曹操大軍。
孫策、周瑜嚐試之後,知道丹徒此地雖小,卻已不能攻克,隻能任由劉繇、陳登等人占據,將重心移至丹陽腹地。
如此境況,孫策寫了一封書信上表天子,言丹徒為吳郡領地,豈可為劉繇、王朗所占,請天子主持公道。
這封奏表在九江就被截停,曹操沒有鳥他,並且上奏天子將孫堅的烏程侯承襲給孫策,以表彰其與逆賊袁術切割的大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此算是安撫,兩家各自退守邊境,不再交戰。
孫策和周瑜幾經商議後,決定向豫章用兵,平定山越後奠定民望,收服江東的各家士族,再操訓水陸軍士,練得精兵之後,取荊州而出。
荊州連同益州,可以規避北方兵馬。
溧陽水師大營。
兩兄弟常在一起,暫且沒有分至兩地訓兵,又談及了未來戰略。
周瑜的戰略很簡單:“曹操如今勢大不可力敵,可他剿滅袁術之後,和袁紹將會分庭抗禮,袁紹即將取幽州,又得青、並兩州,能聚戰將數百,兵甲數十萬,糧草無數。”
“如此威勢,需攻伐幾年?我料定曹、袁兩家之戰,必將曠日持久,即便分出勝負,收取亦要數年,伯符十年之內可於江東壯大孫氏基業。”
“我亦會相助。”
孫策聞言緊握周瑜的手,感動道:“而今,軍中能堪大任者,唯公瑾是也!”
“說起大任,我之前有一友,名為魯肅,早年我為居巢長時,曾與之結交,現居臨湖,我若是相邀也許會來投奔。”
“此人足智多謀、見識淵博,大略不下於我也。”
“竟有如此賢人?”
孫策登時驚喜,他在淮南廣發求才征召之告,請諸多親友傳達,但是得到的人雖有才能,卻無驚豔之輩。
治郡尚可,進取之略不足。
讓孫策一度以為江東無賢才隱士、英傑豪雄,唯有求賢於世家之中。
“請公瑾快快請來!”
周瑜苦笑道:“而今裕溪口遭占,我不可渡江,隻能以書信告知,請他到丹陽郡來見。”
“甚好!”
幾日後。
“竟然不來!?”
孫策大為震撼,難道我已無聚賢之魅力了嗎?
周瑜第一次感覺到無可奈何的苦澀:“他說舊友劉曄先請他去龍舒,將行見許澤。”
“又是許澤!怎麽老是許澤!那甘寧、蔣欽水戰迅猛,先登奮勇!乃是一等一的猛將!太史子義本和我有意,卻投奔了許澤,還隨他在壽春立下了頭功!”
“若是沒有許澤,這些人定然都會追隨於我!”
此刻,竟有些既生策何生澤的感覺。
都怪袁紹那個沽名釣譽的老登!你放他南下做什麽,當初收於魏郡,將他內鬥至死多好!
孫策氣從心來,頓時覺得有些鬱堵。
自從上次輸了他之後,感覺處處不順!
可沒辦法,再與他糾纏於淮丘關,吳郡便遭威脅,恐為陳登所侵。
一個許澤,一個陳登!
兩人真乃我心頭之患也!
周瑜眉頭緊皺,亦是覺得很麻煩,沉聲道:“伯符還是先以壯大為主,至於許澤,總有弱點。”
喜歡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請大家收藏:()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