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八成勝算在我軍
字數:2834 加入書籤
平壤利民公司,謝和賡剛一看過交通員送來的情報,就立即起身跑進地下室:“這是向日葵送來的最新情報,非常非常重要,馬上發出去”。
幹了半輩子地下黨的謝和賡此時對趙驥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太神了!整個東北亞的局勢發展完全和趙司令的預料一模一樣,他說蘇聯會從北邊撤軍,蘇聯果然就撤了,他說蘇聯會大力軍援北軍,援助果然就來了,他說北邊會整軍南下,現在果然就開始備戰了。
謝和賡忽然覺得自己的情報每一件都似乎隻是為了印證趙驥的猜測而存在,完全沒有任何有價值的前瞻性,神了,真神了,難怪那麽多號稱能戰的倭軍、囯軍將領都被他打得兵敗身死。
那麽……美國人也會栽在料事如神的趙司令手頭嗎?
沈陽,趙驥把謝和賡轉來的情報遞給其他班子成員傳閱:“看來我沒猜錯,這一仗我們是不得不打了”。
擺在趙驥麵前的是一個巨大的沙盤,今天他正帶著全部軍以上幹部和整個參謀部的各處主官在做戰役推演。
副司令員陳明仁猶豫片刻,然後鼓起勇氣說道:“我的建議還是不要打,敵人太強大了,他們的火力強度根本不是單憑勇氣和戰術就能扭轉差距的”。
作為原美械七十一軍的軍長,陳明仁在今天的推演中扮演的是麥克阿瑟的角色,而他的對手則是五野最擅長運動伏擊戰的另一名副司令陳光,趙驥並沒有親自下場。
“你這就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陳明仁話音剛落,陳光就一頂大帽子扣了過來,“沙盤推演隻能用兵力、火力這些有形的條件來衡量一支部隊的戰鬥力,我覺得不公平,因為民心、士氣這些無形的因素在這上麵根本體現不出來”。
陳光一如既往的口無遮攔,在連續進行的三場推演中,他幹淨利落地三場連敗,心頭憋了一大股火氣,此時逮著機會就全撒向了陳明仁。
“說事就說事,別在那兒亂扣帽子”,趙驥立即出聲嚴厲喝止了陳光,然後轉向陳明仁故作輕鬆地調侃說,“他讓你給贏急了,呸,一點兒賭品都沒有”。
陳明仁在五野身份尷尬沒入黨),要依他以往的脾氣,早就當場叫陣跟陳光約時間私下練練了,可現在……好在趙驥這句話明顯偏向於他,而且又是化解尷尬的玩笑話,於是便打個哈哈讓事情過去算了。
趙驥轉過頭來狠狠瞪了陳光一眼,這個心比天高的悍將如今誰都不服就服趙驥,眼見趙驥麵色不善,後邊更過分的話也就不敢再繼續說出口。
郭勳祺接過話茬道:“其實二位的話都沒說錯,從戰略上來說,這一仗打比不打有利,但從戰術上來說,美軍的確太強了,萬一打輸了反而危害更大”。
郭勳祺說完,趙驥目視傅秋濤和陳奇涵,這二位都沉默著點了點頭,意示同意郭勳祺的說法,顯然也對戰勝美軍信心不足。
其實不止在場的五野指揮員們,趙驥知道,此刻的中南海裏邊反對出兵的聲音也遠遠大於讚同的聲音。
之前在北京家中的飯桌上把美軍說得強大無匹,那是趙驥想要大家能以最謹慎的態度來進行備戰,而現在,到了該給大家夥兒鼓鼓勁兒的時候了:“其實我倒是覺得我軍的贏麵占了八成,而美軍的贏麵至多不過兩成,就這兩成還是我料敵從寬才加給他們的”。
“哦?”在場所有人齊齊又驚又疑地感慨了一聲。
“首先是兵員素質,二戰過後,美軍的老兵幾乎已經全部退伍了,現在部隊裏邊全是新兵蛋子,跟以前壓根兒不是一回事,而我們這邊可全是身經百戰的悍卒,新兵和老兵在戰場上差距有多大,我想就不用跟諸位多解釋了吧”。
戰爭,歸根結底是要靠人來打的,以我軍的單兵素質之高,放眼全球也無人能出其右,不信你讓美軍玩個遠距離迂回穿插試試,不迷路就不錯啦。
事實上,美軍在仁川登陸以後的穿插追擊可以說是搞得錯漏百出、一塌糊塗,要不是北軍當時自行原地土崩瓦解了,換成我軍來打的話,至少成建製突圍還是不成問題的,美軍休想攔得住。
趙驥掃了眾人一眼後續道:“其次是地形,朝鮮半島幾乎全是山,美軍的火力優勢和機械化優勢根本無法百分百的發揮出來”。
“不錯”,以山地防禦戰而聞名的郭勳祺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應了一句,然後補充道,“不僅是火力,美軍的戰術選擇也會受地形影響而大大受限,他們基本都是依賴汽車行軍,可供通行的道路不多,如果真要較量的話,我們幾乎可以把他們的行軍路線和戰術選擇猜得八九不離十”。
朝鮮戰場上,美軍的戰役組織方式於我軍而言,基本就和開了全圖差不多,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反觀我軍這邊,就別說去猜我們會突然從哪裏冒出來搞他一下子了,他們能提前偵察清楚我軍的參戰兵力和集結方向就得回家去念阿彌陀佛華盛頓顯靈了。
“最後就是戰役發起的主動性和突然性”,說完人和跟地利,趙驥再講天時,“麥克阿瑟對中國軍隊的認識完全來自於國軍,他認為我們同樣腐朽不堪一擊,肯定會以為我們絕對沒有膽量參戰”。
“好,我偏要利用他的這種麻痹思想引誘他輕敵深入,然後狠狠打斷他的骨頭,朝鮮這麽多山,能埋伏起來敲他悶棍的地方不要太多,而這恰是我軍最擅長的打法,以我之長攻彼之短正是此理”。
趙驥這番話很多地方都是站在穿越者角度的事後諸葛,但在他過往傲人的戰績加持下,由不得五野的這些高級指揮員不去細細琢磨體會,可越是琢磨,大家就越覺得趙驥說的東西大有道理,處處都透著一種先見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