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若人心所向,則當仁不讓

字數:4183   加入書籤

A+A-


    “那也不能這樣……”
    “事已至此了,郭君還要來教訓本公子嗎?”袁譚神情傲然,心緒平複之後微微抬起了下巴。
    他已經能想到回鄴城之後父親的暴怒問責,還有群臣失望的眼神,不過隻要能夠損曹、許之資,以後就還有機會再全盤贏回來。
    郭圖和辛評彼此對視一眼,都暗暗歎了口氣,事已至此還有什麽好說的……
    應該考慮回去之後麵對袁公的說詞了。
    ……
    冬至來之前,袁譚秘密攜帶大量財資離開了青州,留下五千兵馬守北海。
    其餘城池、關隘都是各地豪族聚攏的兵馬,頭幾日他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等軍糧逐漸告急的時候,袁譚和其心腹早已離開了青州。
    而在青州豪族之中一向很有威望的彭安,因為他是袁譚付出巨大代價營救回來的人,被百姓、商賈認為乃是心腹。
    所以被口誅筆伐。
    一些暴怒的豪族因為損失慘重,田土、財資遭劫,暗中糾集亡命之徒,衝入了彭安家中,將他全家殺死。
    北海更是亂成了一團,到處都有百姓作亂,山賊再次嘯聚自立,不奉府衙之令。
    南方幾個縣的縣令、家族和當地義士一商量,立刻取得了以往北海舊臣的聯絡,想請回孔融來主持大局。
    孔融立刻告知了許澤,請他領兵進入青州,與此同時,天子拜袁譚為青州刺史的詔書才剛剛傳遍山東各州郡。
    隨之而來的便是袁譚卷一州之財、民脂民膏遠走的消息。
    青州北海、東萊倉儲幾年的鹽全都卷得一空,致以民怨沸騰,許都天子暴怒,又複下令捉拿袁譚,勒令袁紹押送袁譚至許都伏法。
    若不從則視為袁氏篡逆。
    又下詔書請曹昂為青州刺史,許澤為征東將軍,安定青徐人心,不使生亂。
    這樣一來,袁譚在青州所有的民心、人脈全部崩塌,曹昂則以救世賢臣的身份進入北海,攜以往名聲較盛的孔融一同治理。
    至此青州兵不血刃,迎許澤兵馬入主,三萬精兵自琅琊出發,後有徐州兵五萬接連批次運糧,將三十萬石糧食逐步運往青州境界。
    而甘寧、臧霸亦是分別進軍,迅速控製了河道,曹操一看這情況,平原郡趁勢也就不歸還了。
    這樣河道順暢、陸上有驛亭,運輸並無阻礙,按照預測的局麵,基本上能夠解決今年冬荒之事。
    許都。
    郭嘉和荀彧、戲誌才三人散朝出皇宮,一同走下階梯。
    “盡毀袁譚之名,又令文武對袁氏失望,這一步棋走得太對了。”
    今日朝議,劉協再次提起了袁譚在青州的行徑,越說越是激動,對袁紹、袁術更是慍怒唾罵,讓文武不敢言語,隻能附和。
    治理青州之地,竟卷走了全州的財資,令百姓餓殍遍地、流離失所,光憑借這一罪行,就足以治袁譚一個謀逆之罪,若是袁紹還要言語相護,則要一同處置。
    以前,劉協對袁紹隻有敬畏,不敢言其罪,哪怕是心裏還記得他想在東邊立一個漢,卻也不敢敵視之。
    現在局麵卻完全不同了,他的聖意,司空會尊奉,那麽說話自然就有底氣。
    至少在攻袁這件事上,天子背後有幾十萬舉大漢旗幟的精兵良將。
    郭嘉聞言冷笑而平視前方:“子泓書信一來,我就知道他想做什麽。”
    “他定是一封信寫給了許多人,我太了解他了。”
    “而今校事府立刻查處數名貪腐官吏,將財資發往琅琊,這些錢還遠遠不夠,日後仍需查處,我料定光是靠這些是不夠的,定然還有別的部署。”
    “袁譚失人心,且袁氏在許都朝廷失去道義支持,子泓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荀彧輕笑轉頭,他向來是不苟言笑、篤行於公務,今日亦是難得的露出喜色,袁氏聲名盡毀對他來說並非壞事。
    早年他就已預見到袁紹難有作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如今若能得勝,一則證明自己的眼光並沒有錯,二則天下諸侯之中,能儀仗者也隻剩下了司空,那麽自己就不必在士族與司空之間兩難。
    至少,能鬆一口氣。
    “還是奉孝了解他,子泓的確也給我送來了書信。”
    “哈哈哈,”郭嘉心中所想得到印證之後更加得意,又道:“我敢斷言,這小子給各州郡舊識也都寫了書信去,譬如衛臻、陸康等人,這些人都可舉家族之財資相助。”
    “而且,他寫內容一定是,隻單獨求某一人,說隻有他能相助……於是人家就會傾囊相助,予以解決。”
    “說得對,”荀彧負手而行,腳步輕快,奉孝的確是了解。
    郭嘉說著,回頭看向戲誌才道:“誌才,他寫給你的書信寫了什麽?”
    “就,就讓我相助幫忙徹查貪腐,注意來往北方的書信等事……”
    戲誌才一邊說著一邊抬手想去摸點什麽,又發現這個動作不太自然,於是也背起了手,實際上他並沒有收到書信。
    心裏酸溜溜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嗯,也合理。”
    兩人微微點頭。
    “今年之後,大公子的仁慈之名,應該會在青徐得到傳揚,司空知曉亦可寬慰,我看史官能夠借此寫出許多錄事。”
    “亦可趁此時機,更進一步。”
    郭嘉率先說出了這個想法,但荀彧卻未作聲。
    更進一步,自然是再將三公虛設,甚至直接廢棄三公,而後升丞相之職,如此一來,司空的地位就真正到了一人之下,權傾朝野。
    如今的確是最好的時機,原本這一步需要到擊潰袁紹,將大局定下才走,但早幾年未嚐不可。
    早幾年升丞相,則能早幾年攬民心、留青史,對於境內軍民穩固皆有好處,對於兵強馬壯的時局亦是一種推動。
    袁譚做了一個隱患極大的決議,那不妨將這隱患徹底撕開,窮追猛打,讓袁紹損失慘重。
    郭嘉聽說此計的時候,就已是哭笑不得,心裏對袁氏的輕慢更甚。
    袁公已沾染了奢靡孤傲的品性,沒想到其長子竟然也如此效仿。
    一家人塚中枯骨耳。
    “嗯,我也這麽想,”戲誌才當即點頭。
    荀彧自是無話可說。
    “此事,日後會有奏表到尚書台,還請文若上呈,”郭嘉拱了拱手,麵色沉著,“我且遣人親自去兗州,告知司空。”
    “好。”荀彧收起了淡笑:“若人心所向,則當仁不讓。”
    ……
    喜歡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請大家收藏:()三國:袁公拒見?找找自己的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