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萬裏遙製

字數:3034   加入書籤

A+A-


    剛一入黨就跟組織失去了聯係,郭汝瑰的信念卻未改變,他試圖策動堂兄郭汝棟響應革命未成,反被隱約猜到自己真實身份的堂兄送往日本士官校繼續深造。
    回國後,郭汝瑰不願再回已經識破自己身份的堂兄麾下效力,選擇進入陸軍大學學習三年,在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留校擔任教官,抗戰爆發後又去到第十四師擔任參謀長兼四十二旅旅長,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並升任暫五師師長。
    任暫五師師長期間,郭汝瑰因為善待士兵、不吃空餉和逢戰以身作則等風格,使得暫五師的麵貌煥然一新,陳誠某次視察部隊時,在看到這支武器簡陋,士兵卻精神奕奕的暫編師後大為吃驚,自此開始著意提拔拉攏。
    抗戰結束後,某天,郭汝瑰竟然驚訝地在國防部碰見了跟自己當年一起入黨的同鄉任逖猷!
    任逖猷當年被捕還是郭汝瑰疏通關係把他救出來的,兩人是關係深厚的知交,深信任逖猷為人的他趕緊私下找到對方想要與組織恢複聯係,但對方卻矢口否認,甚至還賭咒發誓說確已選擇效忠國黨。
    其實任逖猷跟郭汝瑰的遭遇相同,也跟組織失去聯係多年,好在陰差陽錯的是他把這段經過告訴了自己的堂弟任廉儒,而任廉儒的真實身份是我方的地下黨員。
    獲悉郭汝瑰真實心意的任廉儒立即向上匯報,然後奉命與郭汝瑰取得聯係,並安排他繼續潛伏在南京國防部。
    ps:郭大佬的人生經曆太傳奇了,堪稱現實版風箏,如果拍成影視劇肯定精彩。
    在國防部潛伏期間,郭汝瑰深得陳誠信任,人稱土木係“十三太保”之一,陳誠也因為郭汝瑰出色的參謀能力養成了“遇事不決問汝瑰”的好習慣。
    收到王耀武請求緊急脫離交火全線後撤的電報後,陳誠既覺得他說的有幾分道理,但又認為臨陣退兵未免過於示弱,一時間猶豫良久拿不定主意,於是便叫來郭汝瑰一起參詳。
    “當然不能撤兵”,郭汝瑰思索一陣後回答,“於公於私總長你都不能同意”。
    “為何?”
    郭汝瑰在心頭稍打腹稿便娓娓續道:“於公,兩軍尚未大規模接戰,我軍絲毫敗跡未露,哪有僅僅單憑共軍軍艦去向不明這麽個似是而非的理由就讓數十萬大軍不戰而退的道理,而且一旦臨敵後撤,難免丟棄輜重兵員,豈不成了不敗而敗”。
    “至於王耀武擔心中野集中主力擊我西集團一部,卑職以為大可不必,總長請看”,郭汝瑰走到地圖前邊指邊說,“西集團孫元良麾下光是頂在最前麵的整五十四、整七十一師兩支美械部隊就有近七萬人,裝備如此精良的大軍,就算中野全師來攻,他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吞得下去”。
    郭汝瑰說完偷眼打量陳誠的神情,見對方不自禁地緩緩點了點頭以後,他才又繼續補充說:“到時候我軍大可以命令西集團就地固守,然後再令東、中兩線同時趁虛出擊,武漢一戰可下!”
    最後,郭汝瑰故意加重語音做出判斷:“隻要孫元良能在宜昌前線堅守十天,隻要十天就行,我軍必勝!”
    陳誠聽得心情大為激蕩,於是趁熱追問:“那麽於私呢?”
    郭汝瑰環視左右,然後走近低聲說道:“於私,這份作戰方案可是校長親自製定的”。
    於公的分析,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於私的原因則就這麽短短一句,可就是這一句話讓陳誠徹底打定了主意。
    郭汝瑰在武漢會戰、常德會戰期間數次預判料中倭寇的下一步舉動,幾乎無一謬誤,使得陳誠對這位“智囊”幾乎產生了依賴性的信任。
    “好!我這就去找委員長匯報!”
    紫金山美齡宮官邸,陳誠照著郭汝瑰的分析複述了一遍,聽得大師既深感陳誠不愧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又深忿王耀武不聽自己的話。
    你是學生,我是校長,你居然敢質疑我!
    就在當晚,王耀武就收到了一份措詞近乎於喝罵的嚴厲電文,勒令他必須按照原定方案堅決執行,意味更深長的是,發文單位不是國防部,而是官邸侍從室。
    除了王耀武本人,三路大軍的前敵指揮官孫元良、宋希濂和胡璉也都收到了直接來自於國防部的電令,要求他們的一切行動都要以原定作戰方案為準,戰役總指揮王耀武的命令如與原方案有違,一律以原方案為準。
    完了,全完了,接到電報的王耀武仰天長歎,為將者,不明地理,不識水文,卻萬裏遙製前線指揮,如此用兵安得不敗!
    盡管心涼了半截,但王耀武還是恪盡職守地給宋希濂和胡璉私下發電要求他們務必保持嚴謹陣型,無論當麵共軍如何示弱引誘都萬不可跨江深入敵境,同時緊急從後方征調霍揆彰整五十二師、張軫整四十六師等守備部隊向長沙靠攏,以備隨時出動接應。
    至於宜昌的孫元良,王耀武可管不了那麽多了,一來這個人死定了,就算僥幸不死也肯定會被中野俘虜,二來自己即便有心相救也鞭長莫及。
    跟心涼了半截的王耀武相比,直接從國防部接到作戰指令的孫元良險些一口氣提不起來暈了過去,心頭完全涼透了,一絲熱氣都不剩,拔涼拔涼的。
    不是出於什麽理性判斷,而是一種對曆史的感性總結,從北伐時期就開始追隨校長的孫元良很清楚,隻要大師直接幹預指揮的戰役,國軍就幾乎沒有打贏過,而且越是看起來重要的一路就越會死得難看。
    孫元良此時恨不得丟下部隊拔腿就逃,可國防部的電文卻明明白白地要求他必須親自到一線去督戰以期必勝。
    怎麽辦?該怎麽辦才能有一線生機?孫元良苦思半夜,然後叫來一名心腹警衛:“趕快去給我找一身本地鄉民的衣服來”。
    喜歡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請大家收藏:()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