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產學研一體化

字數:2960   加入書籤

A+A-


    這一仗,黃傑身為陸軍總司令在戰役兵力部署上犯了明顯的大錯,以至於重要的馬祖防區在戰鬥打響時僅有一個師的兵力。
    不過這點兒錯誤在國軍內部來說算不得什麽,關鍵是態度,隻要態度對了,那什麽都好說。
    黃傑第一時間就趕緊向總統府建議撤回南竿島的兩個團加強台北防禦,同時急令駐防東海岸的第七十八師全速趕來台北,台中的預備隊第六十七軍也即刻北上鞏固台北。
    果然,總統府對黃傑的建議非常滿意,在電話裏把他大大誇獎了一番,說他臨危不懼不負黃埔之教育精神,自己深感欣慰,既然馬祖失守已成定局,那就不必再做無謂之犧牲,要他盡可能的把南竿島剩下的兩個團給帶回台北來。
    畢竟整個國軍已經沒剩幾個師了,早沒當初在大陸時那般殷實的家底,可以隨隨便便就賠掉幾個師、幾個軍的隻為得個國際觀瞻。
    黃傑連忙向馬祖防衛司令部轉達了總統府的撤退命令,陳鞠旅接到後立馬就帶著一幫親信軍官上船跑路,同時在指揮部留下一個參謀,叫他一個小時後再通知南竿島的兩個團撤退。
    可不曾料國軍內部誰還不知道誰呀,兩個團長的眼睛早就死死盯著陳鞠旅的,他這位防衛司令兼軍長前腳剛一走,兩個團長後腳也就丟下部隊座船開溜了。
    當兵的一看當官的先跑了,誰還肯傻傻留下來掩護撤退,數千人一窩蜂似的地擁擠到碼頭上搶著往剩下的船上擠,先上船的直接掏槍逼著水手立馬起錨啟航,後邊沒上船的則攀著船舷說什麽都不肯撒手,急得先上船的拔出刀來就是一通亂剁,船舷通道滿地都掉滿了血淋淋的手指。
    “兄弟們,他們不要咱們上船,那咱們就跟他們拚了,大不了今天誰也別走啦!”
    大家夥兒都是手裏有現成家夥事兒的人,直接就在碼頭上架起迫擊炮和機槍就“劈裏啪啦”開打,很快就轟得幾艘剛剛駛離港口的船隻濃煙滾滾燃起大火。
    當負責攻擊南竿島的我軍部隊衝上灘頭時,戰士們驚訝地發現對方的前沿防禦工事裏竟然空無一人:“咦?不是說南竿島上有敵人兩個團嗎?人呢?”
    “艸!肯定是跑啦,快,去碼頭!”
    當戰士們散開環形陣線呈包圍態勢出現在碼頭周圍時,來不及撤離的數千國軍士兵居然無一人選擇抵抗,盡數乖乖丟下武器往沙灘上一蹲就當了俘虜。
    馬祖一丟,台北門戶大開,再無半點兒前沿預警縱深,也就是說我軍下次要是再打,打的就該是台北啦。
    馬祖失守這麽大的消息根本隱瞞不了,整個島上無論軍民都亂成了一鍋粥,但凡有點關係的都想盡一切辦法急著購買船票想要逃到國外去,即便有大批部隊北上增兵布防,躁動的情緒仍然難以撫平。
    直到澎湖方向佯攻的陶旺部收兵撤回東山港,南千葉群島的中蘇聯合海上演習也落下帷幕,緩過神來的美軍這才明白過來自己讓人給涮了——fuck,你們還真是在搞演習呀!
    美軍第七艦隊連忙派出軍艦南下,可他們因為忌憚我軍可能部署在馬祖上邊的上遊1型反艦導彈,並不敢冒冒失失地進入海峽附近,隻在台灣以東海域同樣舉行了一場示威性質的大型軍演作為回應。
    又過了一段時間,在確認我軍沒有繼續增兵馬祖進而攻擊台北的意圖後,島上的民心才逐漸穩定下來。
    “叮!恭喜宿主取得馬祖戰役勝利,相關獎勵已經發放,請注意查收”。
    沒過多久,李睿的華潤公司就從香港收到了之前那個神秘人寄來的大量技術資料,經專業人員鑒定後,確認是一款從未見過的先進主戰坦克。
    這批技術資料的內容非常詳實,特別是其中配套的大馬力柴油發動機、105毫米口徑線膛主炮以及領先全球的光學觀瞄設備,簡直令我國的科研工作人員大開眼界,可以直接帶動我國的相關領域向上跨出一大步。
    收到消息的趙驥一看,這不就是德國人現在正在搞的豹1主戰坦克嗎,應該還得等個幾年才會正式裝備部隊,自己現在手頭有了現成的成果,看來應該會搶在德國人之前問世亮相了。
    蘇聯的援助項目中有一項就是在包頭幫我們建一個坦克廠,相關生產設備一應俱全,隻要稍加改進就能仿製出豹1來。
    至於看起來生產難度最大的7a3型線膛炮也不是問題,因為趙驥知道我國在原時空中於1978年引進了這門炮的技術,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國產化,而1978年和眼下我國的機加工水平其實也沒有大的差別,那時候能,現在也就能。
    趙驥為此專門召集相關大學和科研院所的負責人開了個會,除了給坦克仿製工程做思想動員以外,他主要是要在會上提出“產學研”一體化的思路。
    我國科研工作長期以來有一個痼疾就是隻能造得出實驗室裏的先進產品,但卻無法造出能迎合市場需求的批量工業製品,其中的根源就在於以前的科學家不喜歡下工廠、去企業,習慣埋頭待在實驗室裏單純搞技術,反正隻要能發表論文就夠了,至於技術該如何變現成錢則不是自己考慮的問題。
    趙驥在會上要求各個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教授們除了教書、搞研究還必須每年拿出一定的時間下到工廠去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並且把技術改進所帶來的經濟增益作為職稱評定的重要參考之一。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盡管他們的總體技術水平遠遠落後於我們,但總是能拿出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的產品,除了依附美國的核心技術扶持外,重視生產技術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光有科研技術是不夠的,光有實驗品也是不夠的,我們國家目前亟需的是生產技術和拿得出手的產品!能賣得成錢的產品!
    “產學研”一體化威力巨大,我國在新世紀十年後之所以能迎來一波工業大爆發,這一招居功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