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國潮

字數:2997   加入書籤

A+A-


    這些暗流在席卷全國的統一浪潮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北平城的工匠們已經開始修繕破敗的宮殿,準備迎接聯合政府的到來;
    東北的農民們自發組織起來,要為重建家園出一份力;
    魔都的工人們幹勁十足,期待著新政策帶來的機遇。
    舊金山唐人街的中華總商會大廳內,僑領陳啟銘環視著在座的三十餘位商界翹楚,重重敲了敲桌麵:\"國內的消息大家已經知道了,聯合政府要重建北平,興辦實業。這是咱們報效祖國的機會!\"
    做絲綢生意的黃老板推了推金絲眼鏡:\"陳會長,捐錢捐物沒問題,但鷹國政府最近查得嚴,說咱們資助國內是"危害地區安全"。上個月我的三艘貨輪,就因為夾帶物資被扣押了。\"
    此言一出,會議室頓時議論紛紛。做礦產貿易的李兆豐猛地站起身:\"怕什麽!當年孫中山先生鬧革命,咱們華僑不也頂著壓力捐錢捐物?現在祖國統一在望,難道要當縮頭烏龜?\"
    \"話是這麽說,\"經營酒樓的周淑貞歎了口氣,\"可鷹國移民局三天兩頭來查,店裏夥計都人心惶惶。要是被盯上,怕是連生意都保不住啊......\"
    陳啟銘突然解開西裝,露出裏麵繡著\"炎黃子孫\"的白色汗衫:\"各位請看!\"他舉起一疊泛黃的舊報紙,\"1882年《排華法案》,咱們的祖輩被趕進"豬仔館";1905年抵製美貨運動,多少同胞被關監獄!現在祖國要強大了,我們不幫,誰來幫?\"
    大廳陷入沉默,唯有座鍾的滴答聲清晰可聞。許久,做航運的趙長海拍案而起:\"我捐五十萬銀元!我的船隊可以繞道墨西哥,避開鷹國海關!\"
    \"我出三十萬,另捐五百台縫紉機!\"周淑貞咬了咬牙,\"就說給國內災民做衣裳!\"
    隨著一聲聲鏗鏘的承諾,短短半小時,認捐金額已超過三百萬銀元。陳啟銘紅著眼眶握緊拳頭:\"好!明天就成立"華僑救國基金會",我親自押運首批物資回國!\"
    巴黎十三區的學生公寓裏,二十餘名中國留學生圍著收音機,屏住呼吸聽著國內通電。學建築的林文淵突然一拳砸在桌上:\"聯合政府要重建北平,我們學工科的不能袖手旁觀!\"
    \"可浪漫國政府禁止向中國出口建材,\"學機械的陳婉如皺著眉,\"上次有同學想寄幾箱圖紙回去,直接被海關扣了。\"
    \"我們可以曲線救國!\"學化工的王宇峰眼睛一亮,\"德國、比利時的建材物美價廉,我們用留學生的名義采購,再轉運回國!\"
    正當眾人熱烈討論時,公寓大門突然被撞開,幾名浪漫國警察闖了進來:\"你們涉嫌非法集會!\"領頭的警官晃了晃搜查令,\"有人舉報,你們密謀向華國運送違禁物資。\"
    林文淵擋在收音機前,義正詞嚴道:\"我們隻是關心祖國建設,何罪之有?\"
    \"帶走!\"警官一揮手,幾名警察粗暴地推搡著學生。混亂中,陳婉如悄悄將記錄認捐名單的筆記本塞進牆縫。
    三天後,巴黎各大報紙登出新聞:\"華國留學生因"危害國家安全"被捕\"。然而,這反而激起了更大的聲浪。
    鷹國、德國的中國留學生紛紛集會抗議,國際輿論開始關注此事。法國政府迫於壓力,最終釋放了所有學生。
    新加坡的李氏航運公司碼頭,李老板望著裝滿機床的貨輪,神色凝重。助手匆匆跑來:\"老爺,荷蘭殖民當局派人來查了,說這批貨物"用途不明"。\"
    李老板從袖中掏出一份文件:\"把這批貨的目的地改成暹羅,報關單上寫"農用機械"。到了公海,再轉道駛往上海。\"
    \"可這樣風險太大了,\"助手憂心忡忡,\"萬一被查出來......\"
    \"風險再大,也要送!\"李老板指向牆上的華國地圖,\"看到東北那片紅了嗎?那是咱們華國人自己打下來的!\"他頓了頓,壓低聲音,\"另外,聯係香港的王老板,讓他準備幾艘小船,在近海接應。\"
    當貨輪終於抵達魔都港時,船員們望著飄揚的聯合政府旗幟,激動得熱淚盈眶。王莽親自發來感謝電報:\"南洋華僑義舉,功在千秋!\"
    盡管華僑們想盡辦法,阻力卻如影隨形。鷹國政府頒布新法令,嚴禁向華國出口任何軍事相關物資,連機床、鋼材都在限製之列;蘇俄暗中指使在歐洲的勢力,破壞華僑的運輸線路;國內的買辦集團也四處散布謠言,說\"華僑捐款都進了華軍腰包\"。
    在紐約,陳啟銘的辦公室被稅務稽查人員搜查了三次;在倫敦,準備運往中國的醫療器械神秘失蹤;在馬來西亞,支持捐款的僑領收到匿名恐嚇信。
    但這些困難反而讓華僑們更加團結。舊金山的華僑成立了護運隊,武裝押運物資;巴黎的留學生組成翻譯小組,將國外先進技術資料偷偷寄回國內;南洋的華商聯合起來,組建了秘密運輸網絡。
    半年後,當聯合政府的官員打開北平火車站的倉庫時,無不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來自美國的機床、德國的鋼材、法國的水泥、南洋的橡膠......每箱物資上,都貼著寫滿祝福的紅紙條。
    王莽在給華僑的回信中寫道:\"若無海外同胞鼎力相助,北平重建無從談起。此恩此德,永誌不忘!\"
    在舊金山唐人街,陳啟銘站在寫滿捐款人姓名的功德碑前,對身邊的年輕人說道:\"記住,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是華夏子孫。隻要祖國需要,我們就該挺身而出!\"
    夕陽的餘暉灑在功德碑上,將密密麻麻的名字染成金色。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僑胞,用自己的熱血和智慧,為祖國的統一與複興,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橋梁。而他們的故事,也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