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準備打大仗

字數:3119   加入書籤

A+A-


    在打還是不打胡宗南整編第一軍的問題上,趙驥陷入了糾結,因為隨著攻克潼關封閉關中,此時整個西部大地的局勢已經跟原時空發生了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隻要能殲滅以胡宗南部為主力的西部國軍,那麽我軍就能夠坐擁半壁江山!
    趙驥猛地發現,如果中野和西野能聯手打一個大的殲滅戰的話,滇、川、陝、甘乃至青、寧、疆、藏數省就很可能一舉而定!
    趙驥唯一擔心的是,即便中野和西野聯手,麵對如此幅員遼闊的土地,兵力上恐怕一時間會難以覆蓋控製,不過……
    不過,身為一名穿越者,在開天眼的前提下,趙驥知道新疆的陶峙嶽和四川的鄧錫侯、潘文華、劉文輝都算得上半個自己人,隻要能殲滅胡宗南部,他們極大概率會做出和曆史上一樣的選擇。
    陶峙嶽將軍是55年的開國上將,他不是事到臨頭才選擇與我方合作的,而是從1946年起就秘密釋放被捕的我方人員,並派兵安全護送到陝北,雙方私下早有聯係。
    川軍的三位大佬就更不用說了,部隊裏直接設有黨支部和秘密電台,不少軍官幹脆就是我方跟他們說好了派過去掌握部隊好方便以後起義。
    把川、疆這兩股力量算進來的話,趙驥認為打一場大仗的條件基本成熟。
    趙驥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寫成電文發給陝北中央,這麽大的仗,肯定不能光從軍事角度來考慮,必須由最高層統一定奪。
    陝北黃土高原的一個窯洞裏,借著昏暗的煤油燈,延安逐字逐句地反複把趙驥的電文看了好幾遍:“伍豪呀,趙驥這是想把一場小戰役變成一場大戰役呀!”
    “是的呀,年輕人嘛,做事有激情是好事情,而且隨著戰場態勢的變化,我們也的確具備了打一場大仗的條件”。
    “就是不知道陶將軍和四川的鄧、潘、劉三位將軍意下如何?”
    情報工作一直是由伍豪同誌分管的,他當即回答道:“現在還不好說,我可以派人繼續做一做他們的工作,看看他們到底是什麽想法,不過我認為,他們即便不會馬上站到我們這邊,也絕不至於去給胡宗南打幫手”。
    “嗯,隻要他們能做到兩不相幫就足夠了”,延安掐滅手中的煙頭,“這一仗可以打,但是不能急,務必要把各種前期工作做細做紮實了再動手,到時候要動就全國一起動,讓老蔣想救也騰不出手來”。
    “那好,我這就起草電文叫趙驥稍安勿躁,不要過早暴露我軍的企圖”。
    ……
    “陝北有指示了”。
    中野指揮部裏,整個野戰軍班子和鄂豫皖邊區黨委班子齊聚一堂召開聯席會議。
    趙驥看過陝北的指示電文後遞給政委傅秋濤示意他一一傳閱:“中央暫時沒有說打還是不打,但從叫我們不要過早暴露企圖這句話來看,我認為中央還是傾向於要打的,隻不過是有些不確定的因素還需要時間來處理罷了”。
    傅秋濤看完電文後遞給杜斌彬繼續傳閱:“我同意趙書記的意見,所謂有備無患嘛,既然有打大仗的可能,那相關的準備就要馬上做起來”。
    分管經濟建設的邊區黨委委員兼武漢市長的杜斌彬會意道:“這一點可以放心,我們解放區內的糧食產量和工業生產值這兩年一直都在穩步提升,足夠支撐一場大的戰役”。
    身兼邊區黨委副書記和中野政委的傅秋濤對自家的家底自然心裏有數,他點點頭對趙驥說:“不錯,後勤方麵可以放心,下來我會親自抓,盡快拿出一個詳細的補給方案”。
    趙驥絲毫不懷疑傅秋濤的後勤組織能力,他既然敢打包票,那就肯定能辦得到,於是便不再問物資的事,而是轉向一眾軍事幹部說道:“中央要求我們不要提前打草驚蛇,那我們就要把戲做足”。
    “我的意見是南線原本用於防禦的三個軍不動,武漢的總預備隊一個軍和奉節的一個軍也都不要動”。
    “東線那邊隻在潼關留一個軍,其餘四個軍立即回撤,但是不要分散到各縣駐紮,要沿著鐵路線保持完整建製進行部署,以便戰役開始後能夠以最快速度完成集結”。
    參謀長陳奇涵快速記錄下趙驥的要求:“好,參謀部會盡快擬定出方案”。
    “這一仗的牽涉麵很大,我估計打響以後全國各個戰場都會有所動作,所以現在先做一個指揮上的分工”,趙驥首先看向副司令員郭勳祺,“我想請郭副司令員統一指揮豫東、皖北地區的六個獨立師,並提前與山東、蘇北部隊取得聯係,確保戰役期間我軍的後路安全”。
    本來趙驥覺得擅長遊擊作戰的陳光才是指揮東線部隊的最合適人選,可一想到到時候打配手的友軍實際指揮官說不定是自己當年十軍團的老首長,以陳光的囂張性格搞不好會鬧矛盾,因此才換成了老成持重的郭勳祺。
    而且郭勳祺跟陳帥是青年時期就結交的摯友,大革命失敗後還有救過命的天大人情,相信兩軍屆時一定能配合默契。
    “南線的三個軍嘛……”趙驥說到這裏故意沉吟不語,臉上做出一副還沒下定決心的樣子,“湖南國軍有他們的參謀總長陳誠親自坐鎮指揮,這個人怕是不好對付”。
    陳明仁一聽到陳誠這個名字,就跟屁股被馬蜂蟄了似的霍然站起:“司令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
    加入中野以後,陳明仁已經知道了當初宜昌)奉節)戰役的整個來龍去脈,也知道了自己背上的黑鍋是誰給扣的。
    “忒麽的陳誠算個什麽狗屁東西,他最多就能幹個炮兵連長,司令員,要是我讓這家夥有一兵一卒過了江,你就盡管把我腦袋摘了去當板凳坐!”
    曆史上,陳明仁就是在四平打了勝戰後被陳誠給追了“縱兵搶糧、浪費物資”的罪過,不曾想在這個時空兩人依舊陰差陽錯地結上了怨。
    喜歡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請大家收藏:()從長征開始:十軍團的絕境血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