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實現完全統一的時機來了
字數:2798 加入書籤
珍寶島衝突的消息在有心宣傳下迅速就傳遍了全世界,美國方麵第一時間就了解到了整場衝突的詳細經過,並注意到了中蘇兩國在邊境上陳兵百萬的情況,歐洲因柏林牆修建而造成的巨大壓力頓時就大大消減。
趙驥果然履行了他當初的承諾!
艾森豪威爾隨即就把這件事當作一項功績在國內大肆炫耀,稱自己成功從內部瓦解了紅色陣營最大的兩個國家,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肯尼迪對現任政府“通共”的指責也就此不攻而破。
美國老百姓為此歡呼雀躍的時候,李睿經香港秘密抵達華盛頓,開始跟基辛格展開關於第三批產業轉移的談判。
中國方麵已經按照約定采取行動為共和黨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聲望,支持共和黨的財團也找到了一個最理想的代工地,並因此賺得盆滿缽滿,這種對雙方都好的事情自然沒有理由不接著繼續下去。
很快,美國就如約開始向我國追加投資和技術轉移,一大批汽車廠、造船廠和電子廠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北京這邊,剛開始時向美國開放投資的事情飽受非議,是趙驥搬出了自己抗戰時在武漢試點公私合營的經驗做法,提出先行隻設立幾個特區對外開放才把反對的聲音給勉強壓了下去,反正也就五個中等城市嘛,動搖不了根本,如果試得不好馬上停下來就行了。
等到海量的財稅收入和外匯儲備充實進國庫以後,原先反對的人都默默地閉上了嘴巴,畢竟大家都是戰爭年代從屍山血海裏爬出來的,不務實的人早就犧牲或者投閑置散了。
於是在趙驥的提議下,國家又進一步擴大了投資地域,這一次北京、上海、廣州乃至於武漢、成都等內陸地區的大城市也都相繼納入到了接受外資的名單中。
中美兩國關係在冷戰的大背景下由於共同對手的存在而快速步入蜜月期,台北的國府則宛如深宮怨婦似的成天價唱起了長門賦,但效果除了讓聽的人心煩以外就再無別的作用。
國府眼下在島上的日子很難過,突然憑空添了一百多萬人,不僅沒有像曆史上那樣帶來大筆的黃金、美元,反倒還要向老百姓攤派下來海量的軍費,弄得民間一時怨聲載道,甚至出現了不少人瞅準機會就乘船逃到大陸的情況,軍人和平民都有。
島內的這些情況通過逃亡過來的軍民和地下秘密渠道迅速匯集到北京,趙驥立即就意識到完成國家統一的時機到了!
在報請中央同意後,趙驥向華東軍區司令員郭勳祺發去了舉行台澎戰役的命令,各部隊隨即就開始朝著預定集結地開拔行進,而潛藏在大陸地區的國軍暗探則不顧一切地往台北發去示警情報。
台北的總統府此時已經完全籠罩在一片歇斯底裏的無能狂怒氛圍中,所有人都盡量與之保持距離以免遭受無妄之災,若非必要絕不主動跑去匯報工作。
國防部長俞大維長期滯美不歸,國軍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該由誰來主持戰事,可沒想到以往為了爭官奪權什麽手段都使得出來的國軍將領們現在居然互相謙虛了起來,紛紛表示自己無論德行抑或能力都不配擔負如此重任。
這個火山口誰愛坐誰就坐去。
國軍本來約有五十餘萬大軍,其中陸軍三十六萬左右,可他們光金門一役就折損了第十二兵團八萬多人,再加上一江山島和馬祖兩場戰役的損失,已經攏共賠掉了十萬兵力,而且還是最精銳的那部分兵力。
更惱火的是,國軍的海軍主力艦隊已然被殲滅,說是把脊梁骨打斷了也不為過,空軍同樣不具備技術優勢且數量處於弱勢地位,沒了製海、製空權這仗還怎麽打?!
島上軍心、民心全麵潰散,時間仿佛又回到了1949年退守江南的那一幕,最後還是總統府親自點名,陸軍總司令黃傑才不得不心不甘情不願地暫時代理了國軍的指揮權。
黃傑本就不是什麽能打的名將,以眾擊寡尚無取勝的把握,就遑論如今要他以寡敵眾了。
馬祖已失,台北就必須要重兵據守,可澎湖同樣是必守之地,以國軍有限的兵力根本做不到兩頭全都設防,黃傑必須要提前預判出郭勳祺真實的主攻方向才行。
就在黃傑絞盡腦汁苦思對策時,南京的郭勳祺也在對台澎戰役進行部署:“這一仗是場富裕仗,我們就不分什麽主攻、助攻啦,陳光負責由馬祖攻擊台北,陶旺負責由東山攻擊澎湖,兩路部隊都是主攻”。
“你們兩路部隊誰也別想著搶什麽頭功,無論哪一路先得手,功勞都是均攤屬於大家的”,郭勳祺瞥了眼屁股已經快要坐不住的陳光續道,“都別看我,這是軍委趙元帥的意思,怕的就是有人貪功冒進,有意見的自己去找趙元帥說去”。
在趙驥看來,這次與國軍的終極決戰是泰山壓頂的必贏之局,重在一個穩字,隻要我們自己不犯錯,國軍就難有翻盤的機會,所以才特意要求郭勳祺務必要穩紮穩打,寧願戰役進行得慢一點也不要爭功圖快。
陳光本來還想著自己這邊能率部搶先登島,到時候軍委能給授個旗什麽的鼓舞士氣,沒想到戰役指揮部居然決定功勞平攤,他剛要開口抗議,結果郭勳祺一句這是趙驥的決定就把他的嘴給塞住了。
雖說沒敢公開抱怨,但陳光還是暗藏了要搶在陶旺這個舊下屬前邊攻取台北的念頭,他一回到馬祖就開始緊鑼密鼓地調動集結部隊,做好了戰役開打後全力強攻台北的準備。
而陶旺那邊的動作相對就小了很多,因為比起有馬祖作為前進據點的陳光部,他必須要先攻占澎湖作為下一步的跳板才行,戰役推進過程要更複雜,戰鬥的難度、強度也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