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屬於他們的舞台開始

字數:3047   加入書籤

A+A-


    貢院深處的至公堂內,燭火徹夜通明,將雕梁畫棟照得纖毫畢現,卻驅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凝重。
    數千份承載著舉子心血與命運的墨卷堆積如山,散發著濃烈的墨香與紙張特有的氣味。
    這裏是決定帝國未來文脈走向的中樞,每一次朱筆的落下,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甚至會影響朝堂未來的格局。
    ——
    閱卷已進行了整整三日。
    十八位同考官各據一案,埋首於浩瀚卷海之中。
    他們多是翰林院清貴或六部幹員,此刻他們需要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著第一輪篩選。
    ——
    鄭文博的卷 落入到一位崇尚穩健圓融的同考官手中。
    鄭文博的經義紮實,引據廣博,文風端凝厚重,如老樹盤根。
    其策論《論“得道者多助”》開篇便言“道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也。得道者,法天則地,順乎民心,故能聚天下之助。”
    他避開了題目中暗藏的陷阱,轉而深入剖析“道”的哲學內涵,強調“王道蕩蕩”、“德政惠民”是凝聚人心的根本。
    看重輕徭薄賦,論證“多助”源於君主的德行與政策的仁厚,算是十分貼合當今天子誌向的文章。
    文章結構嚴謹,邏輯清晰,辭藻華美,處處透著其深厚的底蘊與對正統儒家治國理念的嫻熟把握。
    同考官微微頷首,提筆蘸了飽滿的朱砂,在卷首畫了一個代表“薦”的醒目圓圈。
    微微思索,又寫下批語“立論宏正,引據精當,文辭雅馴,有廟堂氣象。”
    隨即取過一張藍色薦卷標簽,端正地寫上自己的評語與編號,將此卷歸入“薦卷”之列。
    孫茂的卷子被另一位同考官分到。
    孫茂自知自己的文采比不過鄭文博這些人,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獨辟蹊徑。
    他直言不諱“道非空言,助在實利。管子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文章核心圍繞經濟民生展開,詳細論述了繁榮商貿、穩定物價對於凝聚民心、獲取“多助”的重要性。
    他以商人的敏銳,列舉了前朝因漕運不暢導致京畿饑荒、民心離散的實例,又分析了本朝幾處因商路通達而富庶安定之地。
    文風務實,數據詳實,充滿了對底層經濟的深刻洞察。
    然而,在論及“廟堂諸公”時,他措辭較為含蓄,僅以“或有汲汲於虛名而輕實務者”一筆帶過。
    同考官沉吟片刻,朱筆在卷首畫圈,批語
    “見解獨到,切中時務,文風質實。然於‘道’之本源闡發稍弱,略顯市儈。”
    但礙於角度特別,加之邏輯自洽且真實有效,這份卷子同樣被貼上藍簽,歸入薦卷。
    戴高歌在當今享譽盛名的舉子中是年紀小的一批,其隻比江停大一歲而已。
    為人與其名字一樣,一路高歌猛進,聲名遠揚。
    他的卷子恰巧落在一位偏好文采風流、玄理思辨的同考官案頭。
    戴高歌的策論《“道”在人心,助緣感應》充滿了才子氣息與道家玄思。
    開篇便以磅礴氣勢描繪天地運行、人心向背的宏大圖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蘊其中,人心感之,如磁石引針,沛然莫禦。”
    他將“得道多助”闡釋為一種近乎天人感應的神秘力量,強調君主個人的德行修養達到極致,自然能感召天地萬物與人心歸附。
    文章大量引用《易經》、《道德經》,辭藻華麗,想象瑰麗,充滿了哲學思辨的張力。
    但對於如何具體施政、解決現實問題,則著墨甚少,顯得有些空泛。
    同考官遺憾其未給出有用的舉措,但又欣賞其文采與氣象,猶豫再三朱筆畫圈,批語
    “汪洋恣肆,思接千古,文采斐然,得老莊之逸氣。然於實務稍疏。” 貼上藍簽。
    司徒榮被的文章被分到了一位老學究手中。
    司徒榮這次發揮並不好,其文章《“道”即綱常,“助”在禮序》四平八穩。
    他開宗明義“道者,三綱五常也。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五者天下之達道。”
    通篇強調維護等級秩序、恪守倫理規範是“得道”的根本,而“多助”則是這種秩序穩固運行的自然結果。
    他嚴厲批判了任何逾越禮製的行為,認為那是“失道”的根源。
    文章引經據典,論證嚴密,但觀點保守陳舊,缺乏新意,十分符合守舊派的理念。
    同考官雖覺無甚出彩,但也挑不出大錯,尤其符合主流意識形態,遂畫圈薦卷,批語
    “恪守正道,立論純正,深得理學精髓。中正平和。” 貼上藍簽。
    喜歡女扮男裝的我在官場殺瘋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女扮男裝的我在官場殺瘋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