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成立航空兵

字數:3099   加入書籤

A+A-


    趙驥提出的改進意見不僅不會增加郭棟才的工作難度,反倒還使得n41型火箭炮的製造難度大大降低,省去了相當多的複雜工藝步驟。
    等sfh18型榴彈炮和n41型火箭炮批產列裝後,獨立師的炮兵部隊就將變成師屬火炮為n41型火箭炮,縱隊火炮為sfefh18型榴彈炮,團屬火炮為ig18型野戰炮,營、連兩級則分別裝備gr34型80毫米、gr36型50毫米迫擊炮的完善支援火力體係。
    除了兩款火炮圖紙外,係統還額外獎勵了十六架現成的飛機以及設計、生產圖紙——德製ar96型教練機。
    這款飛機是德國空軍重要的戰鬥力來源,在整個二戰期間共培養了超過萬名飛行員,其中不乏大量頂級王牌,該機飛行穩定、機動力優越,采用了當時最前沿的下單翼、封閉式座艙和可收放起落架,能夠完美複製這個時代最先進戰機的操作方式和戰術打法。
    而且這款飛機還能在必要時改作偵察機、通訊中繼機甚至是戰鬥機來使用。
    趙驥把圖紙交給了王守競:“王教授,現在圖紙也有,樣機也有,你那邊也能造得出發動機了,不知道能不能仿製得出這款飛機”。
    王守競看過圖紙後為難道:“造倒是造得出來,就是性能會低於原型”。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我們目前無法生產航空鋁材”,王守競回答道,“如果沒有航空鋁材的話,我們就隻能製造木質或鋼質材料的機身,木質材料可以保證機身足夠輕便,但機體強度則無法保證,而鋼質材料雖然強度足夠,可整體重量就……一言難盡了”。
    二戰中,不少國家都有過製造木質戰機的經曆,比如英軍著名的蚊式轟炸機就是木質機體,倭軍在戰爭末期也因為原料匱乏而製造過木質的零式戰機。
    “那這樣吧,請王教授你先帶領工程團隊仿造出同款的木質飛機,至於航空鋁材的事我再想辦法解決”。
    根據地沒有風洞,自行設計無從談起,不過通過仿造木質樣機先建立初步的維修、保養和吃透製造工藝則是必須要邁出的第一步。
    “這樣也好,先把事情做起來再說”,王守競讚同趙驥先行一步的觀點,同時提醒他說,“製造航空鋁材必須要有大量的電力作保證,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生產鋁材的話,就非得先解決電力的問題,以我們大別山發電廠現今的發電量來說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好,我知道了”。
    製造航空鋁材需要有大型水電站作為保障,鄂豫皖根據地目前不具備這個條件,趙驥暫時放棄了自行生產的想法,轉而讓李睿詢問航空鋁材的進口價格。
    當時航空鋁材的價格大概在每磅兩美元左右,根據美軍的記錄,生產一架p51戰鬥機需要約一千五百磅,生產一架b17轟炸機更是需要五千磅,批量製造飛機的成本根本不是獨立師所能承受的。
    ps:查了一下資料,空軍這玩意兒實在太燒錢了,後邊估計也隻能靠係統獎勵了。
    人力有時而窮,這下可就真沒辦法了,不過趙驥仍然讓工兵旅在大別山區的黃安縣修建了一處簡易機場,並讓剛從印度學成歸國的種子飛行員駕駛係統獎勵的十六架ar96型教練機繼續訓練,並培養帶出更多的新飛行員,先把未來空軍的底子給搭起來。
    首批訓成歸國的飛行員中以一個叫吳雲飛的年輕連長成績最好,他是當年從皖南救出來的新四軍本部成員,政治上的忠誠也毋庸置疑,順理成章地被任命為獨立師首任航空兵中隊長。
    為防新生的航空兵部隊遭來倭軍空襲,航空中隊被嚴格限製了飛行範圍,隻準在大別山及周邊空域進行訓練,嚴禁接近與倭軍、國軍的防區邊界。
    就在航空中隊的訓練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杜斌彬找到趙驥報告了一個令他既意外又不意外的情況——剛完成土改沒幾年的根據地內部又重新出現了土地兼並的苗頭。
    獨立師是1938年轉移到大別山區的,距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四年時間。
    本來根據地的耕地都是按人口分配下去的,可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前段時間到農村實地調研的杜斌彬驚訝地發現,最早完成土改的那些縣份又有了不少無地的農民。
    這個時代的農業生產力十分低下,稍有風雲不順就會減產歉收,如果家中再運氣不好遇到個生病、著火、遭瘟等意外的話,即便有村委會救助日子也會難過。
    而且一樣水養百樣人,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社會都有好吃懶做的懶漢,這些懶漢不肯在田地裏花力氣,生活中又多有好賭、酗酒之類的惡習,當初土改分配的土地、農具和牲畜等不用幾年就再一次全部敗光了。
    杜斌彬覺得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但他左思右想也沒得出一個可行的辦法,於是隻好把調查情況寫成報告提交鄂豫皖根據地黨委集體研究。
    作為穿越者,帶著後世成熟土地政策眼光的趙驥立即就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全部土地收歸公有,百姓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私人之間不得買賣。
    沒想到這個意見一提出來,第一個反對的居然就是提出問題的杜斌彬:“不行!絕對不行!這麽幹豈不是違背了我黨當初對老百姓的承諾!”
    “打土豪,分田地”是獨立師在農村地區發動群眾時最常用的宣傳口號,杜斌彬認為把土地收歸公有和刻意欺騙百姓沒什麽區別。
    趙驥知道每項政策都是一步步慢慢發展才能成熟起來的,杜斌彬並非迂腐,隻是受限於時代的眼界而已,就好比後來的改革開放一樣,最初時都是飽受爭議反對的。
    “老杜,你記不記得延安說過一句話,叫做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趙驥耐心解釋起新土地政策的用意,“我們把土地收歸公有並非欺騙、糊弄百姓,所有權歸公就是為了從根子上防止土地兼並,隻要使用權歸私、收益也歸私就不會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喜歡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請大家收藏:()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