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快速的適應現在的身份
字數:5119 加入書籤
深夜,萬籟俱寂,唯有窗外的風聲如鬼哭狼嚎般肆意呼嘯。李炎猛地從混沌中驚醒,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冷汗濕透了他的後背。入目便是那雕花繁複的床榻,床榻上的每一處雕刻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繁華。他抬手觸摸,柔軟卻陳舊的錦被帶著絲絲涼意,順著指尖蔓延至全身。鼻尖縈繞著若有似無的龍涎香,悠悠嫋嫋,那淡雅的香氣非但沒有讓他安心,反而更襯得周遭的一切如夢似幻,不真實感愈發強烈。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仿佛要衝破胸膛,一種強烈的不安如洶湧潮水般將他徹底淹沒,讓他幾乎窒息。
李炎深知,若想在這個未知的世界裏站穩腳跟,迅速融入當下的生活,當務之急便是全麵且深入地了解所處家庭的結構與成員狀況。這就好比一位迷失在戰場上的將領,置身於硝煙彌漫、四麵楚歌的絕境,必須先摸清自己麾下的兵力與陣營,才能找到破局的一線生機。同時,巧妙而合理地借助這些親人的力量,為自己的立足與未來謀劃奠定堅實基礎,這是他在這亂世中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徑,否則,等待他的或許隻有萬劫不複的深淵。
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將李炎帶到了這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此時正值1138年,南宋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北宋末年的那場浩劫,讓曾經輝煌的王朝元氣大傷,如今雖偏安一隅,卻依舊難以擺脫金兵的虎視眈眈。這是一個政治與文化相互交織碰撞的大舞台,李綱的家族在其中曾宛如一顆耀眼星辰,在抗金的浪潮中熠熠生輝,隻是如今已飽經風雨。李綱已被罷官,遠離朝堂紛爭,但他的威望仍在,那些英勇抗金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百姓們對他滿懷敬仰。而李炎的父親李綸在朝廷還有一定影響力,他每日周旋於朝堂的明爭暗鬥之中,如履薄冰,艱難維係著家族的地位,試圖在這混亂的局勢中為家族爭得一絲生存的空間。
李綱的父親李夔,字斯和,身為北宋龍圖閣待製,在軍事領域堪稱一位大師。他的書房裏,擺滿了各種兵書戰策,從《孫子兵法》到《吳子》,從《六韜》到《三略》,每一本都被他翻閱得書頁泛黃,邊角卷起。往昔,他常常秉燭夜讀,昏暗的燭光在風中搖曳,映照著他那緊鎖的眉頭和深邃的眼眸。他對著燭光蹙眉沉思,對古代的經典戰例了如指掌,那些戰爭的場景仿佛就在他眼前重現。無論是排兵布陣的精妙策略,還是對戰場局勢的敏銳洞察,他都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卓越的見解。在那個風雲變幻、戰亂頻仍的時代,邊境時常遭受外敵侵擾,烽火連天,百姓生靈塗炭。李夔憑借其軍事智慧,多次為朝廷出謀劃策,化解危機。他曾在朝堂之上,麵對滿朝文武,慷慨激昂地剖析敵方的軍事部署,提出針對性的防禦與進攻策略,那鏗鏘有力的話語,如洪鍾般在朝堂上回蕩,為家族贏得了無上的聲譽。隻是如今,歲月不饒人,他已漸漸退居幕後,白發蒼蒼,滿臉皺紋,但那些輝煌過往,依舊是家族榮耀的一部分,激勵著家族的每一個人。
李綱的母親吳氏,出身麗水龍泉,那是一個山清水秀、鍾靈毓秀的地方,山水的靈氣孕育了她溫婉的氣質。她從小接受著傳統的閨閣教育,溫婉賢淑的品格深入骨髓。家中的大小事務,從每日的三餐飲食,到各房的瑣碎雜事,她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條。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照進院子,她就會早早起身,親自去廚房監督膳食的準備。她仔細地檢查每一種食材,指導廚師們做出可口的飯菜,確保家人能吃得健康、舒心。午後,她會在庭院中,與仆人們一起整理衣物,安排家中的用度。她的手指在衣物間穿梭,眼神專注而溫和。她就像一根堅韌的絲線,將家族的每一個成員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即便如今家族處境微妙,麵臨著諸多挑戰和壓力,她依舊是家族穩定的重要支柱。在她的操持下,家中總是充滿著溫馨和睦的氛圍,讓在外奔波的家人回到家中便能感受到濃濃的暖意,仿佛所有的疲憊和煩惱都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李綱的妻子姚氏,與李綱同鄉,兩人自幼相識,青梅竹馬。歲月悠悠,他們攜手走過無數個春夏秋冬,共同經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共同孕育了子女,為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生機與希望。姚氏不僅溫柔體貼,還頗具見識,在李綱為國家大事操勞時,她總能在背後默默支持,為他排憂解難。每當李綱因戰事失利而心情低落時,她會為他煮上一盞熱茶,坐在他身邊,輕聲安慰,用溫柔的話語驅散他心中的陰霾。她會處理好家中的大小瑣事,讓李綱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金大業中,無後顧之憂。即便如今李綱被罷官,閑居在家,她也始終陪伴在側,不離不棄,安慰著丈夫,操持著這個家,用她的堅韌和溫柔,守護著這個曆經風雨的家庭。
李綱與姚氏共育有三子一女。大兒子李玨,自小就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才能。他勤奮好學,對朝廷的律法、典章製度爛熟於心。在南宋官場中,他憑借自身的能力與才華,從一個小小的幕僚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前行。每一次的政績考核,他都名列前茅,逐漸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資源與人脈關係。他深知官場的複雜與艱辛,猶如置身於一個充滿陷阱和暗箭的迷宮,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原則,一心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隻是在李綱被罷官的當下,他也麵臨著諸多壓力,那些曾經嫉妒李綱的人,將矛頭指向了他,他行事愈發謹慎,每走一步都要深思熟慮,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給家族帶來災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兒子李瑛,是一位極具才情的文學家與書法家。他的書房裏擺滿了各種書籍和字畫,筆墨紙硯更是一應俱全。他常常沉浸在創作的世界裏,廢寢忘食,仿佛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他的書法作品筆鋒剛勁有力,又不失飄逸靈動,每一筆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情感,或激昂,或悲憤,或憂慮。他的文學作品更是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情懷,以筆為劍,抒發著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與擔憂。在那些詩詞中,他痛斥外敵的入侵,呼籲朝廷振作,激勵著無數仁人誌士為保衛國家而奮鬥。他曾寫下“山河破碎風飄絮,壯誌未酬心難平”的詩句,表達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渴望建功立業的決心。家族的變故並未影響他的創作熱情,反而讓他的作品多了幾分深沉與憂慮,每一個字都仿佛是他對國家和家族的深情呼喚。
李炎的父親李綸,作為李綱的三兒子,在朝廷還有一定影響力。他周旋於朝堂之中,每天都在與各種勢力打交道,努力維護著家族的利益,也試圖為父親李綱的複出尋找機會。他深知家族如今的艱難處境,如同一艘在狂風巨浪中漂泊的小船,隨時都有被淹沒的危險。他行事穩重而謹慎,在朝中廣結善緣,與那些正直的官員建立良好的關係,為家族爭取更多的支持。他常常在深夜裏獨自沉思,思考著家族的未來和國家的命運,眼中滿是憂慮和堅定。
李綱的女兒李氏,作為家中長女,端莊大方,知書達理。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嫁給了兵部侍郎王居正,一段姻緣為家族帶來了新的紐帶。
王居正,出生於1087年,卒於1151年,又名王悅,字習之,又字剛中,號瑞鳳,江蘇揚州人。揚州自古便是繁華之地,文化底蘊深厚,王居正自幼在這樣的環境中熏陶,飽讀詩書。他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考中舉人,次年進士及第,自此踏上仕途。在其為官生涯中,先後擔任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起居郎等多個重要職務,每到一處,他都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於紹興三年1133年),他憑借出色的才能和卓越的政績升任兵部侍郎。
王居正為人剛正不阿,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麵對金兵的不斷侵擾,他極力主張抗金。朝堂之上,他慷慨陳詞,痛斥主和派的懦弱與短視,他的聲音猶如黃鍾大呂,振聾發聵,在朝堂上久久回蕩。他的抗金策略條理清晰,從軍事部署到後勤保障,都有著詳細的規劃。他主張加強邊防建設,招募勇士,訓練精銳部隊,同時積極籌備糧草,確保戰爭的物資供應。他曾親自到邊境考察,了解敵軍的動向和我方的防禦弱點,回來後便向朝廷提出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然而,他的主張卻觸動了秦檜等主和派的利益。秦檜等人畏懼金兵的強大,一心隻想求和自保,對王居正的言論恨之入骨。他們在暗中勾結,羅織罪名,對王居正進行忌恨與打壓。盡管如今還在其位,但王居正也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秦檜等人監視著,行事也不得不更加小心,每一次在朝堂上發言,都要做好應對各種刁難的準備。
即便身處困境,王居正依然心係國家。他常常在官邸中,對著青天明月,思考著國家的命運。他曾建議在明堂合祭天地,並請求讓太祖、太宗配享,這一建議得到采納。在那場盛大的祭祀儀式上,王居正看著莊重肅穆的場景,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自己維護了國家祭祀禮儀的莊重,這也是對國家尊嚴的一種扞衛。他還將前世君主采納諫言之事精心編成《集諫》十五卷,希望以此開闊皇帝的視野,為國家的治理提供借鑒。他在書中詳細記載了曆代君主的得失,以及那些被采納或未被采納的諫言所帶來的不同後果,希望當今的皇帝能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節省費用方麵,王居正有著深刻的見解。他認為,國家的財政狀況關乎著國家的生死存亡,應當詔令大臣全麵統計百事的實際情況並加以深入論定。除了抵禦外敵等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事務外,其他一切事務暫且擱置。他親自帶領下屬,對朝廷的各項開支進行詳細的梳理,從官員的俸祿到宮廷的日常開銷,每一項都不放過。他仔細審查每一筆賬目,發現宮廷中存在著嚴重的浪費現象,一些不必要的宴會和賞賜耗費了大量的錢財。於是,他上書皇帝,建議減少這些開支,將資金用於國家的建設和防禦,言辭懇切,情真意切。
在擔任婺州知州期間,他心係百姓。當時,朝廷想要恢複崇寧時期不合理的羅貢數量,這無疑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王居正得知後,堅決反對,他上書朝廷詳細陳述“五不可”的理由。他在奏章中言辭懇切,列舉了大量的數據和事實,說明恢複羅貢數量對百姓生活的嚴重影響。他指出,崇寧時期的羅貢數量遠遠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導致許多百姓生活困苦,甚至家破人亡,百姓們在沉重的賦稅下苦苦掙紮,民不聊生。最終,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朝廷下詔按照建炎年間較為合理的數量執行,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同時,他還為百姓請命,製止了漕司采購禦炭時那些荒唐的要求,如必須是胡桃紋、鵓鴿色等。他親自到漕司衙門,與官員據理力爭,義正言辭地表達百姓的訴求,為百姓爭取到了應有的權益,切實維護了百姓的利益。此外,王居正還在學術領域頗有建樹,著有《書辨學》十三卷、《詩辨學》二十卷、《周禮辨學》五卷、《辨學外集》一卷等多部著作,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李炎看來,祖父李綱雖被罷官,但威望仍在,他的精神和理念如同明燈,照亮著家族前行的道路;父親李綸在朝廷的周旋,為家族撐起了一片天;大哥李玨積累的人脈,是家族在官場中的重要助力;姐夫王居正的剛正與才能,更是家族的寶貴財富。他們都是他在這個全新世界中可以依靠與借助的重要力量。他深知這個家族曾經經曆的輝煌與如今可能麵臨的危機,那些家族先輩們的豐功偉績仿佛就在眼前,而家族未來可能遭遇的風雨也讓他倍感壓力。他心中暗暗發誓,絕不能讓這個家族重蹈上一世家破人亡的悲慘覆轍。他要憑借自己來自另一個時空的知識與智慧,與這些親人攜手,共同守護家族。
同時李炎想起了抗金名將嶽飛,按時間軌跡嶽飛應該已經建立了嶽家軍。現在是1138年秦檜已當上丞相,局勢愈發嚴峻。李炎深知,馬上就要發生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秦檜以“莫須有”罪名冤死嶽飛的悲劇。時間緊迫,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比珍貴,他必須想辦法改變這個曆史結局。他整日絞盡腦汁,思考著對策,在房間裏來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決絕。他知道,這將是一場艱難的鬥爭,但為了家族,為了國家,他絕不退縮。
喜歡穿越成王者請大家收藏:()穿越成王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