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他要是姓劉,恐怕早就開國了

字數:4378   加入書籤

A+A-


    說話間韓玢從外走了進來,這韓玢對於劉度來說不是外人,因為之前掃除宗賊的時候,劉度也是立下功績的,否則豈能有今日太守的位置。
    所以一看到韓玢時,他就愣住了,腦子裏思量了許多。
    劉度頓時明白許澤能奇襲零陵,便是此人在背後相助了。
    但卻不知他和許澤之間如何認識,令人好奇。
    不過想是這麽想,劉度還是馬上露出一副見久違好友的表情,點頭寬慰道:“原來是你韓子眭在背後相助君侯,那就不奇怪他能從南方山中突襲而出。”
    “真乃是上蒼之緣也,早年某就曾看出來,你韓縣長定有一番作為,如今果然如此。”
    韓玢八字胡抖了抖,差點沒氣笑起來,當年掃賊時候就屬這混賬打得最起勁,現在卻又說這些話。
    不過伸手難打笑臉人,人家這麽說,難道還真不給麵子讓許君侯來為難嗎,自己和許君侯也未必有這份交情。
    “劉太守,多年不見了,還是這般懂得人情。”
    他不冷不熱的說了句,心中其實有些鄙夷,許澤見他進來招手:“來了多少人?”
    “什麽人?”劉度疑惑不解。
    韓玢看了他一眼,堆滿笑臉湊到許澤身前,拱手道:“回稟君侯,一萬三千各族百姓,兩千餘鄉勇,族中所藏五囤糧食全都帶來了,還有一百六十七頭耕牛,百姓皆帶農具。”
    許澤從桌案上拿出一份剛寫好的憑引,遞給他道:“這是借糧憑引,商會送來的糧食借給百姓,明年他們可以春耕時跟著軍屯,按利入穀。”
    “你給我的糧食,充為軍糧,你的功績我記在心裏,現在先安家在零陵,我給你三處宅邸,你先安置族中宗親,立下祠堂,隨後宅邸再分與你。”
    “族中的馬匹自己留著,在族裏挑選一支精壯的年輕人,組成商旅,我再贈你三艘貨船,用以跑商,這裏有一個信物。”
    許澤又遞了一枚小巧的信符給他,上麵有商會的銀徽標識,可見身份。
    “日後通關時,關稅會減半,貨物不必滯留嚴檢,每年若有惠民的功績,可以憑借實績在揚州府領一份賞賜。”
    “好,好,多謝君侯……多謝君侯!”韓玢連忙匍匐在地,趴下去才猛然察覺,其實不必行這種大禮,大漢並無此風氣,可是話說到這,他覺得自己不趴很難表達內心的感激。
    聽到後來時,韓玢竟然有了很多疑問,揚州……揚州什麽時候是這種規矩了。
    那商會又是什麽?
    船運行商還有關隘?而且以前水上隻能走小段路,總是要不斷的轉換水道,因而貨物搬來搬去很是麻煩,正因如此,商旅寧願多耽擱些時日,也直接走旱路。
    而且行商惠民怎麽惠?是直接給還是走流程?這些事一頭霧水。
    可不管怎麽說,有一件事很明確,那就是出路很光明。
    “起來,不必這般大禮。”
    許澤擺了擺手,道:“我實話說了,你們本來是宗賊,若以此定論的話,我身為大理寺少卿,是不該與你同流合汙的。”
    “而且我身為揚州州牧,按理還得打壓,將你族中所占道路、田土、宅邸都收回,再用之於民。”
    “並且我身為征東將軍,還得把你們一族充入軍役,女子則幫閑,等同於發配了。”
    “是。”韓玢聽得哭笑不得。
    一個人身兼這麽多要職嗎?那真是手眼通天了,在這揚州,就是許君侯的天下啊……
    地方州牧,東南軍首,京師刑律的大員……還有尊崇鄉侯爵位。
    這簡直,說句不好聽的,就差姓劉了……這要是姓劉,可能已經在封地開國了。
    “但是,你助我迂回二百餘裏,便是功績,望你們珍惜這個機會。”
    “一定,君侯請放心,萬事聽從君侯吩咐,君侯走了小老埋藏多年的小徑,小老也一定帶著族人走君侯指的大道。”
    “好,去吧。”
    許澤目送他離去,才和劉度道:“我讓這些人回來,以軍屯富境,先在荊南安家,再從江東、江南運農具來。”
    “荊州南部地廣人稀,山多川急,先種幾年地,等百姓能吃飽飯了,才能幹別的,這你懂吧?”
    “懂的,”劉度連忙點頭:“其實君侯來治郡,最好不過了,這樣戰事上無壓力,隻需鄉勇維持治安,甚至都無需治安,宵小自會臣服。”
    “這樣,也就不用征稅這麽多去充軍費來維持兵馬了,以前在下其實也很頭疼這些支出用度。”
    說完,劉度又訕笑著湊近:“那君侯,你看在下適合去做點什麽呢?”
    “你擅長做什麽?”許澤抬眼看他。
    劉度愣了一下,臉色微紅道:“那自然是做太守。”
    “說點實際的。”
    “在下擅長文史……”
    “我先上表你為長史,總攬要務,日後有缺再表。”
    “多謝君侯。”
    劉度鬆了口氣,好歹是保住了個高位,不至於什麽都丟了,現在無非就是自己去幹事,決定權在太守罷了。
    看樣子,許君侯是要安排自己人來任太守了,之後得跟他們搞好關係才行。
    ……
    萌渚嶺。
    士嶽的第四義子士禮,領著之前餘下的四千餘人,帶著船上的輜重回來,準備投奔蒼梧郡的叔父,再從長計議營救義父之事。
    一路上跑了不少兵馬,那種“無牽無掛”的,趁夜就溜了,帶著錢糧,幾波人一起哄逃,估計去別處落草,或者投奔荊州。
    他們幾個義子想管也沒心氣,隻想著趕緊回到交州,再做打算。
    好在是許澤的兵鋒沒跟著過來,他似乎已在和荊州大戰之中。
    “義父之前所說是對的,此計就算失敗,許澤最惱怒的也一定是背叛他的黃祖。”
    “道理雖如此,隻是可惜,義父被抓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許澤實在是,不像人。”
    當日那一戰他們都看在眼裏,許澤從船上殺下來,再輕而易舉穿軍而過,一腳踏翻了義父士嶽。
    在戰場中無畏遊走,可見其武藝和經驗到了何等地步,已經不能用數量讓他產生懼意了,這種武人,古往今來能有幾個?
    每一個都是在史書傳說中讓人覺得史官吹牛的存在。
    “咱們回去肯定要受責罰。”
    “義父的軍營,說不定會四分五裂,並入三宗親營中,他們肯定一收到消息,就馬上想著收並。”
    “所以,我們回去之後不可立刻求援,要先穩住各自營地,召集好人馬,以免被人打個措手不及。”
    這話說來,幾個統領都是頻頻點頭,士禮的確善於領軍,而且頭腦也更為清晰,怪不得義父總是很器重。
    但他話音落下,遠處塵土滾滾,馬蹄聲錯落不停,眾人看去,從遠山後頭拐出來一隊騎兵,剛好在這條相對平坦的道路上不斷提速狂奔。
    在前列的百餘騎張弓搭箭,順著風向朝他們斜射出箭雨,又很快分成兩翼,交錯飛矢,陣型緊密快速,變化嫻熟。
    士禮早已下令讓人舉盾結陣,上馬迎敵,卻心裏在發顫。
    這是哪裏來的伏兵,這裏怎麽會有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