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還是見好就收吧

字數:2860   加入書籤

A+A-


    陳明仁沒有第一時間就回答趙驥,而是思考了一陣子才說道:“司令員,你知道我在遠征緬甸時是接受過美軍訓練的,那我姑且就站在美國人的角度談一談吧”。
    國軍將領不少都接受過美軍顧問的培訓,之前國內還給趙驥送來了一份關於美軍戰術的分析報告,說是戰犯管理所裏被俘的國軍高級將領所撰寫的。
    “美軍跟我們一樣,在戰場上吃了虧也會馬上製定應對辦法,不過他們的思維習慣和我們卻不一樣,我們習慣從戰術層麵來尋找應對辦法,他們卻習慣從技術角度來找到破解之道”。
    陳明仁娓娓續道:“我軍現在靠防空導彈和新型潛艇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我雖然猜不到美國人具體會怎麽辦,但我知道他們一定會立即著手研製新的武器進行反製”。
    “美國的科研實力比我們要強得多,我估計他們弄出新式反製武器的時間絕不會太長,到時候……隻怕戰場的主動權就該易手了”,陳明仁沒有直接回答該戰還是該和,但話裏頭的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作為一名穿越者,趙驥倒不認為這是雙方的思維習慣不同,他覺得這純粹就是因為現階段我們不具備技術反製的能力罷了。
    不過陳明仁說美國科研實力雄厚這一點倒是不假,二戰初期,無論是倭寇的零式還是德國人的虎式都曾經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可美國人都很快就搞出了更先進的武器裝備來逆轉局勢。
    紅旗1防空導彈和031潛艇眼下的確是讓美軍頭疼,但這兩款武器對美國人而言其實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技術鴻溝,隻要給他們一些時間,很快就會抹平甚至於超越現有技術差距的。
    趙驥默默點了點頭又看向郭勳祺。
    郭勳祺是誌司所有班子成員裏年紀最大的,也是跟趙驥認識最早、私交最好的一個,從趙驥剛剛的點頭,郭勳祺就猜到了他的心意。
    “不止是後頭抹平幾件新式武器所帶來的技術差距的問題,就是眼下,我軍隻怕也攻不動了,美軍現今占據著大田、大邱至蔚山一線的有利地形,又有李奇微之前為實施反攻而提前構築好的完備工事,執意強攻隻會暴露出我們火力不足的弱點,除了白白浪費兵力根本起不了別的作用”。
    “是啊”,參謀長陳奇涵也接過話頭表示同意,“現在美軍占據山地,而我軍身處平原,一旦他們完成補給,我軍該要如何麵對他們重裝甲部隊的衝擊呢?”
    郭勳祺和陳奇涵這一番分析下來,就連平時嗜戰如命的陳光都不吱聲了,畢竟脫離了山地的話,他也沒有信心能在平原地區擋住美軍的重裝部隊。
    會場一時陷入沉默,有些事不討論不要緊,這一討論,大家才猛然發覺原來看似順利的戰事竟埋藏著巨大的潛在後患,一招不慎就可能把之前辛苦建立起的優勢全部葬送。
    “咳咳”,會開到這裏,傅秋濤也不能不表達自己的意見啦,於是他清清嗓子說道,“我之前回國看到好一派熱鬧景象,全國人民都在踴躍地捐款捐物支援前線,工人們也自發地加班加點生產更多的武器給我們打敵人”。
    傅秋濤頓了一頓,話風突然一轉:“不過嘛,咱們國家打仗都打了幾十年啦,國內是個什麽情況大家也都知道,要耗肯定是耗不過美國人的,而且還可能導致戰爭的進一步擴大,老百姓們內心其實還是渴望早點結束這一仗,哪怕能早一天開始建設咱們的新中國也是好的”。
    傅秋濤說完看向趙驥:“我路過北京時,中央還跟我透了個風,說是蘇聯方麵有意折價向我們提供一批武器裝備,哼,說是折價,實際還不是讓我們出錢幫他們清二戰時攢下的庫存,這筆貸款可不好還”。
    傅秋濤作為部隊的大管家,習慣從經濟角度看待戰事,這番話倒是提醒了趙驥,娘的,後來這一大筆貸款可是把人給坑苦了。
    是的,不能再打了,還是熬死了斯大林等赫魯曉夫上台再去拿156+91項目最劃算,雖說也是有償的,但赫魯曉夫的手可沒斯大林那麽黑,基本上是半賣半送,且利遠遠大於弊,比現在花大價錢買蘇軍的武器庫存好得不是一點半點。
    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趙驥對做會議記錄的辦公處長謝和賡說:“盡快把今天的會議內容整理成報告發給中央,建議趁美軍戰事困頓的機會,爭取達成停戰協議”。
    “額……就以我個人的名義發吧”。
    “不,等等”,傅秋濤攔道,“把我的名字加上去”。
    郭勳祺也立即表態說:“還有我”。
    “把我們也加上去”,都是一個戰壕蹲過的,陳奇涵、陳光、陳明仁也不願置身事外,就連心中還有所不甘的李相朝也表示自己願意署名。
    ……
    華盛頓,杜魯門最近的心情不太好,最近的選舉形勢對民主黨不是很有利,共和黨推出的候選人艾森豪威爾憑借二戰時建立的崇高威望,一時呼聲無二,尤其是這位二戰名將喊出的“帶小夥子們回家“的口號更是替他爭取到了不少民意支持。
    這幾天,中國政府通過印度表達出了願意談判實現停火的意願,杜魯門對此感到有些為難,一方麵他不願意在自己任內去簽署一張未取得勝利的停火協議,但另一方麵,他也不願意讓這場戰爭成為共和黨攻擊自己的武器。
    究竟是應該繼續打下去還是跟中國人握手言和呢?杜魯門決定聽一聽前線將領的意見。
    接到杜魯門問詢的克拉克如釋重負,他不想再繼續這場戰爭了,因為根本看不到贏的希望,在他眼中,即便美軍完成補給,最多也就能把中國軍隊往北再推一推,想要把對方趕過鴨綠江取得徹底勝利是絕無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