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如此盛名,自然刺殺不斷

字數:3812   加入書籤

A+A-


    許都,司空府。
    曹操看完琅琊密報,大慰平生,走出正堂遠眺了許久。
    身旁郭嘉好奇問詢。
    曹操將書信遞給了他:“子修得萬民書了。”
    “子泓之軍營,亦是所到之處,常有百姓簞食壺漿,將他奉為當年皇甫將軍。”
    “為民之父母也,如此聲威,在徐州也算深得人心,接下來辦學之事也會十分順遂,看來去年商議之大計,今年都能有所回報。”
    郭嘉一邊看著,一邊止不住的嘴角上揚,當初和自己一起被袁紹趕出鄴城的白丁,現在也已是獨當一麵的賢臣了。
    “辦學之事順遂,則琅琊可為富庶要地,建關城,儲倉城之後,不光可以防備青州,甚至能夠出山道而反攻,日後將會起到巨大的作用,”郭嘉麵色如沐春風的道。
    有了這樣的基本盤,以後在行略劃策時就會輕鬆很多,原本需要極大風險才能拚出來的優勢,也隻需順勢而為即可。
    這是眾多謀臣經營得來,都在為了將來取利。
    曹操笑道:“將消息抄送與陛下,為許澤請嘉獎。”
    “另外……”曹操麵色一沉,凝重道:“為我寫一封書信與允誠,請他在徐州對子泓多加照拂,暗中排布探哨,免得他遭到刺殺。”
    這種名聲一傳出去,不知道多少人會不明就裏,以為許澤真的有什麽近乎鬼神的能力,價其實隻不過是鬼點子多,靠著這種鬼神玄說故弄玄虛來振奮人心罷了。
    加上之前袁紹暗中懸賞重金取許澤的人頭,也許想殺他的人會越來越多。
    琅琊正在興盛,道路通達之後廣納各地賢才學子,通行幾州之商道,來往車水馬龍、魚龍混雜哈,指不定就會有死士刺客混進來。
    曹操從來不信什麽許澤身邊猛將如雲,他自己便是當世無雙的猛將這種言論,且看那孫策都被刺殺成何等德性了,沒有上百人跟隨絕不出門。
    曾經秦始皇如何?身邊雲集猛士,自己亦是久經沙場,還不是照樣被刺殺。
    刺殺這種事,沒有容錯的。
    隻要成功一次,就可以不論失敗多少次了。
    曹操自己在許都就已經經曆了數次刺殺,隻是都被校事府提早探知,有宿衛防範而已,在宛城……就不多說了,到現在想起來都還丁寒呢。
    “好,嘉這就去辦。”
    “還有一件事,”曹操叫住了他,微笑道:“今年許下軍屯長勢不錯,早年建造的幾條河渠亦有大用,倉城富實可用於賑災。”
    “趁著子泓如今這件事跡,剛好可向陛下進言,開國庫糧倉以賑糧荒之地,以修生養息寬慰民心,如此,這一年便能購置軍馬、軍備,充沛營地。”
    “奉孝與誌才、文若多商議此事,再征募兵馬加以操練,青州兵還有十四萬未曾編製,仍是軍屯戶籍,可以遣散數萬以歸農,精挑數萬操訓為強兵。”
    “唯,在下謹記。”
    曹操又囑咐了幾句,看來他的心情的確大好,郭嘉全都一一記下,日後當著重去辦,現在主軍略者有荀攸,主內政者有荀彧。
    郭嘉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總攬通情傳達之事,掌暗探情報。
    如此人才濟濟,每個人身上的擔子都不算太重,也不會有案牘勞形的危機,相比於兗州時期的確是輕鬆了許多。
    “還有雲長之前送我的桃酥,分給尚書台以食。”
    “好!”郭嘉苦笑,這件事都提了好幾次了。
    司空真是……
    自從賜了杜氏給關羽之後,兩人的關係也拉近了很多,已可數次促膝長談,徹夜不分,宛如兄弟一般,關羽更是多次表達喜愛感激之意。
    關係一好,彼此間贈予一些禮物自是常事,曹操時常掛在嘴邊,郭嘉光是聽這桃酥,還有曹操送的鹿肉,都不知道聽了幾次。
    好在張飛遠在陳國,那兩位兄弟並不知曉,否則不得鬧起來。
    ……
    青州。
    袁譚聽到許澤的事跡後,命人將傳這等言論者抓捕,商旅不予通行,使得境內不敢再多言,但在坊間亦有傳說。
    隻不過,因為限製言論過甚,所以傳出的事跡也就更離譜,甚至還有人說起了當年許澤在許都遭到兩千多人刺殺,然後全部將他們斬殺的傳奇故事。
    剛開始是沒人信的。
    可是後來結合上天為他降風雨這種事,又不得不信。
    袁譚暗中聽聞之後,和幾個心腹一合計,找到了東萊一幫亡命之徒,糾集足足八百餘人,分批次以流民、商旅、遷徙百姓的身份進入徐州。
    準備展開長達數月的刺殺行動。
    無論是下毒還是射殺,隻要能得手,其家人、親屬,或者指定之人都可以得到幾千金的賞錢,甚至日後還能得到推舉提拔,榮膺數代。
    重金之下,勇夫不斷,最終有一千餘人逐步帶著目的進入徐州,郭圖一看這等情況,進言說不必隻求刺殺許澤一人。
    若是刺殺任一官吏亦可得到賞賜,就算是不能刺殺到重要人物,配合刺殺與流言,亦可鬧得琅琊人心惶惶,讓百姓懼怕。
    假如失利,便自稱是江東人士,或者袁術殘黨,亦不可將禍水引到冀州來。
    袁譚聽聞覺得甚妙,予以采納。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琅琊有幾個縣的官吏都遭到了刺殺,刺客自稱揚州人士,和許澤有深仇大恨。
    有一次舉辦的鄉裏大宴上,更是有賓客直接持刀趁著許澤酒醉,在敬酒時刺殺,刀尖都已到了小腹,但是卻難以再刺進去。
    隻是相持半息的時間,被許澤周圍的宿衛迅速拿下,然後暴打至半死,典韋嚇得酒都醒了一半,在一番審問之後,許澤將他放了回去。
    因為太史慈從些許口音之中辨認出來,這些人恐怕是來自東萊。
    放出去之後,再逐步查探行徑,也許能找到更多的刺客。
    很快又有一幫人來投奔,他們聽說了許澤不殺之仁,又多方聽聞其在徐州的政績,不敢繼續刺殺,隻能來歸降。
    亦是將袁譚的刺殺陰謀盡數告知,讓許澤能夠從其中推測謀略。
    幾名文武多方商討,很快得出了結論。
    袁譚,恐怕是想要趁著秋後再起刀兵。
    喜歡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請大家收藏:()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