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袁公三防,簡直精妙無匹!
字數:3981 加入書籤
曹操深思良久之後,知道許澤這話的意思,所謂赤陘如龍、降火天罰,足夠在大勝之後用檄文將袁紹的聲望徹底壓垮。
日後在他的領地之內,定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世家、百姓歸順大漢。
“如今萬事俱備,隻欠趙地,”拿下趙國兵至逢山,方才能進入常山之地,而趙國有三道險要的山川設關,乃是袁紹南麵的山險防線。
分別為湡水、汦水和洺水。
三條水線自西向東天然分割了趙國腹地,可形成縱深梯次防禦,趙國的水線可並非藉藉無名,當年韓信依靠汦水滅趙,可合兵法反複推敲。
曹操深知其地勢特性,需要再仔細的籌劃此計,他對虞翻笑道:“先生有易學用於兵法之能,不如別回江東了,留在許都隨本相至冀州建立功勳如何?”
“多謝丞相厚愛,在下不敢妄念此功績,江東還有許多公務在身,待交、夷安定,那時丞相若是還信任,翻敢不從命。”
“也好,”曹操重重地捏了幾下虞翻健壯的肩膀,眼神流露出遺憾之色,這等賢才,並非是有鬼神莫測之能,而是有出色的才智和精深的易學造詣,方才能將易學與兵法結合。
如此人才,當世也算少有啊,放在孫策那裏簡直是浪費了。
“子泓,若能大敗袁紹,奠定局勢,你當記大功!”
火龍降罰這種讖言,亦是奇思妙想。
……
散議之後,許澤和虞翻走在軍營之中,談及了方才的起卦。
許澤問道:“那帳內掛二十八星宿圖,以北鬥柄指西北是因為什麽?”
虞翻湊近了些:“總得虔誠些,風雅。”
“這是風雅嗎?”
“易學裏,這就是風雅,”虞翻的自信絲毫沒有被打擊道,他這人是有點神叨,你說帶兵不行吧,前幾年討伐山越,虞翻功績在那些孫氏老將之中也不相伯仲。
若說行吧,守豫章的時候直接就投了,根本不打。
許澤現在倒是能看懂些許了。
這老哥肯定是能依靠易學的道理為本,而後審時度勢,以獨特的角度分析,當世投降恐怕還預見到了如今江東歸順揚州的前景,方才如此幹脆。
並非是全然依靠迷信。
“君侯也懂一些煉氣士的偏學?”
虞翻好奇的問道。
“略懂,略懂,”許澤則是非常謙虛,他明白這是問的方才“赤氣如刀”的事,不過為謀者涉獵必然廣泛,所以虞翻也懂就不奇怪了。
況且他家裏本就是大家族底蘊,所藏的書籍裏有這些偏門也不算奇怪。
“君侯這樣的才學,已可稱淵博,聽說還有蔡中郎之衣缽,那位才女蔡博士是代父授學的,當初袁本初竟無此慧眼,這活該他輸啊。”
“若是君侯當年就在冀州,恐怕如今天子也不會在許都了。”
“說不好,”許澤這幾年聽了很多次這樣的奉承,一直到昨夜才從許攸身上得以確信,“若我當時在冀州,很可能隻是一個安於現狀的小吏,被各文武世家排擠,而且還需要依附於他人,很多策略功績,可能都是別人的。”
許澤說出了昨夜許攸之事,當初的官渡疑兵之戰,若是袁紹果決一點,能聽從許攸、沮授的計策,應該是險象環生的。
“原來如此,”虞翻聽完亦是感慨,嘖嘖稱奇:“袁本初早年得討董盟主之名,但是卻思東立劉幽州為帝,之後竟然無容人之度,天下賢才皆向往冀州,卻大半不得入其門。”
“連君侯,荀令君、郭府君、呂將軍、董太守這些如今皆有豐功偉績的人,都失之交臂。”
虞翻笑著道:“他若是懂易學之理,也許能順應天意大勢而動。”
“今年之後,就不會再有這些比較了,此計若成,袁紹必無翻身之可能,”許澤說著翻身上馬,衝虞翻道:“仲翔稍作準備,三日之後我們啟行青州,而後再自廣陵歸廬江。”
“唯。”
……
七月下旬。
曹操籌措十萬石軍糧,以精銳、老兵、新兵混編,以李典、高順、徐晃為輔,關羽為帥領三萬大軍押送糧草馳援冀州。
命曹洪、曹仁先攻湡水,直奔邯鄲、永年,一路向北而攻,最終在蘇人亭遭到袁紹兵馬伏擊,但和許攸所言不差,袁紹雖然依三水縱深設防,卻沒有傾注太多兵力。
故此攻克趙國,似乎不難。
曹操更是親自坐鎮鄴城,將自己公務之所遷徙至此,收治流民安置於魏郡,且遷五十萬民至鄴城勞作,如今半年過去,魏郡已逐步恢複往日秩序井然之狀。
當然,也將駐軍之地推進了百裏。
臨城,袁紹至此常山南麵的藩障城池,督戰於汦水,欲效仿當年韓信背水一戰,給予少許精兵信心,讓曹操大軍耗損於趙國境內。
沮授親自查看了湡水、汦水防線後,回到臨城對袁紹讚不絕口,此前他還未曾來看過,隻是知曉袁紹用少許兵力,不到五千人,鎮守趙國。
其餘的兵馬,還要從當地的豪族榨取出來,就算是將所有鄉勇算在一起,滿打滿算也不過八千人。
沒想到今日走完三道水關,依險設防扼守要道,彼此之間可以相互馳援,且方便傳令,不會被人以疑兵、流言禍亂,曹操想拿下趙國,非得付出數倍損傷不可。
沮授一誇,那可真是誇到了袁紹的心坎裏。
特別是兩人之前有所不快,如今又還能夠重新共事,情緒價值倍增。
“哈哈哈!!”
袁紹在臨城城頭,平視遠方山川,朗聲道:“曹阿瞞縱能過三水,人馬也將折半,何懼之有啊!”
“吾料定他今年必定無功而返,勞民傷財,諸位賢者謂之時機轉折,想必就在今年了!”
“主公英明。”
眾人附和一番,沮授還是躬身道:“主公,既有三水為險,曹軍暫且不能過來,不如趁機將糧倉從界休移至薄落亭附近?”
袁紹默算了片刻,薄落亭在巨鹿,地勢雖然平坦,但若是運糧到常山來,至少要多耗好幾日,因為水路大多逆流。
豈能舍順求逆,徒增耗損呢?沮君真是危言聳聽,井陘關周圍設防亦是牢固,比這趙國三水更加精妙,暗含了八關陰陽均衡之道,古來少有。
“沮君,此事不便呀,你信不信,曹操減輕趙地援軍壓力,定然會舉一支大軍佯攻巨鹿?”
沮授眉頭一皺,沒有開口。
後續數日之後,果然不出袁紹所料,曹操派曹洪為將,分兵轉向巨鹿,欲奪城渡大陸澤而從側翼進常山。
但在薄落津遭到阻擊,亦不能建功。
沮授對袁紹的料敵先機敬佩不已,有慚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