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決定反擊

字數:2969   加入書籤

A+A-


    一連數日,慶州城內外一片靜謐。北涼的兵馬自上次攻城失敗後,便再未前來進犯,卻也未全然撤離,隻是於遠處安營紮寨,按兵不動,其意圖著實令人捉摸不透。
    這些時日,郡主麾下的軍工營精心打造了兩百餘張弓弩。雖在品質上相較林小雨姐妹帶來的稍顯遜色,但使用起來倒也頗為趁手。
    莊若晴隨即將這兩百多張弓弩分發給李玉、紅燭二人的部下。這些兵士皆是精挑細選之人,不僅作戰能力出類拔萃,騎術功夫更是十分了得,對於射箭之術尤為精通。如此一來,林氏姐妹在教導時也輕鬆了許多。
    每日,這兩隊人馬皆踴躍投入騎射訓練,短短數日,便已掌握其中要領,無論是射擊速度還是精準度,都取得了令人頗為滿意的成效。
    一日,郡主正與一眾將領聆聽前方打探消息的人員匯報。待密探匯報完畢,眾人便開始商議下一步行動。恰在此時,管事匆匆來報,手中持著一封書信,言是王爺的親筆信函到了。
    莊若晴當即命人將信取來,展開信件,仔細研讀。這書信整整寫了四五頁。待她逐字逐句讀完,眉頭不禁微微蹙起。
    原來,王爺在信中主要提及三件事:其一,老王爺聽聞莊若塵中毒,心中憂慮萬分,趕忙派遣王府中最為醫術精湛的幾位醫師前來為小王爺診治,不僅帶來了諸多名貴藥材,還隨隊帶來一位解毒聖手,他們的到來,無疑給小王爺的康複帶來了極大希望。
    其二,老王爺對莊若晴心中的疑慮進行了剖析。他在信中提到,在當年激烈的奪嫡之戰中,最開始他並非支持現在的莊武帝,因此還與左班丞相尉遲卓發生過激烈的衝突,以至於在衝突中尉遲卓之子命葬於他的麾下。隻是後來多方麵的原因,他投靠了莊武帝。當時莊武帝承諾封他為王,並對他以往的過錯既往不咎。此事已過去多年,自武王登基、莊虛受封之後,雙方再無往來,多年來一直相安無事,互不幹擾。
    若論朝廷之中是否存在幕後黑手,老王爺思來想去,除左丞相尉遲卓外,再想不到旁人。不過,即便將懷疑對象指向尉遲卓,可能性似乎也並不大。畢竟,悠悠歲月已悄然流逝多年,後來大家皆為莊武帝效力,也算得上是同一陣營。況且,事後武帝親自出麵調解,西北王更是賠禮又賠錢,那件事情早已平息過去,尉遲卓也並未再追究,雙方也算是和解了。如此這般,就連王爺也難以斷定此事究竟是否與尉遲卓有關。
    第三件事,則關乎紙張。朝廷知曉隴西盛產紙張,便派人前來索要造紙配方。前兩次,王爺皆找借口推脫,此事莊若晴此前亦有所耳聞。然而,她心裏明白,朝廷既已盯上此事,終究是無法長久推托的,況且如今慶州戰事吃緊,她也根本無心顧及。於是,上次寫信時,莊若晴便讓父王向皇上提出條件,即廢除自己的和親之事,還她自由之身。果不其然,此次宮裏派來的官差,不僅帶來了金銀財寶以示嘉獎,還傳達了皇帝的口諭,應允不再讓郡主和親,恢複其自由。
    信中其餘所說的,皆是些無關痛癢的話,諸如保重身體啦、以大局為重啦,以及小王子莊若澤尚在宮中需謹慎之類的話語。
    郡主閱畢書信,隨即將其交給身旁的左小蘭,而後掃視眾將,說道:
    “我們與北涼的這場戰事,已然僵持許久。長此以往,對慶州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故而我們務必速戰速決。方才,大家都聽到了探馬的回報。此次北涼主帥乃是巴圖古力,此人乃北涼敵國的常勝猛將,據說力大無窮、勇猛異常,隻是並不擅長謀略。既然如此,我們便依林小雨先前的計劃行事。
    目前,敵軍的兵力駐紮分布,我們已基本摸清,隻差些許細節,我相信再過兩日便會有結果。我在此宣布,三日後,由林小雨率領李玉的騎射隊,偷襲敵軍主帥陣營,林小雪與紅燭的隊伍負責側翼接應。具體如何配合,一切由林小雨全權指揮。
    再者,張琪和鳳舞二人,各自統領三千精兵,負責接應與埋伏。當然,務必聽從林小雨的調遣。
    最後,羅無言將麾下老弱病殘剔除,率領剩餘士兵,皆作好準備,一旦察覺敵軍陷入混亂,即刻衝殺,力求一鼓作氣,擊潰匈奴部隊,給予北涼最為沉重的打擊。
    這兩日內,大家需迅速整肅部隊,精心挑選人手,加緊訓練。成敗在此一舉,諸位務必嚴陣以待,切不可掉以輕心!”
    “是,我等定不負使命!”
    郡主剛剛話落,眾人便齊刷刷起身,高聲應諾。唯有座位後排的幾個人,未曾起身也未言語。
    莊若晴瞥了一眼其中的一名老者,問道:
    “丁太守,你可有話要說?”
    此人正是慶州太守丁昌。聽聞郡主詢問,丁昌趕忙起身,彎腰拱手,麵露憂色道:
    “請恕下官冒昧,郡主方才所言,似有欠妥之處。”
    “哦?有何不妥?”郡主眉頭微蹙。
    丁昌微微直起身子,說道:
    “下官以為,郡主的此番安排,過於冒險。偷襲敵營,固然不失為良策。然而,郡主可曾想過,若計劃一旦失敗,北涼勢必反撲,屆時我軍該如何應對?匈奴騎兵,馬快刀利,倘若我軍失利,靠著城內僅存的兵力,隻怕城池轉瞬之間便會淪陷。到那時,不僅慶州百姓將遭受劫難,就連郡主與小王爺的性命,也難以保全啊!故而,下官認為不可貿然冒進,還是以穩守城池為宜,還望郡主三思!”
    丁太守這番話,並非毫無道理。有人之處,必有江湖;有江湖之處,便有紛爭。古往今來,保守派與激進派始終並存。從任何角度考量,丁昌都不願冒絲毫風險。他覺得,一旦戰敗,旁人尚有機會逃生,唯獨自己難以逃脫。他拖家帶口幾十口人,僅是妻妾便有七八位,房產田地更是甚多,一旦出事,自家無疑是最為淒慘的,所以他才害怕,正所謂越有錢的人越是怕死。
    喜歡穿越古代,一不小心遇到郡主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一不小心遇到郡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