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最後的迷霧揭開

字數:3363   加入書籤

A+A-


    作為一名接受過係統軍事教育且實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小界方鬆立即就意識到自己中了對方的圈套,中國軍隊的目標不是整個福岡聯隊,他們真正想吞掉的是自己的第一大隊!
    自己一直認定對方不具備一舉圍殲整支聯隊的實力,可現在看來,對方顯然也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
    該死!小界方鬆差點咬碎了牙根:“工兵中隊!馬上搶搭浮橋!炮兵就地建立陣地準備提供火力支援!”
    步兵聯隊在倭軍的戰鬥序列中大概相當於我們這邊的團級單位人數要多很多,當時中國軍隊一個團大部分隻有一兩千人),本來是沒有直轄工兵部隊的,隻有在獨立作戰時才會由師團部視情況調撥專業技術兵種進行加強。
    考慮到馬鞍山地區有很多河流穿行其中,所以牛島貞雄特意調了一支工兵中隊配屬給福岡聯隊,眼下果然派上了用場。
    工兵中隊立即就開始砍伐樹木和鋪設鋼箋準備搭橋,炮兵中隊也迅速展開六門九二式步炮開始火力壓製。
    很好,小界方鬆稍稍把懸著的心揣回去了一點,隻要浮橋一架設好,隻要聯隊主力能及時過江增援,那對岸的中國軍隊就會弄巧成拙。
    如果中國軍隊在浮橋架設完成前就搶先殲滅第一大隊的話,輸的就是倭軍,如果第一大隊能頂住圍攻,能撐到福岡聯隊主力過江增援的話,輸的就會是中國軍隊。
    時間!現在時間就是一切!小界方鬆抓得住關鍵,川軍頭號名將郭勳祺當然沒有不懂的道理。
    “通令全師,炮兵和重機槍開火,輕機槍伴隨步兵攻擊前進,務必要拖住東岸的倭軍主力”。
    等待已久的川軍士兵立即掀開偽裝,利用地形上的高差優勢朝下射擊,步兵則沿著山腳展開散兵線一邊射擊一邊推進。
    戰場上最後的一片迷霧終於散去——小界方鬆一直在苦苦搜尋的144師原來就潛藏在東岸渡口兩側的丘陵地帶!
    趙驥之前甘冒過江時被半渡而擊的巨大風險,為的就是不給倭軍留出偵察搜索這片區域的時間,好讓郭勳祺的144師能在關鍵時刻達成奇襲效果。
    丘陵地帶的樹林馬上就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倭軍工兵中隊剛一接近一處小樹林,樹林中立即就射出了一陣密集的輕機槍彈雨,當頭的幾名倭兵霎時就中彈倒地。
    “有埋伏!”倭軍工兵中隊馬上後撤,步兵則上前爭奪。
    倭軍按照步兵條令先用迫擊炮火力覆蓋,然後重機槍壓製,步兵則在輕機槍和擲彈筒的支援下抵近接戰。
    藏在樹林中的川軍士兵估計在第一輪的炮火覆蓋和重機槍壓製下傷亡非常慘重,整片樹林陷入到了可怖的沉寂中,直到倭軍士兵端著槍小心翼翼地逼近到了樹林邊緣,林子中仍然一片死寂。
    倭軍步兵慢慢進入樹林,消失在後方機槍兵和炮兵的視線內……
    “砰!砰!砰!”“殺呀!”“依基基!”“轟!”
    乍然間,林中忽然槍聲大作,同時猛地響起了雙方士兵的喊殺聲。
    雙方步兵已經糾纏成一團,林外的重機槍和迫擊炮完全失去了作用無法支援,此刻能比拚的隻有各自單兵的戰鬥意誌和作戰素養。
    廝殺一陣後,林中的槍聲和喊殺聲終於漸漸止歇,百餘人的倭軍小隊隻剩下一半倉皇撤出林外。
    眾所周知,紅軍是山地叢林戰專家,戰鬥力在山地叢林作戰時是有地形buff加成的,而郭勳祺麾下的這支144師的前身正是當初在土城戰役中險些在叢林山地條件下把一方麵軍逼入絕境的川軍教導旅。
    山地叢林對川軍也是有buff加成的!而對於擁有重火力優勢的倭軍來講,山地叢林則是不折不扣的debuff!
    叢林近戰時不僅火炮和重機槍使用受限,就連對倭軍步兵小隊至關重要的近距離支援火力擲彈筒都不好使了,樹林中枝丫太多了,擲彈筒拋出的地瓜手雷很容易撞到樹枝而打不準。
    何況,144師還有郭勳祺這個特別重視一線工事的指揮官。
    郭勳祺下令在樹林間挖掘了大量的散兵坑,也即是約一米深、僅容單兵站在裏麵的縱向豎坑,坑口四周還有用挖掘出的土壤堆建起來的射擊掩體。
    當倭軍炮擊時,士兵們就蜷縮在豎坑裏躲避,除非炮彈長了眼睛恰好打進坑裏,否則根本傷不了坑裏的士兵分毫。
    當倭軍以散兵狀態進入樹林近戰時,川軍士兵則從地下探出肩膀的高度進行射擊和投擲手榴彈,在對射時可謂占盡便宜。
    鑽入樹林的倭兵很多甚至連川軍士兵在哪兒都沒看見就被擊中打死了,輕機槍也隻能進行概率射擊,整個樹林中似乎敵人無處不在,任何方向都隨時可能有子彈射來。
    這種仗忒麽的怎麽打!
    倭軍的戰術很死板,近戰吃了虧就把步兵撤下來,然後組織炮火再轟一輪,轟完了步兵再繼續上,如果遭到對方的自動火力阻攔,那就出動迫擊炮和擲彈筒精準端點,然後步槍兵再上去交火。
    以往百試百靈的死板戰術今天失靈了,樹林裏的川軍士兵既不怕炮轟,也不怕擲彈筒,甚至步槍對射都大占便宜,一番血肉消耗下來,倭軍付出了更大的傷亡卻毫無進展,看得外麵等著砍樹的工兵中隊幹著急。
    小界方鬆聽著西岸第一大隊的喊殺聲急得不行:“讓步兵進林近戰,沒有命令不準撤退,步兵接戰時工兵就抓緊上前砍伐木材”。
    這是要拿步兵的性命來為工兵中隊贏得伐木的時間!
    站在製高點觀察戰況的郭勳祺一眼就識破了小界方鬆的打算:“給我集中六門82迫擊炮和十二挺重機槍過來,倭寇的工兵部隊到哪兒就瞄著哪兒,隻要它們敢上前伐木就集中火力狠狠打!”
    不比同時代歐洲軍隊的豪華裝備,倭軍的工兵部隊是沒有專業的架橋裝甲車的,它們隻裝備有可折疊的鋼箋作為浮橋骨架,必須要搭建鋪設木材才能供行軍所用。
    郭勳祺就是吃準了這一點才把樹林作為了144師的防禦重點——岸邊江灘上是沒有樹木的,而要想砍伐丘陵地帶的樹木的話,那就拿命來換吧!
    喜歡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請大家收藏:()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