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本公子這般大才,袁氏豈有可比之人?

字數:4065   加入書籤

A+A-


    “華彥、孔順,先生可知道這兩人?”
    許澤直截了當的問道。
    孔融思索稍許,言辭銳利的道:“此二人皆乃是奸佞小人也,為巧言令色之輩,華彥非龍頭之姓,孔順亦非我族人。”
    “君侯可千萬不要聽信什麽流言。”
    他尊稱許澤一聲君侯,那是認可他多年來流傳出來對百姓農政上、保境上的功績,但若是許澤敢以此來問責於他,他也會立刻覺得受侮辱而發怒。
    許澤連忙笑道:“不是不是,並非有什麽傳言。”
    “隻是此次袁譚安排刺殺之略,應該是這兩人在主事,”許澤端起酒觥喝了一口,擦嘴接著道:“實不相瞞,我已料定這刺殺乃是為了禍亂琅琊,在秋後劫掠境內。”
    “我將糧倉向北推幾十裏建倉,到時糧食將會堆積在東武附近。”
    “我再令伏氏暗中送去詐降書信,令他們陳明先前是屈於我之軍威,不敢有違,所以方才違背與袁譚的君子盟約。”
    “最近一兩月,我都不會處置那些刺客,而是加派人手暗中保護管理,示敵以弱、以退為進,袁譚就會掉以輕心。”
    “待到秋後,他若是順東武關進琅琊來劫掠糧食,則我可斷其後路伏擊其騎兵,再得斬獲!若是他不來,我自可收網將境內刺客一網打盡,廣布安寧,鎮定人心。”
    “好,君侯真乃大才也,”孔融聽得他這般自信,而且前路後路都已思考如此全麵,心中也是不由欣賞。
    而且,此人並不避諱自己,全然將軍略告知,這份信任讓孔融更是覺得心中舒適,十分受用。
    兩人又聊了一會,孔融將所知盡數告知。
    在北海,袁譚麾下並非沒有招攬到賢才,有一人名叫王修,字叔治,為人正直,是不可多得的賢才。
    可是袁譚對他就很是不喜,反而更喜愛善進讒言的華彥、孔順一黨,是典型的親小人,遠賢臣,隻喜歡聽信奸佞好聽的讒言,但是不願聽逆耳的忠言。
    “袁譚此人,並無才學,其才學無非是出自家族推舉,以文武鑲金耳。”
    孔融喝了些許酒,言語也就放開了起來,“如果與你相比,真乃是螢蟲之比皓月也。”
    “袁譚實績不見帶兵衝鋒,你常獨入陣營,他農耕全憑境內賢才,而你深諳耕耘經營之道,常身先士卒耕田修築,道路農耕,桑陌商旅彼此相合。”
    “這是大才,且能為百姓謀利,融自愧不如。”
    “吾有才學傳於世,有才能可施教任用,有心胸使得境內肅然、懲戒宵小之輩,可是此皆為守成承沿之道,並非進取富足之策。”
    “許子泓有才德見地,有心胸遼闊,亦有才情灑脫,非心思沉重之輩,唯取利於天下耳,這是英雄。”
    孔融一番話,在場之人無不點頭稱是,同時對許澤的觀感又再次加深。
    自己是不能評價自己的。
    言行之於世的影響,一定是交由他人評論。
    自我的評價,僅限於勉勵、規正自己,一旦強加於他人,那首先就犯錯了。
    當天夜裏,孔融又聊了很多,深夜才被家仆扶回屋中安睡,許澤和太史慈走在回去的路上,大致了解了北海的格局。
    對於地勢兵防、糧草水陸運輸等,孔融亦是盡數告知。
    眼下就看袁譚是否上當了。
    ……
    接下來的一段時日,琅琊各地還是有刺殺發生,不過好在許澤防備得當,官吏大多是遭驚嚇,有些輕傷、有些宿衛重傷護住,並未有折損。
    但是在琅琊北地的各縣開始傳出流言,有士子抨擊許都之政,同時流傳許澤中飽私囊,在許都曾因私自強買田土被校事府抓捕之事。
    對此百姓之中亦是流言四起,許澤命人進行肅清謠言,但仍然堵不住悠悠之口。
    消息傳到青州,袁譚隻覺得形勢一片大好。
    “哈哈哈,許子泓,曹子修想在琅琊取名,我偏不讓他們得利!”
    “這些刺客命又不值錢,灑下萬金便可讓他們為我賣命,現在看來大事可成也!”
    袁譚知道這些密報不可能是偽造,多方消息傳來,都說明許澤已束手無策,隻能等待秋收,讓收成來安定人心。
    隻可惜,今年琅琊、青州盡皆欠收,袁譚已經提前讓父親從冀州運送來糧食囤倉,到時候作為軍糧和琅琊開戰。
    他更是立下了軍令狀,隻要糧草足夠,定能奪下琅琊,且以流言籠絡民心,趁此時機便可聲討曹操挾製天子之事。
    將檄文送到許都!昭告天下。
    廣邀四方諸侯一同勤王攻曹,到那時候攜大勢傾壓,曹操的兵馬豈能抵擋四麵之敵?
    而我袁氏盡可取幽州再得助力,兵力大增立刻便能投入戰場,光是用兵馬糧草硬耗,都可以讓曹操退避三舍不敢交戰,隻能拖。
    拖得越久,越容易內部生患,說不定有些人還能給他致命一擊!宛若當初董賊一般。
    曹操一死,天子迎至鄴城,大業豈不可成?天下哪裏還有敵手?
    荊州老殘或是江東鼠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嗬,豈是我北疆將士之敵也!!!
    袁譚看著這些密報,越看越是意氣風發,他感覺自己振臂一揮便可重創許澤,稍加用略就能讓人前赴後繼的去毀他精心布下的局麵。
    如此大才,袁氏之中又有幾人?
    父親還不為我驕傲?!
    就在這時,郭圖和辛評還來不及勸說,隻是和孔順等人附和進言,誇讚袁譚的手筆與氣魄,鄴城就又接到了伏氏送來的書信。
    袁譚在軍營收到書信時,大為光火。
    “這伏氏,當真是小人也,真不知當初是如何綁上天子,送女兒入宮為妃的!”
    “一族之人皆是反複小人,騎在東武三關這牆上,哪邊占優就倒向哪邊!”
    他唾罵之後看完書信,麵色十分凝重。
    郭圖連忙發問:“公子,信上所言如何?”
    袁譚冷哼道:“約我秋後入關,再取許澤人頭。”
    “此乃是詐降也。”
    郭圖當機立斷,擺手相勸:“公子千萬不要聽信,我們隻管逐步攻打,步步為營,絕對不能再信其接引,這樣雖然會折損兵力,但卻數月之內亦可建功,即便是失利也能退走。”
    “不,”袁譚胸膛一挺,嘴角下癟,斜飛入鬢的雙眉挑動,眼眸似含鋒銳,沉聲道:“這次是真的,我對於這等小人太過了解。”
    “本公子一眼就能看出,他們隻想歸降於我袁氏。”
    喜歡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請大家收藏:()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