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重建武昌船廠
字數:3056 加入書籤
在德軍的增援火力體係中本來是沒有120迫擊炮編製的,但在歐洲東線戰場上,蘇軍的團屬p38型120毫米口徑迫擊炮給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型炮的彈炮威力跟122毫米榴彈炮差不多,但炮身重量卻要輕得多,可以馬匹來運輸轉移,而且在陣地建立、炮身展開等方麵也更為靈活簡單,所以德軍很快就對這款迫擊炮進行了仿製批產,並納入製式裝備序列。
和德軍一樣,趙驥同樣決定把gr42型迫擊炮作為團一級的增援火力使用,這樣以後獨立師步兵團就能獲得一種“隨叫隨到”的伴隨式重火力,而不必再像以前一樣去向旅部申請efh18型105毫米炮火了。
自此,獨立師總算是建立起了和德軍步兵部隊相同的炮兵火力體係。
雖說德軍最強大的地方不是他們的輕步兵,而是裝甲突擊力量和超前的戰役戰術思維,但這樣的步兵部隊放在眼下的國內戰場已經是擁有非常恐怖戰力的強軍了,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
除了漢陽兵工廠,武昌造船廠那邊同樣也有獎勵,係統在修複生產設備外還提供了兩款艦艇圖紙。
第一款是德製鸛級fpk37型裝甲艦,排水量140噸,裝備一門k18型105毫米口徑榴彈炮,最大航程六百公裏,艦身關鍵部位都安裝有傾斜裝甲。
鸛級裝甲艦是二戰期間德軍內河作戰的核心裝備,被專門用於摧毀沿岸工事、河上浮橋和水麵封鎖任務。
第二款是s150型兩棲登陸艇,排水量220噸,裝備一門fak38型高射炮作為主武器,最大航程八百公裏,可以一次性運載二十噸物資或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這款兩棲登陸艇由於吃水淺,所以水上通過性極其優異,可以沿狹窄的內陸水網進行機動,後來甚至被美軍繳獲後逆向測繪,仿製出st1登陸艇用於裝備海軍陸戰隊。
可光有圖紙是不夠的,如果沒有船舶機械領域的專家來主持造船廠的話,這些圖紙就不過隻是一堆廢紙而已。
相較於槍、炮或其它陸上工業領域,我軍目前嚴重缺乏船舶專家,跟陝北要人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就隻能往重慶想辦法了。
趙驥隨即授意李睿在重慶留意是否有造船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尤其是能領頭的頂尖人才,很快,一名資深船舶專家就被引薦到了他的麵前。
作為總攬鄂豫皖根據地各項商品貿易大權的代表,李睿現在已經成了重慶商界最炙手可熱的大紅人,可他平日裏深居簡出不常露麵,隻跟孔院長、宋部長和劉司令這些大人物結交,一般的普通商人根本搭不上話。
獲知李睿有意招募一名船舶專家後,這些平時生怕巴結不上的商人們立即大獻殷勤,紛紛利用自己在國統區的深厚人脈四處聯絡打聽。
很快,一名叫做薩本炘的人就被引薦到了李睿麵前。
這位年近五旬的中年人出身近代海軍名門——福建薩家,是晚清名將薩鎮冰的侄孫,他青年時就加入了中山先生革命軍的海軍成為一名基層軍官,後來又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造船係留學,取得碩士學位,然後還在維克斯造船廠工作多年。
回國後,薩本炘在擔任馬尾造船廠工務主任期間監造過多艘軍艦,後又在武漢大學擔任船舶機械教授,抗戰爆發後他隨校遷入四川,目前正愁沒處實地施展滿腔抱負。
薩本炘在政治上並不反感獨立師,實際上臨近解放前夕時,他本來正在基隆督建船廠卻毅然回到福州老家,並在後來擔任了武昌造船廠的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眼下的薩本炘還沒有下定決心,不過他倒是對獨立師這些年的戰績有所耳聞,對這支軍隊非常好奇,在和李睿簡單聊過之後就接受了先到武漢參觀再做最後決定的建議。
趙驥在武漢熱情地接待了薩本炘,他沒有首先安排薩本炘去武昌造船廠,而是去參觀了已經投工複產的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
在繁忙的生產車間裏,薩本炘摸著一門新近下線的sfh150毫米口徑重炮,連連點頭讚賞道:“好!真好!沒想到我們自己竟然也能造出這樣的重型火炮來”。
看著內心明顯已經有所震撼的薩本炘,趙驥這才把他引到武昌造船廠。
指著係統修複一新的船台、吊車、切割機等設備,趙驥介紹說:“這些都是新的,工人也招得差不多了,現在就缺一位有經驗的總師了”。
在趙驥看來,薩本炘簡直就是替武昌造船廠量身打造的最合適人選,這位大佬不僅學識淵博、專業深厚,而且還有過在海軍任職跟國外先進船廠工作的實踐經驗,完全是船廠總工程師的不二人選。
在看過了趙驥出示的兩型圖紙以後,有過數千噸軍艦建造經曆的薩本炘自信地笑道:“趙副軍長大可放心,這種數百噸的艦艇在技術上不存在什麽無法克服的技術瓶頸,如果讓我來監造的話,相信很快就建成下水”。
“這趟請薩老過來就是這個目的”,趙驥伸出手表示邀請,“不知道薩老是否願意來船廠擔任廠長兼總師?”
薩本炘自少年時就懷揣著一顆振興海防的心,現在總算是看到了一抹曙光:“好,好,好,我願意,我願意!”
薩本炘不僅自己留了下來,還利用私人關係招募了不少的船舶係學生、工程師和熟練技工,很快就把造船廠的架子給搭了起來並開始照圖施工。
喜歡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請大家收藏:()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